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鐘聲響起,坪林實驗中學的九年級同學進入教室排排坐。

在一般學校的九年級輔導課,要嘛考試,要嘛改上國英數社自,但他們卻準備上「正念課」。

「當我說這是電擊球的時候,你自己的身體和情緒會有什麼反應。」正念講師MAKA讓同學們圍成一圈,讓同學順時鐘把電擊球傳下去。

「很舒服欸!」有的學生感到興奮,但也有同學被電到時,嚇了一大跳,鬆手把球摔到了地上。

MAKA解釋,當一件事情發生,有人可能覺得壓力,有人可能覺得沒什麼,「但重點是,你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任何壓力源,但你可以選擇自己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這個壓力。」

這是坪林實驗中學參與台灣正念協會的靜觀校園計畫,讓正念講師MAKA引導學生更了解自己,希望面臨升學的國三生學會與壓力共處,穩定發揮實力。

「記得將注意力帶到你的呼吸上,去留意你身體呼吸的最明顯處。」MAKA讓學生透過正念呼吸法,將自己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感知上,用意在於讓學生放下思慮,「當他們在過度焦慮時,他怎樣把腦子中的思慮轉移到身體上的五感,一旦轉移注意力後,他就比較容易釋放腦袋的憂慮。」

九年級蔡同學就時常在考場上用這一招,避免讓自己被情緒帶著走。「在考試前,因為很緊張,所以呼吸跟吐氣都沒有辦法像平常那麼的順利,我就會閉眼,慢慢地深呼吸、吐氣,讓自己找回中心。」

根據兒福盟去年中調查,超過9成的國高中生睡眠時間都沒到8小時,近6成感到學習疲勞,不是學習時間超過10小時,就是幾乎天天補習,每天都在考試的賽道競速,比大人還要累。

「九年級的班級氣氛會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就是平常不愛念書,或是一起玩的同學們,大家都愛念書了這樣子。」坪林實驗中學專任輔導老師田盈挺表示,「但有很多同學在這之中,是非常迷惘的,因為他不知道他自己念書是為了什麼。」

這樣的迷惘 同時連接了家長的期待,期待越高,他們就越學習疲勞,兒福調查發現,有近40%的學生表示 家長會拿他的課業表現和其他人比較,約22%的學生認為家長關心課業表現 勝過其他生活裡的事情。

除此之外,青少年階段也面臨自我認同與同儕比較的壓力,田盈挺感嘆現代小孩的不容易,「我們以前就只有早上到學校才會面對人際壓力,但現在網路的留言,小孩們晚上回家,還得暴露在這些東西裡。」

常因人際關係感到困擾的翁同學,在正念課程中,慢慢學會看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再一直糾結於讓自己感到不開心的事情。「有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堅持太多事情,就會呼吸放鬆一下,讓自己不要一直太糾結,對方到底做了什麼事情,或自己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就是過去就過去了。」

MAKA表示,透過正念課能讓學生更覺察到自己的狀況,「當你發現情緒,就已經是用一個第三者的角度來看了,像是可能看到自己身體正在發熱、心跳加快,這時候其實你已經把自己跟情緒稍微分開了,就比較不容易被帶著走。」

但學生了解自己的狀態,避免被情緒帶著走又能如何,壓力還是在那邊,能改變什麼嗎?

MAKA曾遇過一個孩子跟他分享自己如何排解壓力,「他說有壓力時,回家會對著馬桶講話,然後按水沖掉,這些情緒就被帶走了。」

田盈挺認為,正念像是幫助學生訓練心靈肌肉的強健度,「可能一開始上課,不太能意識到這對自己的幫助,但你之後自己會發現,『我上一次會生氣,但這一次我可以比較平靜地看待』,這都是需要長時間練習的。」

正念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緩和情緒的工具之一,而學校的輔導老師  則是站在第一線協助學生排憂解難的角色。田盈挺最常遇見學生說自己睡不好。

「睡不好是一個很好切的切入點,它不會透露家庭裡面的一些訊息,也不會講到自己很脆弱的地方。」田盈挺認為,「睡不好」可以由淺而深地去梳理學生各種面向的壓力源。

身為班導師的林璫表示,在上正念課之前,老師處理學生情緒時,會先讓他們冷靜下來,才來好好談論他的感覺、他的情緒,再談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現在加入正念課程,就可以讓這件事情梳理地更快一些。」

坪林實驗中學的走廊牆壁不是貼各種進修課程的海報,而是認識情緒、有善待人的圖卡。

因為實驗學校有點類似體制外學校,較不受政府嚴格規範,能夠跳脫現有教育體制,給學生有別於傳統教育的發展機會。

「我們學校發展主軸是關懷主義,因為覺察自己的情緒、別人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林璫表示,「我們從小大到都知道覺察很重要,但在正規教育裡面,從來沒有刻意地練習、刻意地教導。」

學校希望培養學生從關懷出發,探索自我,發展潛能,走上自己喜歡的道路,因此引進了正念課程讓學生多一個了解自己的工具。

但真要落實適性教育,只靠學校和老師還不夠,家長才是重中之重,MAKA坦言,父母對孩子情緒的重視程度,也會影響他們對未來的認知與選擇。「小孩回去跟家長講說,『老師要我覺察情緒』,結果家長跟你講,『什麼感覺,你現在給我寫作業。』,他其實就會被打回去。」

「他可能跟家長沒有一起花很多時間去探索自己,所以到國三要選擇的時候,就會走回讀書升學的老路。」林璫對此也備感無奈,「其實就很兩難,爸媽都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所以我們也常常需要跟家長溝通,讓他們知道認識自己的孩子其實很重要。」

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在多元學習、千萬種工作的世代中已成過去,但青少年在探索自我的道路上,家長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才能讓孩子在自己熱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MAKA坦言,正念無法去解決你這些情緒的壓力源,「但你可以選擇一個不同的態度去看待這些情緒 。」

「孩子需要更多元的探索,所以我們可能就從七年級開始帶他們探索自己的興趣,鼓勵他們可以去嘗試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林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