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加8/23,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罷免行動,讓台灣再度受到國際媒體矚目。全數未通過的結果,被一些外媒看作「台灣選民否決了罷免親中立委」。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峻豪認為,「這樣的連結有點太過直觀了,很多的狀況都來自於民生經濟的議題,或者是想要翻盤這件事情。」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則說:「如果沒有理解到一些內政的問題,或是賴總統對內部人民講話的話,那可能對於抗中保台策略的評估,就會跟實際上的狀況有點距離。」

罷免平均投票率破5成創新高

那選民在想什麼?首先,我們先來看一個新現象。近幾年罷免投票熱度提升,從2020年韓國瑜高雄市長罷免案之後,投票率都有4成以上。今年的第一波罷免平均投票率56.2%創新高,第二波罷免也有49.2%,為什麼?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說道,「綠藍白的政治板塊不斷的碰撞,碰撞會有地震,長期碰撞的結果,大罷免其實已經是準全國性的選舉。」

張峻豪表示,「選舉是正向,你喜歡誰就去投給誰;但罷免是負向型投票,其實到最後就是一種對於藍跟綠仇恨值對決的情況。」

7/26第一波罷免24名國民黨立委以及新竹市長高虹安,全數沒通過;8/23第二波罷免7名立委,台中、南投等選區更艱難,加上第一波結果影響,雙方差距更擴大。

張峻豪補充,「為什麼到8/23?是因為在連署上面比較困難,所以在這些地方真的都是屬於藍營更優勢的選區。」

8位不同意票高於選舉得票數

分析罷免投票結果,除了新竹市長高虹安,還有7席立委的不同意罷免票高於上次大選得票數。其中,新竹鄭正鈐、新北張智倫、桃園呂玉玲、邱若華,去(2024)年立委選舉時,對手都有民眾黨籍候選人。學者認為,今年兩波罷免「藍白合」催票有提供助力。

劉嘉薇指出,「藍白合使得不同意罷免的票高於上次當選的票,那另外有一種就是他反對那一些要罷免他的立委的這些人也都會出來。」

其他像是桃園魯明哲、基隆林沛祥,屬於整合中間選民,不過台東黃建賓去年立委選舉對手是泛綠分裂,為什麼今年罷免不同意票也高於上次大選得票數?

張峻豪認為,「這也跟整個地方勢力整合有很大的關聯性,也就是說黃建賓即便上次是因為綠營分裂才當選,但是整個台東的基本盤來看,其實還是以藍營為主。」

國民黨台東縣立委黃建賓表示,「國民黨的夥伴還有民眾黨的好朋友支持跟協助,不管是從街頭到社區,從我們議會到基層,大家其實都有共識。」

罷團多為公民素人 動員催票有限

相較藍白合體催票反罷免,罷免方多是民團素人,缺乏選戰經驗,許多志工是下班空閒時間去幫忙。

罷團「剷除黑芯」發言人小令說道,「我們其實不是政黨,大家也都業餘時間,所以我們其實也沒有別的方法,就有時間就是去跑。」

罷團「山除薇害」陸戰隊長卡羅則說:「我們是公民,完全沒有選舉的經驗,所以我們完全會用體感的方式詮釋,第二個是我們真的完全低估,就是沒有預料得到,國民黨下面的組織如此的綿密,動員的力量如此的大。」

張峻豪指出,「公民團體是一個素人團體、去中心化的團體,在沒有動員能力的情況之下,最後真的能夠催出來的選票其實是非常的有限。」

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罷免,民進黨該如何接球?選舉結果也證明,雙方關係拿捏不容易。

小令表示,「也不是說我們都不要合作,而是如果要合作的話,溝通是本質,有沒有跟我們溝通?」

罷團「山除薇害」發言人阿美認為,「我自己個人會很明確地覺得,就是地方黨部的經營不夠。」

卡羅補充,「我覺得也許是在資源整合上,我們雙方可以整合得更好。」

民進黨立委陳培瑜回應,「第一波有24位,可能真的沒有辦法每一個罷團都顧及到,所以確實會有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那所以第二波的7席,是直接由中央黨部的各個幹部下去進駐。」

7立委罷免同意票過門檻 藍營催出不同意票保席次

相反的,國民黨傾盡全黨之力動員,雖然有7名立委罷免同意票過門檻,但因為不同意票更多,保住席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劉嘉薇指出,「如果這個位置失守了,那下一次他們又不能參選,等於整個政治生命就結束了。」

游盈隆表示,「為什麼他們的爆發力會必然出現?因為這一場大罷免的賭注是24條立法委員的政治生命。」

如果罷免案通過,4年內不能參選「同選區」的「同一個職務」。加上總統賴清德團結十講的雜質說,以及普發現金等因素,促使選民歸隊。

黃建賓說道,「不管是風災的問題,或是所謂團結十講的問題,我們都感受到在分化這個國家。」

游盈隆認為,「所以這一次其實到最後關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變數出現,就是國民黨的爆發力,還有一個就是民眾黨的動員力。」

選前民調:罷免區不贊成比例比全國高

在726罷免投票前,國民黨「以罷制罷」卻爆出幽靈連署。罷免方士氣高漲,但最後1席都沒通過,令罷免方感到意外,甚至有人認為是反轉。

陳培瑜透露,「活動人潮我們確實是樂觀的,只是說這一次的結果開出來不如預期,那我們當然就有很多檢討。」

學者認為還有一個因素,支持罷免的選民不一定有投票權,選前民調就顯示,罷免區主流民意不贊成的比例比全國性更高。就算連署通過,立委選完一年就發動罷免,在藍營優勢選區難以取勝。

游盈隆認為,「國民黨籍立委你要罷免他們談何容易?就好比說你要去民進黨的選區罷免掉民進黨的立委也很困難。」

劉嘉薇表示,「這些立委之所以選上,就是代表原來已經有比較多人支持他,所以現在要把他罷免掉的話,那你就要得到他原來選區選民的同意。」

罷免全數未通過 後續有何影響?

罷免全數沒通過,立院席次沒有任何變動,那這樣有什麼意義?有些罷團計劃轉型持續監督,是否可能成為未來選舉鐘擺上的關鍵?

阿美透露,「我們會在地方籌組協會,協會主要的宗旨就是在進行公民教育。」

小令說道,「這次你喚醒了這麼多人出來,對於公民社會的參與有意識,那這個東西我倒是覺得不會冷掉。」

張峻豪指出,「如果在整個罷免過後,民進黨去思考怎麼樣去跟他們走的更近,那我覺得這個對於國民黨未來在選舉的時候也許會是一個反作用力。」

不過,兩波罷免之後,朝野衝突、社會對立是否加劇?如何化解憲政僵局?考驗執政者的智慧。

游盈隆認為,「藍白的這種凝聚力會更強,而且對民進黨會更仇恨,接下來朝野政黨的惡鬥只會更強不會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