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長達一米的龍膽石斑,在被潑了麻醉藥的魚池中載浮載沉,養殖場員工眼疾手快地把石斑裝進大水桶後抬上車,準備載往高雄興達港,船運到香港販售。

鑫台貿易公司老闆蔣坤龍。
鑫台貿易公司老闆蔣坤龍。

「通常要養到12斤到35斤才能賣,一隻大約養2、3年。」

40多歲的蔣坤龍是屏東枋寮這間養殖場的老闆,20年前他開始養石斑魚,再到福建6年,累積溫室養殖石斑魚的經驗,後來看見台灣石斑市場的潛力,決定回台灣養石斑。

根據漁業統計年報顯示,2008年馬英九政府開放活魚運搬船載運石斑去香港後,帶動台灣石斑養殖的風潮,許多人一窩蜂投入該產業,隔年銷售量攀升;尤其在2010年,活魚運搬船能直航中國,石斑又被列入ECFA早收清單,中國進口稅率由10.5%逐步降至零關稅後,台灣石斑魚養殖業隨後迎來一波榮景。

不過銷往中國的不只台灣石斑,連養殖技術也一併流入對岸。海洋大學副校長冉繁華曾透露,中國政府在2012年投入重金將近台幣百億,全額補助中國企業在沿海養殖石斑,建造溫室棚,以克服中國石斑無法過冬的困難。

2014年,台灣養殖石斑總銷量1.8萬噸達歷史高峰,當中有超過9成銷至對岸,但到了隔年,台灣石斑養殖面積與產量開始下滑。

陳錦輝曾做過收購活魚外銷至對岸的生意,回想起當時石斑產業風光無限,「在我那個年代,這個產業養活了很多人,我們那時候估算一年的生產值高達上百億。」不過就在蔡英文520就職前夕,他選擇急流勇退,改行做冷凍海鮮販賣。

船老大海物台南門市老闆陳錦輝。
船老大海物台南門市老闆陳錦輝。

2016年大選民進黨獲勝,政黨再度輪替,蔡英文上任,兩岸局勢轉壞,再加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大舉投入石斑養殖,產值正式超越台灣,台灣的外銷量比2014年少了4成,回到1.3萬噸。

2018年中國發生寒害,中國石斑大量死亡,讓台灣外銷量又上揚;2020年爆發疫情,2022年6月中國以台灣石斑驗出禁藥為由,全面暫停輸入,讓台灣漁民只剩香港這條銷路,外銷量跌回十年前水準。

活魚運搬船船長對於近幾年石斑的銷售變化很有感,「我們正常以前跑大陸東山的話,是一星期跑3船,現在跑香港的話,一星期在1船左右,跟以前大概差了3倍。」

活魚運搬船。
活魚運搬船。
活魚運搬船船長。
活魚運搬船船長。

蔣坤龍認為,2016年後對岸對石斑的藥檢、報稅變得更嚴格,但對他來說,反而帶來許多好處。「我們本身自我要求都已經很OK了,魚品也沒問題。」另外,銷售量雖然降低但價格卻上去了,所以蔣坤龍的石斑養殖盈利並沒有太大變化。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黃振庭也認同這樣的產銷策略,「因為供需市場,供給減少,價格就上漲,你看現在台灣石斑魚銷售量,大概控制在1.5萬到1.6萬噸左右。」

但話說回來,中國石斑產量高達50幾萬噸,明顯已高出台灣數十倍,為何還要進口台灣的?

黃振庭解釋,石斑魚是不耐低溫的魚種,但中國冬天比台灣冷,所以在過冬前就會收成石斑魚,換言之,中國石斑通常只養了1年左右就銷售,規格與台灣養了2、3年才收成的大小有差別。「台灣石斑魚的賣相,相對來講,會比中國還要來的好一點。」

穩定產品規格,是蔣坤龍做到的市場區隔。

蔣坤龍2年前建造漁電共生室內池養殖石斑。
蔣坤龍2年前建造漁電共生室內池養殖石斑。

2年前,他花了2億建造漁電共生室內池,昔日因鳥類糞便造成石斑容易生病的問題一次解決;再加上魚池離海邊較近,從海濱抽水過來的鹽度能高達27‰,比一般室外魚塭的15‰高上許多。

屏東漁民抽海水到養殖場。
屏東漁民抽海水到養殖場。

尤其當南部下暴雨時,也能降低雨水對養殖池鹹淡的影響,否則鹹度降低,石斑就容易生病,而且鹽度較高的魚池,也能讓石斑的肉質更Q彈。「因為滲透壓的關係,把牠身體裡面的水排出來,海水跑過之後,魚肉就不一樣了。」

除了鹽度較高外,他選擇靠管線輸送液態氧,比傳統水車增氧機更能提高水中溶氧度。「我們一天24小時都供氧給牠;一般的魚塭的話,晚上的水中含氧量會低很多。」蔣坤龍說,氧氣對石斑魚健康度的影響高達50%,「你把氧氣供給石斑後,牠救活給你看,如果沒有,就生病給你看。」

「富養」,讓蔣坤龍養出壯大肥美的好石斑。

蔣坤龍使用液態氧輸送至魚池中,24小時供給石斑氧氣。
蔣坤龍使用液態氧輸送至魚池中,24小時供給石斑氧氣。
一般室外魚塭使用水車增氧機。
一般室外魚塭使用水車增氧機。

除了顧好品質,提升競爭力,還得以量制價,因為蔣坤龍光是船運費一年就要6000萬,再加上飼料費、液態氧等原料,實在傷本,他除了自己養魚之外,也會向其他養殖場收購石斑魚到一定數量後,確定滿載,再運到香港。「以前一艘船的魚大約載2萬斤、3萬斤,現在都載到5萬斤。」

不過這麼做有風險存在,陳錦輝就說,收購會遇到的最大關卡就是藥檢。

「如果今天5個人要出3萬斤的漁獲,但不夠的時候,就會再去收購別人的,但如果其中有一池的魚因為生病剛下藥,放進這艘船的漁獲後,藥檢又抽到這隻有下藥的話,結果就是整艘船都有用藥。」

但隨著民眾越來越重視食安,法規明訂,養殖場若要出口石斑魚必須先登錄,因此有登錄的養殖場下禁藥的可能性低,但被收購石斑的養殖場不見得都登錄在案,在藥物使用方面較不嚴謹,如此一來就容易出現這個單位藥檢沒過,那個單位藥檢卻合格的狀況。

專家解釋,這也是新聞報導出現中國驗出台灣石斑有孔雀石綠,台灣驗卻未檢出的原因。知情人士透露,當一艘船上有來自不同養殖場的石斑,中國剛好抽驗來自未登錄養殖場的石斑,但台灣只抽驗已登錄養殖場的石斑,此時就會出現兩岸說法不同的狀況,淪為政治操作的事件。

然而登錄養殖場收購未登錄養殖場的狀況存在已久,為何中國以前都沒驗出石斑有禁藥呢?陳錦輝明言,「以前馬英九,那時候兩岸有交情,那時候的藥才下得更多,但因為有交情,所以都得過且過,但換民進黨之後,兩岸不相往來了,中國就開始會要驗、要報關,要報稅。」

陳錦輝更坦承,以前為了通過藥檢,當活魚運搬船抵達中國港口後,他們會去當地市場買幾條魚放到運搬船的桶子裡,等到隔天抽檢人員來之後,「等到隔天抽檢人員來問說,『你們要驗的魚在哪裡?』,我們就指著桶子說『在那裡,在桶子裡。你抓回去驗,順便再拿回去吃掉。』」這些魚來自當地的箱網養殖場,符合藥檢規範,自然陳錦輝的貨也就通過藥檢了。

中國過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兩隻眼都睜開了,再也不放水,但即使現在藥檢、報稅都過了,也不一定賣的過去,掌握通路變得相對重要。

「現在有一艘船的石斑載去賣給中國,你要賣給誰?所以當地一定會有對口,所有的貿易本來都是這樣,企業化經營就是要掌握產、製、銷。」黃振庭說。

蔣坤龍在中國早就設立公司,現在才能把石斑順利賣到對岸,「我們的管銷還打得過,所以說我們多加一道工序的話,反而我們品質會更好。」

但並非所有養殖戶在香港或中國都掌握通路,政府也推出新南向政策,轉移出口地到東南亞,但有漁民卻對此政策連連搖頭,「你的東西要銷往這個國家,他們吃得起嗎?」陳錦輝問道。

黃振庭也表示,石斑對東南亞來講還是高消費的魚種,所以通常是賣觀光客,這兩年疫情重創觀光產業,也是讓石斑外銷東南亞下降的原因之一。

但東南亞不只對石斑的需求量不高,更是台灣的石斑貿易競爭國。

調查顯示,台灣石斑產量從1995年到2002年居於世界之冠,但隨著中國養殖石斑技術成熟,其產量及增加速度飛快,至今年產量已達50幾萬噸,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產量6至7成,其次是印尼,而台灣則掉至第三,約1.5萬噸左右。

然而,台灣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石斑,主要都是外銷到中國,雙方互為競爭關係,台灣卻在價格上沒有競爭力,「台灣的人力、飼料、土地成本等都比東南亞還要來得高。」黃振庭直言新南向政策對石斑養殖業沒有幫助,「因為一直以來,新南向政策主要幫助產業就不是放在農漁業。」

但黃振庭表示,這並不能全盤否定新南向政策對台灣的幫助,「因為其實看一些官方數據,比如說電子業等等,是有一些幫助。」

隨著兩岸政治局勢的轉變、競爭國增加等因素,蔣坤龍也擔憂石斑養殖會成為夕陽產業,因此主動找學校合作萃取石斑的黏液,加工研發保養品、保健食品等,試圖開發養殖業的第二春。「我們把魚的黏液做到小分子胜肽,然後再拿去加工廠製作成各種保養品,不過現在目前對我們來講,還沒看到這部分的收益。」

蔣坤龍萃取石斑的黏液,加工研發保養品、保健食品。
蔣坤龍萃取石斑的黏液,加工研發保養品、保健食品。

面對養殖漁民的困境,黃振庭也建議把石斑做成加工食品販售,「石斑經過初加工、深加工以後,牠的價值其實會比活魚還要來得好。」

但有部分養殖業者表明,石斑是秤斤論兩販售,但要做成加工品的話,要把魚頭、魚骨、魚尾、魚血全部去掉,技術好的剩五成魚肉,不好的就剩三成,「剝皮取肉」對他們說,根本不划算。

但黃振庭認為,最重要的還是看業者怎麼去談,「如果業者有跟一些加工廠進行契作的話,牠本來就會有一個保障價格,因為這個保障價格最終會落到所謂的消費價上面。」

加工食品的好處是,除了增加外銷到日本、南韓、歐美的機會,也可以提供內銷。黃振庭說,「華人可以接受所謂的活魚整條魚,但你賣給歐美人的話,整條魚在桌上,他們會嚇死,他們就是吃一整片的魚排,而且我覺得現在台灣的飲食習慣也慢慢改變。」

華人的飲食傳統總是覺得「活的最新鮮」,台灣也不例外,但隨著家庭結構與工作型態的改變,飲食習慣也與以往大不相同,尤其北部人最為明顯,陳錦輝表示,「買活魚回家還要請攤販幫忙殺,殺了之後還要拿回來煮,有煮吃完的話就算了,沒煮放冰箱整個都是味道。」

黃振庭說,「現在有一些料理包的應用,可以讓小家庭、雙薪家庭在下班以後,回到家就可以直接微波食用。」他認為政府目前主要補助項目在於冷鏈物流與加工應用部分,以及開發國際潛在市場。

要如何讓一種魚賣到不同國家,關鍵點是有沒有「落地」,也就是說融入當地飲食的文化。

陳錦輝直言,「民進黨有時候譙歸譙,不過他們有一點好處,他會教沿岸百姓怎麼去銷魚,讓你們加入產銷班、養殖班,如果要用到一些工具,政府會補助你。這部分我覺得做的比很久以前的國民黨還要好,他們有深入到比較底層的漁民。」

黃振庭表示,「所有的商品都會有一個生命週期,龍膽石斑其實已經到產業成熟期。所以透過多元加工,讓消費者選擇更多元,對養殖業本身是有幫助的。」

石斑養殖業已經過了上升期,目前已進入下滑後的穩定期,要想從中突破,就得擺脫傳統銷售通路,改變行銷思維,開發多元產品,才能拓展各國市場增加外銷量,讓石斑養殖業游出新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