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超過適婚年齡卻沒伴 馬蔚崙:別因怕孤單就找人跳坑

推開紗門,走進房間整理床被,43歲的馬蔚崙是高雄一間眷村民宿的老闆,他非常喜歡與老屋對話的感覺。

43歲的馬蔚崙是高雄一間眷村民宿的老闆。
43歲的馬蔚崙是高雄一間眷村民宿的老闆。

「開木門窗的嘎嘎聲響是一種生活感覺,像以前這種窗戶要轉很多次才能鎖起來,跟現在的鋁門一壓就鎖起來的那種便利性差別很大,可是我覺得,這都是一種生活上的一種留白。」

眷村房屋的舊式窗戶鎖要轉很多圈才能鎖起來。
眷村房屋的舊式窗戶鎖要轉很多圈才能鎖起來。

馬蔚崙熱愛體驗不同生活,再加上父母健康每況愈下需要照顧,找伴這個選項始終敬陪末座,一路走來都處於單身狀態。即便如此,他也不覺得遺憾,或認為自己是敗犬或剩女。

「這些標籤有點像是催眠印證,就是當你覺得別人在歧視你的時候,你就會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情,人家看你的眼光都像是在歧視你。」

馬蔚崙平常得打掃民宿、整理床單。
馬蔚崙平常得打掃民宿、整理床單。

不在乎世俗對單身者的眼光,不過一個人整理民宿的確不容易,除了打掃民宿、整理床單外,還得面對夏天雨季時,飛進屋裡的成群白蟻,甚至還會有蝙蝠躲在天花板裡,這些問題馬蔚崙都得自己想辦法處理。單身雖然自由自在,他坦言,隨之而來的是某部分的缺失。

馬蔚崙平常會帶民宿中養的兩隻狗出門遛遛。
馬蔚崙平常會帶民宿中養的兩隻狗出門遛遛。

「如果遇到人生的一些重大考量或選擇的時候,最了解你的人或陪伴在你身邊的人可能會講比較多適合你的選擇或想法,甚至會給你打氣或鼓勵,可是如果你是單身的話,你就要自己去面對。」

選擇單身,自己就得去學著面對各種情況,所以他也已經開始思考,未來若開刀等行動不便沒人顧時可以請看護協助;也打算去醫院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好讓自己未來若生重病時,能掌握自己的去向。

「我前一陣子剛辦完我父親的後事,我有順便問過葬儀社,葬儀社就說,如果你沒有家屬的話,他們沒有辦法協助這一塊。」

雖然對一個人死亡的後事如何處理,還未下定決心,不過他認為隨著單身人口越來越多,單身族群將會連結出一套如何處理自己身後事的SOP,或者是法規也將對這一部分進行修正與補足。

對馬蔚崙來說,不管是單身伴隨而來的寂寞,或身後事的諸多問題,他都不認為這能成為找伴的理由。「我唯一的原則,就是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害怕什麼,就隨便拉一個人來填這個坑,對你自己不負責任,也對別人也非常的不公平。」

即便年過四十,馬蔚崙也不因「大齡」而感到焦慮。內政部2022年統計,在25到44歲適婚人口中,未婚率已達50.2%,有偶率僅42.8%,7%則是離婚或喪偶。可見結婚已經不是人生主流。

保全工時長達12小時 楊明瑞:為了賺錢沒時間找伴

「回分了!回分了!YES!」38歲的楊明瑞在YouTube上看著支持的職棒球隊得分,激動地振臂歡呼。

楊明瑞熱愛看職棒賽。
楊明瑞熱愛看職棒賽。

職業是保全的楊明瑞,排班不規律,工時又長達12小時,再扣掉睡覺和通勤時間,一天剩沒幾小時,就算想找伴也不容易,今年是他單身的第20年。「在30歲上下的時候,曾經有想要找對象,但等到大概過35歲以後,就漸漸沒有任何想法了。」

工作成了找伴的阻礙,但若要為了找伴而換工作,又太傷。畢竟房貸還有過半餘款未繳,他在保全業已經超過15年資歷,要是轉換跑道,技能和薪資就等同於打掉重練,所以他現在選擇佛系戀愛,畢竟他深知找伴不容易,養家更不容易。「現在是我一個人飽就好,以後是兩個人飽,甚至以後兩家都要飽,你說這個功夫容易嗎?我覺得不容易」

楊明瑞定期會去社區中的健身房運動。
楊明瑞定期會去社區中的健身房運動。

到健身房鍛鍊身體、看球賽、玩玩手遊,常常一天就這麼過去了,自由自在,也就沒把孤單放心上,卻也最擔憂身後事,他最近剛買入一張生前契約。「因為人生不一定會結婚,人生不一定會生小孩,但一定會走到生死的最後一關。」

擔心一個人老了租不到房子 陳鵬宇:先把房買起來

在25歲到44歲的未婚人口中,男性以56.6%超過女性的43.4%,未婚男比未婚女多了45.6萬人。

35歲的陳鵬宇,單身一年半,從沒被爸媽催過婚,他認為這可能跟性別有關,「也有可能是因為台灣社會就是覺得男生不管幾歲結婚都沒有關係,可能年輕就是要拼事業。」

陳鵬宇在屏東榮總任職臨床心理師。
陳鵬宇在屏東榮總任職臨床心理師。

陳鵬宇在屏東榮總任職臨床心理師,他現在的確想的是先立業,成家之後再說。他說,過去交往的經驗,讓他自己覺得,一旦談感情,他是一個會把重心放在另一半身上的人。「我是一個做的承諾,就必須要做到的人,甚至只有我工作賺錢,對方只待在家裡不賺錢也可以,但現在單身一年多以來,我發現自己其實還有很多事想要做,讓自己變得更好。」

陳鵬宇下班後會到健身房運動。
陳鵬宇下班後會到健身房運動。

重回單身後,陳鵬宇對職涯設立了一些目標,除了參加研討會還到空大進修法律課程,還有健身運動,他實在沒有時間感到孤單。「我們家的兩隻貓也是讓我滿開心的啦,牠們的陪伴性也是很高的。」

陳鵬宇家中養兩隻貓,他說:「貓咪的陪伴性也非常高。」
陳鵬宇家中養兩隻貓,他說:「貓咪的陪伴性也非常高。」

不過陳鵬宇也坦言,身邊朋友一個個結婚生子,曾讓他感到壓力。「其實以前真的會有壓力,因為畢竟在台灣這種很儒家思想的教育體系下告訴你,好像一個人必須要成家,他才是一個很成功的人。」

不只是教育體系的價值觀加諸在單身者的壓力,政府制度也讓他偶爾覺得結婚真好。「我有結婚的朋友是跟我說,沒有小孩的時候,夫妻合併報稅真的有比單身的時候繳的還便宜。」

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想著一定要結婚,人生才圓滿,反而是想到如果以後一個人獨自老去,可能得應對社會中對單身的各種排擠。「你如果真的到中老年之後,都沒有自己的房子,很多房東是不願意租給老人家的,所以我才會選擇買房子,就是我老了,我還有房子可以住。

陳鵬宇一個人買房自己住,就是為了避免成為單身老人後,租不到房子,無法安居樂業的窘境。隨著單身人口越來越多,一個戶籍一個人住的單獨生活戶也逐漸升高,台灣房屋集團根據行政院數據統計,2022年全國有322.2萬的「單身戶」,年增2.8%。

住商不動產台北長安加盟店副處長吳礎辰觀察,「北部許多建案都是以小坪數的一房至兩房來設計,因為現在小單位數的家庭比較多,甚至單身或不婚主義的人也越來越多。」

單獨生活戶變多 婦女新知基金會:婚姻後的改變令人望而卻步

婦女新知基金會法律部主任戴靖芸認為,當走入婚姻帶來生活狀態改變,包括履行同居義務、家庭費用和家庭事務分擔,「人們逐漸意識到說,如果我進入婚姻的話,我會因此而改變我原本法律上的狀態,還有權利義務也會跟著改變,有些人就會開始思考說,我真的要這樣子改變嗎?」

除了婚姻制度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外,台灣的高工時、低薪水也是造就未婚率提高的主因之一,畢竟男生負責養家的傳統觀念,讓許多男性聽到結婚就覺得壓力山大,而女性也沒好到哪去。「女性要因為婚育,然後中斷職場,又要重新回到職場的這個過程異常的困難,也導致女性的經濟能力會在這個時候高度的去依賴配偶。如果之後離婚,她馬上就會陷入一個經濟上的困境。」戴靖芸說。

不管是男是女,經濟是進入婚姻的第一道坎,面對單身人口越來越高,少子化越來越嚴重,政府也推出各種政策減輕夫妻負擔,包括夫妻報稅可以在「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各類所得分開計稅」中三選一,看哪種比較節稅,就選哪種;除了綜所稅外,夫妻間相互贈與的財產也不用被課贈與稅,相較之下,不少政府官員認為單身族群是國安危機,形同對單身者的打壓與歧視,

「就是我有耳聞,曾有人討論說,要不要為了節稅來結婚,代表說這個制度在變相傳達人們一個訊息,就是已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好。」戴靖芸指出,除了稅制,還有各種婚育補助都加深了「單身就是造成國家危機」的錯誤印象。

「如果我們預設著一個人要結婚,然後國家必須要想盡辦法讓大家都進入婚姻,而且落實在所謂的法律制度當中的話,這的確就是單身者的歧視。」

父權社會觀念下,結婚就是要跟生育綁一起,但婦女團體倡議「婚育脫鉤」,可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女性不論是否有伴侶,都可以評估自己是否有生養孩子的意願、計畫與資源。

戴靖芸表示,「如果我們的法律允許的話,其實是可以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的,可是我們現在的法律是在我們的人工生殖法,其實規定受素者是限於已婚的夫妻。」

單身歧視需要被消滅,但不是消滅單身狀態。正面認可單身者的存在與價值,破除傳統角色的思維,才能在不可逆的單身趨勢與少子化之間取得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