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部門借款餘額占GDP比率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國人向銀行借錢買房子、車子,或是繳卡費、信貸等等借貸的加總,而其中最大的借款是房貸,約85%。
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表示,最近10年來的研究發現,金融危機跟家庭部門負債的程度高,有非常高的關聯性的。
根據央行的消費貸款及建築貸款餘額,我國家庭負債的消費性貸款裡面,大概首要就是購置住宅貸款超過10兆,然後剩下的消費貸款大概1.3兆,像是信用卡、車貸等等。
景文科大財金系教授章定煊表示,大家的房貸負擔越來越重,就導致你其他消費一直在緊縮,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一篇由國際結算銀行3位經濟學家所撰寫的論文,研究了全球54個經濟體,家庭借款與GDP表現之間的關係。
結果指出,家庭借款的增加,短期內雖然有助於經濟成長,但效果只有1年。長期來看,家庭借款占GDP比率每增加1%,將造成整體經濟成長率,下跌0.1%。
除了將影響經濟成長率,陳國樑表示,家庭負債占GDP比率偏高的話,景氣低迷的時間也會被拉長。
不只如此,同一份論文也指出,當家庭借款占GDP比率超過7成的「門檻」時,不管是對GDP或是消費者增長率都會有更強的負面影響。
「今天在台灣有消費能力的是誰?是中壯年。可是現在揹房貸大概是哪個族群?也是中壯年」章定煊補充,最有消費能力的中壯年,卻背上很沉重的房貸,這就導致他們消費力量不足,進而影響國家經濟表現。
儘管我們都知道揹房貸的是青壯年,但有一項數據可能會讓我們更意外。
根據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的調查,去年購屋者的背景調查,年收入在百萬元以下高達61.6%,遠高於年收100~200萬元或年收入200萬元以上的族群。等於台灣主要揹房貸的人是收入最不高的一群人。
「所有政府的政策,包括稅制,它都在鼓勵年輕人買房的情況下,我覺得我們的房市,那種剛性的需求,其實很難去把它抑制下來的。」陳國樑說。
以新青安政策來看,從去年 7 月上路後至今,五大行庫新承作房貸金額,平均就高達 840 億台幣,今年1月份的年增率甚至是去年同期的1.5倍(152.19%),購屋成交量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我一直都覺得那句話,讓我覺得很不安,就是好幾任的總統,就是包括就是部長都講過,就是要讓年輕人都買得起房子。」陳國樑說,等到所有年青人相信政府覺得要去買房子的時候,其實現在高房價還是低點;相反的,當所有人都買得起房子,那麼我們經濟也完蛋了。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篇論文也提到,「當建築業信貸的擴張,會導致過多資源流入房地產,造成嚴重的資源錯誤配置,甚至排擠到具有技術創新或更有生產力的產業。」
不論是學者或是國際結算銀行都對指標過高提出警告,央行認為,「儘管短期償債壓力增加,但家庭部門有龐大淨資產,在2022年達GDP的8倍以上,因此整體財務體質還算健全。」
除了上述提到的數據之外,有沒有其他指標可以觀察金融狀態是否穩定?也許還可以透過銀行的「逾放比」觀察。逾放比是指銀行放款品質,品質越好等於債務人有正常還債,反之,品質越差表示債務人無法按時還款。
以健全的逾放比3%來說,目前家庭借款的逾放比,從2022年 年底的0.12%略升至0.13%,還處於低點。因此央行就認為,「家庭借款的信用品質不錯。」
但學者持不同看法。
「我們這個比例還算不錯,但是已經開始有漸漸往上爬,這樣的一個情形,所以我覺得家庭部門不動產的逾放比是讓人擔心的。」陳國樑表示。
儘管金融穩定報告中,央行對於家庭還款能力還算樂觀。
但他們也提醒,「銀行利率若走升,以及通膨因素,未來可能還是要注意負債高的家庭,他們還款能力變化,以及新青安借款人對於未來利率變動風險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