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爭取身份男變女 陷入漫長的等待

「沒有過是很正常的。」今年25歲的跨性別者吳宇萱,在2020年的國際跨性別紀念日,也就是11月20日當天,向戶政機關要求「免術換證」,遭拒絕受理。

在台灣變更性別,需依內政部函釋規範,提供2張精神科醫師的診斷證明,以及摘除性腺、性器官的手術證明書。這項作法卻與國際人權法共識「性別認同屬人格權」,背道而馳。

走在漫長的訴訟之路,吳宇萱只是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正在協助的其中一案。
走在漫長的訴訟之路,吳宇萱只是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正在協助的其中一案。

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指出,2012年總統府國家人權委員會曾提及,「變更性別要求手術的要件非常嚴苛且不人道」。近年也持續有國際人權專家訪台,「提示政府應刪除要件」,但遺憾的是「人民仍只能透過司法權,想辦法還自己一個公道。」

跨性別者換一個身份 還要克服哪些事?

吳宇萱小時候很開心自己能唱女生聲線的歌曲,卻也害怕國中第二性徵到來後會變聲,「那個不對的感覺,甚至讓我覺得沒辦法好好做任何事。」

透過上網搜尋資料,認識倡議性別議題等團體,吳宇萱慢慢解開對性別問題的疑惑。但要換一個身份重新開始,如何說服家人又是一道關卡。

「我心想只是暫時的。」媽媽吳亦婷回憶,孩子坦言出櫃後,自己最初並不能接受。兩人相互批判、汙辱,長達半年時間彼此形同陌路,甚至分開居住。

吳宇萱持續以行動關心家人,吳亦婷後來也選擇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女兒」。她送出一台粉紅色新手機給吳宇萱,兩人再度聯繫,也象徵彼此的和解。

吳亦婷說道,「吳宇萱很聰明,知道媽媽如果不接受出櫃,絕對不會挑粉紅色手機。」
吳亦婷說道,「吳宇萱很聰明,知道媽媽如果不接受出櫃,絕對不會挑粉紅色手機。」

換證=手術? 各國性別變更規定不同

有了家人支持,吳宇萱在等待的,是台灣法律正視跨性別者的求助聲音與人權。

世界各國對性別變更制度有不同作法,例如瑞士、美國加州等採自由換證,或當事人出具證明、權威機構出具證明就能換證;台灣及日韓則以手術為變更性別的必要條件。

吳宇萱擁有美國國籍,在美國護照及加州駕照上的性別早已變更為女性,與台灣身分證上的「男性」形成對比。
吳宇萱擁有美國國籍,在美國護照及加州駕照上的性別早已變更為女性,與台灣身分證上的「男性」形成對比。

簡至潔指出,強制手術要件若一天不廢止,「對跨性別者來說就是一天的傷害」,手上持有的是一張跟自己性別不符的身分證,「隨時都有可能被錯稱」。

桃園療養院副院長、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李俊宏表示,國際間對換證是否須手術有須多討論,先進國家中部分認為「可以切割」,攸關於自主意願,以及當事人到底想要變更到什麼程度。

社會未達共識 免術換證在台灣行不行?

台灣的精神醫學會曾於2014年提出,包括將「性別認同」徹底「去疾病化」,免除醫生開立診斷證明。但為兼顧法律安定性及保障性別自主權,也建議政府成立「性別變更決定」專門組織,確保當事者權益。

2021年台灣出現首例「跨性別女性小E免術換證勝訴案」後,簡至潔表示,已有非常多的意見認為「要求手術就是違憲」。

簡至潔進一步指出,雖然宇萱案在大法官程序上不被受理,但從不同意見書及協同意見可看出,「都非常肯認性別認同是基本權,也認為性徵跟本人所認為的性別,基本上是沒關聯的。」

吳宇萱想要爭取的,是不再讓所有跨性別者聲嘶力竭,才能換得一格性別欄位的認同。
吳宇萱想要爭取的,是不再讓所有跨性別者聲嘶力竭,才能換得一格性別欄位的認同。

隨著社會文化進步,台灣雖然在性別議題上逐漸理解性別自主權上的主張,但不少人認為在參與運動賽事、兵役等問題上,性別變更仍存有爭議。

吳宇萱不知道這場官司還要走多久,現在的她依然覺得,爭取免術換證別具意義。最重要的是「決定自己人生要怎麼走下去」,包括「什麼時候、做什麼樣的醫療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