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避孕方式有很多種,像是保險套、事前避孕藥、避孕環、結紮手術等。多數民眾最常使用的就是保險套,認為「保護對方也保護自己」,是事前避孕最簡便的方式,而且同時能預防性病。

不過若是沒有充份的事前避孕,也有人會選擇吃事後避孕藥,民眾表示,「如果不用處方箋的話,到藥局直接拿會比較方便。」「與其讓還沒準備好的伴侶冒著可能生下小孩的風險,我支持可以不用處方就可以直接買。」

2016年食藥署曾提出緊急事後避孕藥從「處方藥」轉類為「指示藥」,不過因為有反對聲浪,到現在還沒上路。相較於必須經過醫師看診的「處方藥」,「指示藥」不需要處方箋但須要醫師、藥師指導使用。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認為,「如果在危險性沒有弄清楚,或者甚至連該不該用藥都弄錯了情況下,可能用藥的人不但沒有得到好處,反而還得到壞處,所以我們是覺得說不應該全面開放。」

事後避孕藥含高劑量黃體素 為何有風險?

口服避孕藥主要分為「事前」與「事後」兩種,事前避孕藥有少量的雌激素與黃體素,可以抑制排卵,達到避孕的效果;事後避孕藥則是透過高劑量的黃體素,除了抑制排卵,還能讓子宮內膜產生崩解,減少受精卵著床機率。

黃建霈說明,「高劑量的黃體素會導致荷爾蒙的恆定被破壞,所以就是有必要才用,因為事後避孕藥的量是一般事前避孕藥的好幾倍。」

台灣大部分的事後避孕藥成分是左炔諾孕酮(Levonorgestrel),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頭痛,頻繁使用可能導致荷爾蒙失調、經期變亂,甚至增加血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黃建霈指出,「使用了事後避孕藥大部分會造成一些內膜的改變,可能也會造成出血,讓受精卵比較不容易著床,但這個基轉對於子宮外孕、受精卵在外面的就沒有效果。」

24小時內失敗率5% 越早服用效果越好

在同樣沒有其它防護的狀況下,事前避孕藥失敗率大約1%;事後避孕藥在24小時內服用的失敗率是5%、48小時內失敗率15%、72小時內失敗率則達到43%。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說道,「如果沒有辦法第一時間拿到處方,就沒有辦法購買事後避孕藥,可能因為這種關係造成要人工流產,付出的代價會相對變高。」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表示,「醫療不足或假日的時候是比較極端的部分,還有很大的部分是很多女性被誘騙或是可能被強迫性行為,而她不敢求助、也不敢去看醫生。」

婦女團體認為,緊急事後避孕藥轉為指示藥,有維護女性身體與生育自主的意義。杜瑛秋説:「要不要懷孕應該是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另外,緊急事後避孕藥也不是墮胎藥。」

私賣避孕藥合法化? 民調:66%支持開放 

台灣女人連線2024年的調查顯示,66%民眾支持事後避孕藥放寬為指示用藥,主要理由為「方便及時取得」和「提高女性自主」。

民眾張小姐認為,「需要配套而不是非黑即白,一定要開或不要開放。」民眾Celine說道,「對女性的身體比較有些負擔,沒有急到一定要在當下就馬上買事後避孕藥,可以隔日去看婦產科再買避孕藥。」民眾陳先生表示,「我們對醫學上很多事情都不太了解,開處方箋的情況下可以跟醫師討論。」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指出,「事後避孕藥是處方用藥,理論上應該要醫師處方才可以拿到藥,但事實上很多藥局都偷偷在賣。只是把以前的非法想要把它變成合法化而已,我想這個是不太好的一件事,如果是在醫療匱乏地區沒有醫師的地方,我覺得沒有問題。」

全球85%國家列非處方 台灣擬參考日本試辦?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2年做出建議,將緊急事後避孕藥列為非處方藥,確保在需要時能夠服用。目前包含加拿大、美國、英國、澳洲、韓國等,全球大約有90個國家不需處方就能在藥局購買事後避孕藥。

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補充,「事後避孕藥在全世界85%國家都已經把處方藥變成指示用藥,台灣只是在15%這些少數國家裡面。」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則說:「台灣醫療環境有全民健保,看病很方便很便宜、可近性非常高,不能這樣去比照國外。」

日本從2023年起,也在藥局試賣事後避孕藥,但規定由受訓過的藥劑師販售,且16歲以上女性才可購買,買完要當場服藥,並持續追蹤,到婦產科診所回診。台灣近期則考慮參考日本試辦模式,建立配套措施,讓購買避孕藥更安全。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認為,「我覺得任何藥物都有可能濫用,只是說在賣藥的這一部分或是在藥師或醫師開出指示藥的時候,怎麼去做正確的一些把關。」

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我們也要求我們的藥師、第一線的社區藥局要接受全聯會的一些課程,讓他們有辦法做衛教的工作,第二個部分我們也希望販售事後避孕藥可以做登錄,在整個通盤上做到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