初次與佳蓉見面,便能感受到她有著「長女」風範,例如事前連繫幾乎有求必應,講起話來也是條理分明;總是在還不到約定的時間,就已經在現場等候;或是點完餐後,主動幫忙打點水杯餐具衛生紙等等,後來一聊才發現她真的是家中老大。

佳蓉自嘲,她從小就很愛指揮三個弟妹,加上成績優異,幾乎不需要父母操心。然而,身在中南部「重男輕女」的保守家庭,即使表現再好,也敵不過上一代的價值觀⋯⋯

「我也很努力的表現啊,可是大家的目光好像還是在弟弟身上。」37歲的佳蓉自認從求學到出社會很認真也有不錯成果,但只要聽到外人稱讚,她總是下意識地先否定自己。

在廟宇拜拜的佳蓉,想起母親從小對女性的限制(攝影/許家嘉)
在廟宇拜拜的佳蓉,想起母親從小對女性的限制(攝影/許家嘉)

這是否跟從小的家庭教育有關呢?佳蓉還沒有明確答案,唯一肯定的是,辛苦生到第四個孩子才是男生的媽媽,總是把全部心力都放在兒子身上,對女兒的教養也侷限在傳統的「三從四德」上,偏偏佳蓉又是個從小愛問「為什麼不行?」的孩子,導致母女衝突始終不曾停火,直到她念了人類性學研究所。

新聞事件的動機,意外成為與母親和解的契機

2017年女作家林奕含自殺身亡,性別、階級與權力結構不均等問題浮上檯面,穩定工作多年的佳蓉,因此毅然決然踏上學術研究之路。「我跟她同樣都是台南女中畢業的,所以我很容易就聯想到,會不會我的同學們也有人受到不好的經歷?」

其實早在大學念外文時,佳蓉的女性意識就開始萌芽,不過談及進修中最大的幫助,卻是兩門跟家庭有關的課程——「每個人在家裡面都會有自己的動力,彼此的角色分工、互動都不一樣,例如管教小孩的責任大部分都是在媽媽身上,其實她是壓力很大的。」

性學所的訓練,讓佳蓉重新尋找與母親的關係(攝影/許家嘉)
性學所的訓練,讓佳蓉重新尋找與母親的關係(攝影/許家嘉)

對佳蓉而言,進修讓她學會重新省視家族關係的來龍去脈,也是認識媽媽的起點,這份「理解」讓母女之間的關係大有改善,以往總是直接開戰,現在她學著用母親的角度思考,即使還沒辦法用「愛」來看待媽媽,但放下的執念最終也將回溯自身,佳蓉慢慢意識到過去總是給自己太大壓力,導致身體漸漸出了狀況⋯⋯

按下人生的暫停鍵,尋找新的可能性

2020年入秋,佳蓉首次談及她「身心失衡」的狀況,其實是長期累積的結果,但這兩年因在職進修,工作繁忙與論文壓力雙管齊下,她形容自己就像溢滿的水杯,已經到了不得不去診所求助的困境。

在家裡是把大家都照顧好的長女,職場上則是講求效率的管理階級,然而像她這樣蠟燭多頭燒的女性,卻可能沒有太多時間留給自己。

「最近我很想要按下暫停鍵,就是先放下一切去休息,好好察覺自己的情緒,或許未來有機會啟發跟我有類似遭遇的女生。」

台南安平的海邊,是佳蓉解憂的私人基地(攝影/許家嘉)
台南安平的海邊,是佳蓉解憂的私人基地(攝影/許家嘉)

伴隨著台南海岸邊的浪聲,佳蓉緩緩地說著當時的安排,就在不到三個月後的年末,決心離開從事七年多的顧問輔導工作,勇敢踏上「情慾卡卡」的性教育創業旅程。

我們不清楚鏡頭的介入觸發了什麼,但確定從一開始因「家醜不外揚」而婉拒拍攝,最後因為同理「工作上求人不易」而坦然接受紀錄的佳蓉,會帶著原生家庭的愛與傷,堅定地朝自己的目標前進。

  • 同場加映:

【HEY 你說】走一條不被家人支持的路,可以嗎?

  • 延伸閱讀:

從心看新聞》母女之間的愛恨情結,有解嗎?

從心看新聞》爸爸長期「缺席」重要時刻,親子關係僵局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