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擬推透光率指引 前擋風玻璃70%以上
交通部考量道路安全,計畫6月底前提出隔熱紙透光率指引,初步規劃前擋風玻璃透光率70%以上,前側窗玻璃則至少要在35%以上。
台灣目前的法律沒有規定一般車,但有規定計程車不能貼不透明的隔熱紙,近30年前是為了防止計程車犯罪,要求車內必須透明可見。
但計程車司機認為,「不貼隔熱紙特別熱,如果開放貼但是不要貼太暗,對大家都好。」「太陽直接射的話,冷氣要開強一點,溫度才降得下來。」
但是隔熱一定會不透光嗎?
隔熱不只看透光率 降溫原理解密
依照成份,隔熱紙可分為金屬膜與陶瓷膜等,例如銀、鋁等金屬,可以將熱能反射;深色或是陶瓷奈米材料則可以吸收熱能。而透光率是指可見光穿透玻璃或隔熱紙等透明材質的比例,透光率越高、越明亮。
民眾常會以為透光率越低、越黑就越隔熱,但其實太陽熱能是來自於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因此不只透光率,紅外線和紫外線的阻隔率也是影響隔熱、防曬的關鍵。因此若是這3項數值都高,就是兼具高透光和高隔熱率的隔熱紙。
隔熱紙店家陳老闆解釋,「所謂的總隔熱率,深度當然有占比一大塊,另外有占比的就是紅外線以及小部分的紫外線,用基材去阻擋紅外線或紫外線的穿透,都可以達到所謂的隔熱。」
各國隔熱紙透光規定 太黑可能導致交通事故
隔熱紙太黑導致事故的機率提高,2020年曾發生一輛計程車接送船員返回台中港時墜海,造成車內4人死亡。運安會調查發現,事故車前擋風玻璃隔熱紙可見光穿透率只有47.5%,可能是影響駕駛員視線、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隔熱紙店家陳老闆分析,「一些隱密性需求高一點的民眾,可能就會選擇比較低的透光率;相對之下,針對安全性需求的話,就要選透光率高一點的。」
澳洲阿德雷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汽車安全研究中心報告指出,當駕駛員駛入交叉道路進行轉彎操作時,需透過前座車窗觀察其環境狀態,若前座車窗玻璃透光率為35%且夜間光線較不足的情況下,有可能對操作及判斷造成影響。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也表示,「如果兩側車窗沒有足夠透光率的話,駕駛很難偵測到轉彎的各個角度,是否有行人落入死角的狀態。」呼籲不只前擋風玻璃透光率70%以上,前側窗玻璃也應該要規定70%以上。
而各國針對自用車隔熱紙透光率規範不一,日本、新加坡、中國的前擋風玻璃、前兩側窗透光率都要求70%以上;英國規定前擋風玻璃75%、前側窗70%以上;馬來西亞前擋風玻璃70%、前側窗50%以上;澳洲則是前擋風玻璃70%、前側窗35%以上。
隔熱紙檢測以目視判定 未來將導入儀器更準確
現今計程車隔熱紙檢驗方式,是以目視檢驗、字卡輔助判定。交通部公路局台北區監理所車輛管理科科長曾國榮說明,「計程車內會有人員拿著字卡,檢測人員會站在車輛的兩側以正面目視,若能清楚判斷車內的字卡是ABC且不會反光,判定隔熱紙檢驗合格。」
因當前的方式常被詬病標準不明確,交通部預計要採購專業儀器檢驗,讓消費者和業者有明確依據,同時要求隔熱紙廠商提供符合規範的產品,12月底前完成儀器操作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