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一個上午,記者在台南大恩特色公園,使用紅外線熱影像儀,測量公園內各項遊具的表面溫度。

雖然當天是晴時多雲,現場溫度35度。但透過熱影像儀,可以看到沙坑的表面溫度是44.5度、翹翹板是 47.1度、旋轉椅是 64.1度、最燙的是橡膠地墊,有69.3度。溫度最低的地方,不意外的是在樹蔭下,33.9度。

台灣很多公園的遊戲場,時常曝曬在烈日之下,一旦遮蔭不足,就很有可能導致孩童熱傷害。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秘書長Ruby提到,自己兒子就曾在公園玩到熱傷害,「他就跟我說,頭還是很暈,然後他就嘔吐了。」

為什麼該是林蔭茂密的公園,會有遮蔭不足的情況?又該怎麼改善?

為了更客觀的呈現民眾在公園的感受,專門研究「特色公園舒適度」的楊馨茹教授為新聞實驗室進行實測。

「輻射溫度就是這一顆黑球,因為我們是在量測公園,主要的對象是針對學齡的小朋友,所以我們在測量的這個黑球的高度,會測在小朋友心臟的位置。」楊馨茹解釋。

由於黑球可以完全吸收外來的輻射熱,因此比起一般溫度計更能反映出人體對熱的感受。

「等於輻射球加溫了周邊的所有器材(包含太陽),散出來的熱量。」楊馨茹解釋。

公園對民眾會不會太熱,輻射溫度其實只是其中一項指標,加上當時空氣溫度、濕度、風速、代謝率、以及衣著量,就可以得出「生理等效溫度」(PET)。

它比起天氣預報的溫度或是體感溫度,更接近人體對溫度的真實感受。

生理等效溫度有一個對應的舒適範圍,以台灣人來說,感覺到最舒適的時候是在30度,感覺到最不舒適是在42度。

當天在公園測量的兩個位置,一個在遊戲場中央,一個是樹蔭底下。

結果在場中央得出的生理等效溫度是44.1°C,樹蔭下則是37.5°C。對照舒適範圍發現,在場中央會有極度不舒服的感受。

過去一年,楊馨茹用一樣的方法測試了台南4座公園,有兩座都和這裡一樣,讓人極度不舒適。她認為影響舒適度最大的關鍵,不是遊具材質,而是遮蔭。

「輻射溫度來自於空間的曝曬狀況,所以如果今天假設公園的遮陽做得好的話,它是最快可以影響到舒適度指標。」楊馨茹補充。

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到,不論是用熱影像儀,或是生理等效溫度,有遮蔭跟沒遮蔭在溫度上會有明顯差異。既然遮蔭很重要,那為什麼我們還是很常看到沒有遮蔭的公園遊戲場?

「因為遊戲場檢驗裡面有一項規定是說,在遊戲設備的使用區域的範圍內,至少要有183公分不能有障礙物。」Ruby表示。

根據「公共兒童遊戲場設備」規定,考量兒童使用遊具的安全,在設施附近,不能有障礙物,其中的障礙物也包含樹。

舉例來說,像是常見的溜滑梯,在樓梯口和它的兩側至少要留183公分的淨空區,滑出口也至少要有183到244公分的淨空範圍。

不同遊具有不同規定,但基本上都是以水平淨空範圍183公分,垂直淨空範圍213公分為標準。

不過還是有些公園會有例外。

以青年公園的例子來說,設計師用鋼構從樹的底部包覆到樹的中段,而且在有可能長出樹枝影響到孩童的行動的地方,做了鋼構隧道,同時也保留了樹木發展的空間。

「當時候設計師也是想把這個樹保留下來,就是把樹變成遊戲設備的一部分。」Ruby解釋。

現場也有其他樹很靠近遊具,但都精準的符合183公分的標準。因此,即使接近正中午,大部分的遊具都在陰影底下。

既然還是有機會通過標準,為何還是會常常見到遮蔭不足的公園遊戲場?

「設置在樹旁邊,跟設置在一片空曠的草皮上有不同程度的難度,如果是在樹旁邊,就必須要去對這些樹木的位置點去做細緻的田調。」青年公園的設計師耿美惠解釋。

除了規劃上更加費工。耿美惠也提到,一般來說,在公園空曠地上設計遊戲場,不用打掉任何設施,會節省下許多經費。

「遊戲場經費其實非常有限,所以大部分都會把錢花在遊具上,所以往往要挪用其他園藝的費用來補。」耿美惠表示。

不過有些公園的設計,雖然把遮蔭因素考量進去,但卻忽略了樹木的發展,舉例來說,像是這棵在阿公溪森林公園被組合遊具包圍的大樹,在前陣子就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