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政府計畫在2025年設置20GW以上容量的太陽能發電裝置,但是在推廣校園種電的過程中,許多問題因為相關法規配套不足而一一浮現,甚至更凸顯出中央政府與地方的資源差距;抑或是地方政府對政策的方向和執行力度不一,讓校園種電形成了顯著的區域差異。

系列回顧:

【校園種電總體檢Part1】班班有冷氣前 全台中小學都做太陽能發電嗎?

【校園種電總體檢Part2】綠能多了,綠樹沒了?中小學設太陽光電的幾個考量

3成學校有違建 為光電解套方式爭議多

監察院曾於2014年糾正教育部,這份調查報告指出,全台有1089所學校校舍無建造執照及使用執照,約占全國總數31.82%。在當時,違建不可進行任何的改造與施工,使得屋頂型光電在校園普及第一步就碰到困難。

後來開始有業者呼籲政府放寬違建設置光電板的規定,高雄市於2016年首創先例,在不影響公共安全的前提下,開放民眾申請違建屋頂轉太陽光電。後來經濟部也在2017年放寬四米五以下的違建,可以用以下四種形式,申請裝設光電板。

延伸閱讀:高雄如何克服違章問題,將鐵皮改為綠能屋頂?

【獨立特派員】綠光引擎

2017年經濟部提出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計畫,放寬四米五以下的違建,可以申請裝設光電板,可依情況建造成四種不同的形式。(圖/我們的島)
2017年經濟部提出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計畫,放寬四米五以下的違建,可以申請裝設光電板,可依情況建造成四種不同的形式。(圖/我們的島)

截至2020年7月為止,台灣的違章建築仍多達68萬7千多戶。天泰能源董事長陳坤宏指出,雖然中央已放寬規定,讓符合特定條件的違章建築能免申請雜項執照來設置太陽能板,但事實上改革只做了「半套」。

陳坤宏說:「民眾提出申請以後,到了地方政府這關,為了確認違建狀態不會影響公共安全,他還必須向工務局提出『違建諮商』,審查完成才能施工。那很多民眾聽到要做諮商,會怕自己的房子會被列為待拆物件,就反悔決定不做太陽能板了。」陳坤宏呼籲,政府應該要提出更全面的措施,讓民眾能安心加入屋頂種電的行列。

延伸閱讀:【有話好說】太陽能大利多?補助四成!違章也能蓋!

一紙共同供應契約 造就國立與市立的距離

目前全台公立的中小學,建設太陽光電比率僅有35.8%,但根據教育部2020年7月的報告,由部內管轄的國立學校有86%已經完成太陽能板建置,也就是說,代表在全國學校數佔不到4%的國立學校,在全台完成裝設的中小學中占了一成的比例,可見國立學校與縣、市立學校的種電比率,兩者有不小的差距。

台南女中總務主任劉靜豪指出,國立學校所採取的做法,是先由教育部先統一審查光電廠商,確認廠商的服務和價格都沒問題後,再將所有履約內容整合成「共同供應契約」。「共同供應契約」指的是當有兩個以上的機關,對同樣的設備有共同的需求時,為了簡化採購流程,可由主管機關與廠商簽訂制式化的合約,各機關只要到政府電子採購網點選請購,就能快速進行採購程序。

對於人力有限的中小學行政處室,簡化採購流程,省去繁文縟節,自然也就讓裝設完成率有漂亮的數字表現。劉靜豪說:「有了共同供應契約,學校想要裝設太陽能板就不用再辦理自行招標,更不用耗費大量的時間撰寫撰寫需求文件和走流程,只要下載既有的表單來填寫即可,非常方便。但如果是由市政府管轄的國中小,多數都還沒有共同供應契約可使用,學校想裝太陽能板,只能走原本的招標程序,就會比較麻煩。」

能源政策推動順利否 關鍵在地方政府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認為,再生能源講求因地制宜,地方政府才是能源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由於能源轉型牽涉綠能、節能等面向,補助經費常常是分散在不同的局處裡,若沒有成立專門的綠能辦公室並進行人才的培訓,很容易就出現業務難以整合、缺乏整體規劃策略的情形。

以自居「綠能首都」的彰化縣來說,104年起便由縣府主導,集合了180家學校屋頂,租給廠商種電,有效降低材料採購成本,提高廠商回饋金比例,也因此有越來越多學校願意投入。2018年縣府再增設經濟暨綠能發展處,讓相關業務由專責單位進行,提高效率。

【公視新聞】蔡總統視察校園種電 肯定彰化綠能發展

而建置率吊車尾的花蓮縣,前縣長傅崐萁2017年在議會答詢時,認為花蓮尚「不宜」在國中小屋頂種電,認為花蓮是觀光大縣,憂心太陽能板會破壞掉花蓮的自然景觀,而影響到觀光的收入。花蓮民眾也擔心地震頻繁的問題,可能導致太陽能板容易損壞,裝設意願不高。

【公視新聞】綠色組織:6都能源轉型表現與國際有差距

冷氣搶先「開學」 用電缺口怎補足?

即使政府和民間都同意,先發展屋頂型光電是對環境衝擊較小的路徑,校內要全面進行太陽能發電,要克服的關卡仍然很多,更別說達到100%的普及率了。

眼看2022年的班班有冷氣,以及2025年再生能源達到20%的目標迫在眉睫,尋找更多其他的屋頂種電成為急切的課題。今年7月28日由屋頂型太陽能的公聽會上,經濟部報告去年(2019)各類屋頂種電的成果,如下表。

對於各部會交出的成績單,出席的環保團體批評部會不夠努力,像是擁有許多車站、國道服務區、風景區場站的交通部,居然只完成7.09MW,在所有部會中墊底;而負責私有住宅的內政部也被質疑,未積極與民眾進行溝通、教育,以提升裝設的戶數。反而是農委會所負責的農業設施屋頂成長超乎預期,佔了以上所有屋頂總容量的三分之一,且直逼工廠屋頂。

環保團體呼籲,政府各部門都應該要更積極的去盤點其所管轄的屋頂空間,目前台灣的屋頂型光電潛力其實是被低估的,不要只想著做到達標即可。

台北捷運公司將北投機廠屋頂出租給太陽能業者,是台北市最大發電量最多的太陽光電電廠。
台北捷運公司將北投機廠屋頂出租給太陽能業者,是台北市最大發電量最多的太陽光電電廠。
在絲瓜棚、溫室等上方設置太陽能板發電,屬於農業設施屋頂的一種。
在絲瓜棚、溫室等上方設置太陽能板發電,屬於農業設施屋頂的一種。

延伸閱讀:
農電合一的成功案例:【獨立特派員】綠能藍天

綠電逐步自由化後 對校園光電的想像

去年立法院通過了《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允許業者跳脫「政府躉購」,轉換到「電力自由交易」。這也意味著,學校發出來的電將來可以不只賣給台電,也可以賣給一般企業或有需要的個人。

另外,經濟部也已經正式預告,2021年起契約容量在5000瓩以上的「用電大戶」,必須設置一定容量以上的再生能源設備,或是以購買綠電等方式代替。屆時,企業對綠電的需求將大大增加,因此有越來多學校拋棄躉售模式,選擇將綠電供應給民間企業。

台南女中今年開始著手第二次裝太陽能板的計畫,完工後將對外售電給企業或一般民眾,售電價格還比過去的躉售價更高,每賣出一度電有高達15%的回饋比例。校方表示,這是一項可以提高學校收益,同時幫助企業盡到社會責任的互惠模式。

不過,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對校園光電的未來,仍持不同想法,認為學校太陽光電應朝全面「自發自用」前進,也相信未來自發自用會成為主流。蔡卉荀說:「雖然目前市場上還是以躉售為主流,但是隨著躉售費率愈調愈低,還有電價的調漲,等到發電端幾乎無法從躉售獲利的時候,這個制度自然而然會退場,變成自發自用是主流。」

蔡卉荀指出,自發自用除了可以直接幫學校減少電費以外,還可以降低電力遠距離傳輸所造成的耗損,使用上更符合環保永續的概念。

此外,自發自用的太陽能光電也可以創造「分散式能源」,降低用電尖峰時期中央電網的負荷,若大型發電廠不幸發生斷電時,這些小型的光電廠還可以繼續運轉,縮小遭受波及的區域,避免重演2017年的「815全台大停電」。

開冷氣之前 我們還可以做的事

現階段的校園種電雖然已經能看見一些實際的成果,但是仍然有許多政策上、技術上,還有必須多方溝通的地方必須克服。蔡卉旬也呼籲政府要統一訂出校園種電的容量標準,讓可以種電的空間盡量補滿,而不是只設置一塊太陽能板就算數。

蔡卉旬強調,與裝太陽能板同等重要的,是教室的「降溫」,包括廣種綠樹、增強隔熱、通風系統、裝設遮陽板等等,讓教室對冷氣的依賴可以減低,也能省下一些電費。這些更是政府在裝冷氣以前,應該優先執行的事項。

環保團體呼籲,校園綠化、種樹最直接的節能減碳方式,也是能遮陰降溫,在為教室裝冷氣的同時,也應幫校園多種樹。
環保團體呼籲,校園綠化、種樹最直接的節能減碳方式,也是能遮陰降溫,在為教室裝冷氣的同時,也應幫校園多種樹。

看看更多精彩的報導吧:

【我們的島專題】喔,電從這裡來

【我們的島】自主發電在我家

【公視新聞】台電:電力供應 集中式改分散式為必然

【公視新聞】店家自裝太陽能板 用電自發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