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薪家庭成為現代社會必然趨勢的狀態下,女性不再像過往一樣,結婚生子後就留在家中照顧老小,男性也不一定須堅守背負在外衝事業的傳統包袱。 

當「男主外女主內」及「男性出外打拼,女性專心持家」傳統觀念被逐漸打破,無論是男性或女性申請育嬰假的人次均有顯著成長,尤其在近幾年,「回家顧小孩」也不再單單只是女性的專利。

育嬰假資訊知多少

統整勞動部對育嬰假以及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相關請領規定,根據性別平工作平等法第16條,受雇者任職滿一年之勞工,在育嬰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每生育一名子女可有長達24個月的育嬰假,如果同時撫育子女兩人以上者,其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應合併計算,最長以最幼子女受撫育兩年為限。

與此同時,勞工依規定可領取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請領資格如下:

  • 請領者必須保險年資合計滿1年以上,且子女需滿3歲前。
  • 給付標準依請領者在育嬰留職停薪之當月起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60%計算,按月發給。
  • 給付期限每一子女最長合計發給6個月,但同時撫育子女2人以上之情形,以發給1人為限。若申請者同時被保險人,應分別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不得同時為之。

請育嬰假人次年年增加 北市居冠

勞動部統計,自2013年起,初次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民眾每年皆超過33萬人次,又以臺北市民在2020年申請達10萬3692人次最多。最多民眾申請的年份為2015年,去年申請人數雖稍微下滑,但女性仍有6萬2470人,男性14萬241人提出。

街訪受訪者中,申請與未申請育嬰假的婦女比例約佔各半;未申請的王小姐表示,育嬰假的時間長度不夠理想,經多方考量,她選擇直接辭去工作,較可專心育兒。家長王先生則表示,在保母系統較完善的情況之下,會繼續工作,並選擇聘請保母而不是請育嬰假。

正在請育嬰假的葉小姐認為,若未來覺得育兒時間不足,可能就會選擇全職照顧。(攝影/許家嘉)
正在請育嬰假的葉小姐認為,若未來覺得育兒時間不足,可能就會選擇全職照顧。(攝影/許家嘉)

回家顧小孩不再是女性的專利

早上匆忙出門上班的父親,哭鬧的小孩,放下手邊雜事急忙安撫的母親,是八點檔連續劇常見的劇情,也是現實生活中許多家庭的日常。過往女性經歷婚後生子階段,多扮演在家帶小孩的角色,除了家裡的各式家務,一個人處理家中孩童的大小事,甚至負擔照顧雙方長輩的健康,勞累程度自然不再話下。

顏先生一家是最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家庭,太太在家帶小孩,他負責出外打拼。(攝影/許家嘉)
顏先生一家是最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家庭,太太在家帶小孩,他負責出外打拼。(攝影/許家嘉)

雖然請育嬰假不受性別限制,但傳統觀念對於父職與母職的劃分,仍使得民眾在選擇請育嬰假前,又多了一道思考。 

放眼過往五年勞動部統計數據,女性申請者始終在六至七萬人次間,但男性則在一萬五千人上下;性別比例上,也始終呈現出8比2、女多於男的趨勢。

資料來源:勞動部  
資料來源:勞動部  

《男性公務人員育嬰留職停薪歷程研究》也顯示,男性公務員申請育嬰留職停薪中,育嬰本身僅為眾多因素之一。該研究同時也點出,為符合社會觀點及期待,男性往往在請假原因消滅後即返回工作崗位。此外與申請育嬰留職停薪的女性個案相比,男性請育嬰假的時間更短。

育嬰假到底請,還是不請好?

本次街訪涵蓋了全職媽媽、兼職媽媽、男性上班族、長輩等年齡區段與角色身分,雖然多數民眾對勞工請育嬰假看法多持友善態度,且多半希望政府可多參照其他國家育嬰假政策進一步改善,然而,無論是受訪者個人或其身邊親友,實際請假後,仍會面臨難以再與職場銜接、幼兒照顧時間不足等問題。

針對請畢育嬰假欲復職的勞工,勞動部也有「育嬰留職停薪期滿復職協助計畫」 訂定育嬰假後復職相關法規,以及輔導勞工重返職場等面向的協助。但即便如此,仍須仰賴整體社會與雇主對育嬰假抱持正面觀感,才能讓員工有需要時請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