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立法院舉辦的「專任運動教練永續發展公聽會」上,曾自強教練指出,現行制度對於「有成績的教練」的獎勵跟保障都不成比例。

「我不希望現在優秀選手退役後,看到『蛤,這薪資保障就這樣』,他就選擇月退領就好,他不願意從事基層工作。」曾自強表示。

專任教練的任務是什麼?跟學校體育老師又有什麼不同?

中華民國專任教練協會秘書長邱為榮表示,專任教練是訓練體育班學生,而體育老師則是教普通生認識各類運動。

台灣開啟專任教練的計畫是在1988年漢城奧運之後,當時考察團發現,韓國為了備戰奧運把教練專業化,區分了專任教練跟體育教師。

台灣也在2003年將專任教練法制化,並適用於教育人員。目前全台約有1050位的正職專任教練在基層訓練體育班的學生。

然而,專任教練制度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會讓優秀選手退役之後 不願加入?

「我們的確看到這個氛圍,優秀選手幾乎都是轉教師,沒有優秀選手會轉教練。」邱為榮說。

邱為榮舉例,像是獲得台灣第一面奧運金牌陳詩欣,第二面奧運金牌朱木炎,一直到最近的羽球雙打奧運金牌李洋,最後都選擇在大學任教。

「我一樣就是教授,體育課我就上羽球課就好了,不一定帶隊,那是他的權益。」邱為榮解釋兩者差異是在於,教練工作是訓練,需要有選手成績才能通過加薪升等的考核,但轉任教師有更多選擇權。

不只如此,教師薪資上也相對優渥。

專任教練分為四級,初級、中級、高級,以及國家級。假使取得奧運金牌,就能直接連跳四級成為國家級專任教練,但即便如此,起薪約5.9萬元跟副教授約9萬2千元有一段落差。

(附上圖片)

「優秀選手給他這種位置,人家就看了就覺得,我以後應該要做這種工作嗎?」邱為榮表示。

如果專任教練要加薪升等,就必須通過3年一次的考核,並且提出相關成績,舉例來說,如果要從高級晉升到國家級,就要指導出亞運第一或奧運前三的選手,或擔任選手時,獲得國光體育獎章一等一級。

但是即便能晉級,有些縣市政府基於財政狀況,用初級待遇聘任高級教練。

甚至以約聘方式聘用,像是亞洲標槍紀錄保持人鄭兆村就是一個案例。

鄭兆村在公聽會上表示,「我之後在學校有好表現,可以以教育人員聘任為專任教練,讓我們工作可以銜接的更好。」

不只優秀選手在體制下感到無奈,剛剛拿下奧運金牌的教練曾自強也有相同的感受。

我花15年在國家隊做這件事,我的同儕在學校做這件事情,大家都很認真經過考核過,當我離開國家隊,我跟他新台幣只差3000塊。

以曾自強為例,假設他離開國家隊,原先在國家隊的成就津貼,包括奧運金牌10萬、亞運金牌1萬,都會被取消。

回到學校任教後,以目前專任教練的薪資來看,他月領6萬初跟其他級別只差3000塊。

「大家都覺得比賽很精彩、很好看,然後說教練辛苦了。可是往往那個光環都是給選手,對於教練的價值就沒有那麼高,大家可能慢慢的熱情會被沖淡。」曾自強表示。

目前政府對於《有功教練獎勵辦法》,在2018年進行過修正,奧運金牌教練獎金從300萬增加到500萬,其他名次上,也有微幅調整。

曾自強希望不論在獎金或是後續保障上都能有所修正,舉例來說,能跟選手一樣有月領的制度。

以上問題,記者也徵詢體育署看法,得到的回應是,還在研議中。

「我想大家都會覺得基層很重要,但是如果在基層沒有辦法提供相對的保障性的話,那我想人生總是有很多不同的選擇,大家都會希望找到對自己更有保障的選擇。」 曾自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