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中央如何崛起?

今年29歲的視網膜,本名陳子見,創設「眼球中央電視台」YouTube頻道,以諷刺政治時事、模仿中國央視樣板化的官媒播報口條走紅。2018年,年僅23歲的陳子見跨界擔任華視午間新聞主播,創該台最年輕午間黃金時段主播紀錄。

視網膜錄製最後一級「新聞聯播」單元前,自行繫上領帶。
視網膜錄製最後一級「新聞聯播」單元前,自行繫上領帶。

走進北市承德路的新聞直播間,有綠幕、主播台、讀稿機,燈架及收音錄影設備一應俱全,視網膜回顧剛開台,全然沒有眼前這些受廠商贊助的硬體,當年簡樸學生宿舍就是他們的攝影棚。

視網膜就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大三期間前往中國福建參加俗稱統戰團的新聞營隊,結識本名何姍蓉的製作人動眼神經,當時每晚7點會跟著收看中國央視新聞聯播,視網膜正經八百、字正腔圓模仿央視主播,逗樂身旁友人,先後成立臉書粉絲頁、YT頻道,以中華民國統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虛擬情境,拍攝政治諷刺影片。

(左)視網膜、(中)眼肉芽、(右)動眼神經於攝影棚確認播報內容,準備開拍。
(左)視網膜、(中)眼肉芽、(右)動眼神經於攝影棚確認播報內容,準備開拍。

「我們用中華民國固有疆域,包含秋海棠整個大陸地區的世界觀,讓網友看到的時候覺得很新鮮,已經很久沒有人,用這樣的口吻講述新聞。」

視網膜解釋,雖然設定的時空與兩岸現實脫節,但影片大量出現的「赤匪」、「災胞」、「大陸淪陷重災區」、「香港特別淪陷區」、「台灣自由地區」等,皆為1949年國民政府撤台後,舉著反攻大陸旗幟,在國共對峙氣氛下,戒嚴期間媒體時常使用的真實詞彙。

圖/眼球中央電視YouTube頻道
圖/眼球中央電視YouTube頻道

觀眾政治光譜?

我國實際管轄領土即臺、澎、金、馬、東沙群島等地,眼球中央電視台表現手法,讓許多網友認同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之荒謬,視網膜推判頻道成立之初,吸引到的受眾,傾向認同臺、澎、金、馬屬於獨立自主個體。

5月初眼球中央舉辦實體的「告別式」,參與觀眾政治立場統獨各自表述:27歲的陳先生表示,對台灣的認同度大於中華民國。25歲的吳先生說,中長期希望能看見台灣成為獨立國家,一位特地帶著「痛失英台」標語布條的林小姐認為「只要不要戰爭都好」,但在政治光譜上仍偏向獨派。

粉絲一身喪服打扮,參與眼球中央電視台「告別式」實體活動,表達不捨之情。
粉絲一身喪服打扮,參與眼球中央電視台「告別式」實體活動,表達不捨之情。

30歲軍醫身分的林先生則給出不同答案,他期待台灣的民主自由可拓及到「整個疆域」,並認為中華民國歷史應追溯自堯舜、唐代,「我覺得這是我們的精髓,要好好把握。」

軍醫林先生帶著眼球中央電視台,曾惡搞出版的中華民國「固有疆域」地圖與團隊留影告別。
軍醫林先生帶著眼球中央電視台,曾惡搞出版的中華民國「固有疆域」地圖與團隊留影告別。

視網膜說,不知道有些觀眾是認真還是開玩笑,確實曾在2019年除夕現場活動,「一位阿伯戴國民黨黨旗帽子來看節目,會後合照非常地激動說,『我覺得台灣有年輕人想再次統一大陸,非常感動。』」

藍營支持者一席話,視網膜備感尷尬,顯示並非所有觀眾都能辨明,眼球中央反串演出與實際立場的差距。

惡搞節目具公共價值?

「習維尼」、「香菜英文」、「韓總機」等兩岸三地政治人物暗喻代號,亦為眼球中央的KUSO惡搞賣點。師大傳播研究所碩士莊貿捷的畢業論文《「惡搞新聞」再造與變造-娛樂下的公共領域》選定眼球中央電視台分析,探討網路惡搞節目是否存在公共價值,他認為該頻道具有強烈後現代特質。

「後現代特質就是好玩、有趣、幽默為最主要的表現方式,它可能是反著說、嘲諷著說、不正經地說,可是不代表他們沒有訴求。」莊貿捷統計眼球中央2015至2020年影片,政府官員出現的比例最高,達34%,其次,黨政代表16%、民意代表14%,「這些網路文本,他們都會找到一個位高權重的人,甚至僵化的體制,進行拆解跟嘲諷。」

師大傳播研究所碩士莊貿捷現職於關鍵評論網記者。
師大傳播研究所碩士莊貿捷現職於關鍵評論網記者。

莊貿捷論文提及,惡搞新聞在生硬的新聞議題中,進行戲劇描繪引人發笑,逐漸凝聚認同的過程是「多公眾模式」之一。例如,影片中視網膜提及同志婚姻,時常加以「放蕩主義」、「彩虹恐怖」反諷形容,捲動網友在留言區討論、思辨,進而擴大虛擬連結,形成更大的網絡化公共領域。

「網路上不斷地討論,你不管你是誰,只要敢丟出議題,被另一個人討論,甚至互相攻擊,我都認為是有公共領域的性質,最怕的就是大家都不討論。」莊貿捷說。

眼球中央實體告別活動上,不少訂閱粉絲表示,看膩傳統電視新聞,因此近年對新聞的掌握與吸收,多來自於眼球中央等網路影片,莊貿捷認為,這相當程度反映2014年太陽花運動以來,年輕人普遍對於某些政治人物與傳統媒體的不信任,反倒是日益崛起的網路素人更受青睞。

不過,眼球中央惡搞類型單元,多取材於傳統媒體上傳到網路的片段,並非第一手採訪報導,因此視網膜將頻道定義是包裝過的評論,而非一般新聞。

眼球中央電視台攝影棚。
眼球中央電視台攝影棚。

闔起眼球從演算法解脫?

2019年視網膜與動眼神經為了接案,正式合夥成立公司「廠廠創意」,員工一度聘請至17人,視網膜重心移到商業營運,播報文稿主要由寫手團隊負責。

眼球中央電視台辦公室關閉倒數,寫手於節目錄製前,蒐集新聞題材、撰寫文案。
眼球中央電視台辦公室關閉倒數,寫手於節目錄製前,蒐集新聞題材、撰寫文案。

寫手丹鳳眼指出,當政治人物在公開場合說出背離常理的話,「像是現在房價很高,但如果政治人物說『大家都買得起房子』,很明顯怪怪的,就會去挖出它是不是值得拿出來做。」

圖/眼球中央電視YouTube頻道
圖/眼球中央電視YouTube頻道

另一位寫手黃斑部分工上會負責主播背板的四字標題,例如「滲中追遠」、「俄習難改」等諧音哽、成語破壞,他舉例,若政治人物說出來的話,與團隊心中理念有所牴觸,就會成為嘲諷的取材對象。

寫手黃斑部表示,其實觀眾對於他們的政治立場想像都一樣,「有人說,你就是柯粉台、你就是民進黨側翼,甚至有人說,你是假裝反諷的華國派,就會有各種不同的解讀,」但實際上創作時,未必有絕對的陣營立場,主要還是取決於對該議題的價值觀判斷。
寫手黃斑部表示,其實觀眾對於他們的政治立場想像都一樣,「有人說,你就是柯粉台、你就是民進黨側翼,甚至有人說,你是假裝反諷的華國派,就會有各種不同的解讀,」但實際上創作時,未必有絕對的陣營立場,主要還是取決於對該議題的價值觀判斷。

Covid-19疫情期間,眼球中央對於中共的封控措施嘲諷更不手軟,流量巔峰時期每部影片可上看50萬甚至60萬次點閱。但團隊掌握流量密碼的同時,卻以此為鑑,「後來我們發現YT封面只要跟中共有關,基本上流量就穩定,」視網膜說,但他們也開始反思,「是不是久了,會讓我們自己變成被這個東西綁架?」

視網膜也意識到,演算法可投觀眾所好,卻也容易加深同溫層之間的隔閡,「現在有點麻煩的狀況是,你講了一個東西只要不符對方期待的立場,就會直接被貼上標籤,那後面的討論,就全部停止了。」

YouTube頒發給「眼球中央電視台」破百萬訂閱獎牌。
YouTube頒發給「眼球中央電視台」破百萬訂閱獎牌。

眼球中央影片流量自2022年底開始下滑,每部影片點擊數約20至30萬次不等,視網膜觀察YT演算法,必須在影片上傳的短時間內,獲得忠實觀眾點閱,才會像同心圓般,再向外擴散推播給忠實度較低的一般民眾,加上數位電視普及,受眾眼球注意力分散到Netflix、Disney+等OTT平台,「我們的競爭對手,已經不是YouTube其它頻道而已。」

儘管團隊另闢專題節目「星期一現場」,正經探討社會議題,與惡搞型態影片做出區隔,並入圍過卓越新聞網路節目獎項,眼球中央還是毅然宣布,2023年5月底停止更新,視網膜對時事感到疲乏、公司經營不易等都是主因。

視網膜表示,許多人都誤以為他是因為要跳槽傳統媒體主持人,才決定關台,但實際上是先決定結束營運,再有電視台洽談新的主持工作。
視網膜表示,許多人都誤以為他是因為要跳槽傳統媒體主持人,才決定關台,但實際上是先決定結束營運,再有電視台洽談新的主持工作。

「當這個同溫層變得很厚,或眼球中央組織變得越來越大,它可能就會變成下個世代的傳統媒體,」莊貿捷觀察,眼球中央曾立場鮮明嘲諷過中天電視,如今也有其它網路短影音嘲諷眼球中央,「新媒體走向傳統媒體是必然的路,可是眼球現在先把自己停更、瓦解了。」 

動眼神經認為近8年頻道經營歲月沒有白費,雖然非傳播本科系出身,她接下來仍想朝影像創作發展。她說,眼球中央對她最大的改變,其實是讓她更能分開看待中國共產黨政權與中國人的差異,「中共違反人權,可是很多中國人不是這樣子的,他們只是剛好生長在那塊土地。」

動眼神經原就讀職能治療相關科系,與視網膜等人創辦了眼球中央電視台,才開始摸索寫腳本、製作影片等技能。
動眼神經原就讀職能治療相關科系,與視網膜等人創辦了眼球中央電視台,才開始摸索寫腳本、製作影片等技能。

視網膜說,過往不少民意代表都告訴他,自己是眼球中央的觀眾,因此有機會將年輕人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傳達給政府主事者,「仔細想想,這些影響力為什麼存在?主要還是來自於訂閱者跟點擊的人,他們看了、訂閱了,影響力才呈現出來,這是我後來對社群媒體比較大的心得。」

5月7日眼球中央電視台舉辦告別見面會活動,台下觀眾座無虛席。
5月7日眼球中央電視台舉辦告別見面會活動,台下觀眾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