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女非預期懷孕 害怕向家長開口
「懷孕前,爸爸媽媽就有下過通牒,『不可以懷孕』!」86年次的Emma大學期間,與交往2個月的男友分手後發現懷孕,第一時間相當緊張不敢告知家長,懷胎3個月後鼓起勇氣向父母親坦承,「我跟他們講完之後,爸爸就說,『那妳不要回來了』。」
父母擔心左鄰右舍的眼光,不允許Emma回家待產,她只好寄宿在當年打工的雇主家,並連絡上春菊馨家園,在產前兩日順利入住,「生完之後,爸媽就問說,什麼時候可以來看?」Emma和父母親才破冰和解。
「到底是要生,還是不要生?因為家人比較傳統,我當時想說完蛋了,應該會被我爸打死。」87年次的李小姐,回憶15歲高中休學後未婚懷孕,當時有長輩更建議她「拿掉」孩子。
「我父母都離婚,我就覺得說『家』對我來說滿重要的,不能遺棄一個生命。」於是李小姐選擇生下小孩撫養。
低薪、高房價、公托不足 少女媽媽育兒艱辛
台灣1年約有3000名未成年少女懷孕生子,若包含大學生成年懷孕人數更多,教育部統計,109學年,大專院校通報6251人懷孕、高中846人,國中小70人,共有2成學生在當年度直接休學。
Emma中斷學業後,決意獨自一人撫養孩子,先是重返收留她的手工藝教室上班,但有業績壓力,也難將小孩帶在身邊同時照料。
換過數個工作後,Emma不得已將孩子託付給父母照顧,獨自一人前往台北應徵24小時保母,經濟終於穩定下來,但必須犧牲與小孩相處的時光。短時間內,她不打算重回校園,只要休假就盡量回家陪伴孩子。
李小姐與男友一度步入婚姻,但男方手機遊戲成癮,小夫妻時常在孩子面前爭吵,甚至差點拳腳相向,兩人最後簽字離婚,男方獲得3個孩子的監護權。
李小姐再和新結識的伴侶產下1個孩子,身為單親媽媽為應付房租、奶粉、尿布等開銷,她晚上在KTV上大夜班、白天在家斜槓童裝網拍,一天睡眠時間僅6小時左右。
曾向勵馨基金會申請奶粉、尿布等物資補助,李小姐成為社工追蹤個案,勵馨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督導陳韻淇觀察,目前社會看待小媽媽的眼光仍較負面、歧視,因少數兒虐新聞認定未成年懷孕青少年就是不負責任或愛玩,「可是我覺得她們很努力付出時間,想撐起一個家。」陳韻淇說。
學生懷孕通報量增 待產安置機構床位難求
Emma女兒剛滿3歲,勵馨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督導温易珊與社工夥伴,端出蛋糕為孩子慶生。Emma從新手媽媽的稚嫩模樣,到現在能獨當一面照顧孩子,社工們備感欣慰。
温易珊指出,早年社會新聞常報導「未成年少女廁所產子」憾事,勵馨基金會2004年成立春菊馨家園,19年來服務逾160位非預期懷孕媽媽、142位新生兒,年齡最小的小媽媽僅12歲,主要提供安全待產環境、孕產醫療費用以及心理支持給庇護對象。
春菊馨家園2016至2020年間統計,20.45%少女遭受性侵而非自願懷孕,原生家庭樣態中,逾5成少女來自單親、繼親、隔代教養家庭。温易珊表示,社會局轉介或主動入住的少女,通常較缺乏家庭體系支持。
機構中也有半數比例的小媽媽決定「出養」胎兒,透過法律程序轉移親權,孩子永久性被帶離原生家庭,一方面是因為經濟能力匱乏,或來自高風險家庭,迫於無奈必須出養,也有家長主張出養,讓生母回歸校園,恢復原有的學生生活。
不過,近年學生懷孕有增無減,教育部108學年度起,學生懷孕通報資料與衛福部健保明細勾稽,各級學生懷孕人數顯示有6362人,109學年度共7167人,光1年就增加1成。
陳韻淇認為,從學校到家庭仍不夠落實性教育,「當她們找不到可以求助的大人,很多時候可能就自己處理,」因此教育部統計資料,恐怕未能涵蓋人工引產等懷孕黑數。
温易珊表示,春菊馨的服務確實「一個接一個」,機構提供給產婦的床位僅4個,誰預產期先到,就優先入住,坐月子結束後,才能接手服務下一位。
温易珊觀察,1年電話求助春菊馨的諮詢量約50多件,但機構必須24小時提供服務,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每年僅能提供4至6位非預期懷孕少女待產;據她所知,全台民間待產機構從3家減少至2家持續運作,期待政府能重視兒少機構流動率高、自籌經費吃緊等問題。
温易珊也提醒家長,當得知青少年懷孕時,「不要假裝沒這件事發生,」若家長可以成為孩子的支柱,正面討論如何因應,才有機會預防再次非預期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