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7日,由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國家海洋研究院和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合作的「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來到了最終階段,仿造3萬年前人類手工打造的圓木舟從臺東縣長濱鄉烏石鼻港出發。

五位划手當中包括唯一一名台灣籍划手宋元愷,在經過了226.08公里,46小時的不間斷划行之後,最終成功穿越黑潮,於9日上午順利抵達日本沖繩與那國島。這項計畫的挑戰成功,初步證明了史前人類從台灣遷徙到沖繩諸島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公視新聞 | 台日博物館合作 復現3萬年前跨越黑潮航海

划手們在海上航行中(圖片來源: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
划手們在海上航行中(圖片來源: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

尋找歷史根源,重走三萬年前遷徙路

日本考古學家曾在沖繩諸島發現三萬年前的文物碎片,與在台東八仙洞發現的文物碎片有相似之處,於是他們大膽推斷:在史前時代時期,人類可能從台灣遷移到沖繩諸島。

為了證明遷移的可能性,台灣和日本的相關機構開始合作,意在復原3萬年前的船隻,並不藉助任何現代導航儀器,從台東沿岸穿越太平洋黑潮至沖繩與那國島。

宋元愷 代表台灣划向歷史遺跡

受邀的划船手宋元愷曾在日本居住多年,期間獲得日本國內多項獨木舟比賽冠軍,也多次參加海內外多次獨木舟遠洋挑戰。

其實早在1991年,宋元愷就參加過從台灣到鹿兒島的划船遠征,當時曾抵達與那國島。

因這次計畫第二次到達與那國島的他表示比起28年前划現代的海洋獨木舟,這一次的最大難度就在於復原3萬年獨木舟的製作與其涉及到的划行。製作團隊依次採用了三種3萬年前就存在的材料,多次試驗後確定採用杉樹木製作成獨木舟。

・延伸閱讀:

公視新聞 | 仿3萬年前跨越黑潮 重造史前竹筏
公視新聞 | 「史前航海實驗」 台日博物館共同合作

宋元愷到達與那國島後,與項目中的台灣團隊合照(圖片來源: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
宋元愷到達與那國島後,與項目中的台灣團隊合照(圖片來源: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

無GPS如何找路?吃喝拉撒怎麼辦?航行過程全解答

航行的另一個難度是航向判斷。宋元愷回憶,出發時已經有一個確定的划行方向,同時大家也對黑潮進行研究,並且掌握了它的流動方向。

但在沒有任何現代導航儀器的條件下,划手們在划行途中,只能遵循大自然的指示,從星象、太陽和海浪判斷航向。

出發前,宋元愷與隊友們都做足功課:白天划行時,從太陽高度與方向,還有海浪來向決定划行方向,到了晚上,則藉助天上星象的類型和角度去判斷。

然而在航行途中,有更多的困難要宋元愷和隊友們面對。出發前隊友們準備了飯糰預備隨時補充體力,但由於夏日炎熱,氣溫太高,在第二天食物就變質;每個人準備的2公升飲用水也在第一天的時候很快喝完了,需要救護船補給;如果突然有內急,只能用礦泉水瓶或者跳入海中解決。

另一個對宋元愷最大的挑戰在於,長達46小時的航程,對他來說,是自從事海洋獨木舟活動以來,最長的划行時間。

划手在晚上會輪流休息,但不能讓獨木舟完全靜止不動。加上獨木舟上的空間十分狹窄,所有人只能保持屈腿而坐的姿勢。當獨木舟終於到達與那國島時,宋元愷想從獨木舟下船,卻發現自己雙膝無力支撐,身體會摔倒,最後需要他人在旁協助才能順利走路。

大海也許可怕 但做足準備無所懼

在大海上憑一葉扁舟前行,對許多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甚至是害怕的,然而宋元愷在「如何戰勝自己的恐懼」這一個問題上,他的回答卻是格外地冷靜:宋元愷說,是多年的划船經歷給了他足夠的自信,出發前他也要做足萬全準備,並和隊友們多次練習各種SOP,浪大快翻船時要用槳把船太高以及排水,隨後和隊友聚在一起抓緊對方,如果是晚上,記得點亮身上的急救燈向救援船呼救。

救護船在海上隨獨木舟航行(圖片來源: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
救護船在海上隨獨木舟航行(圖片來源: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

挑戰精神是基本要求,划手鼓勵年輕人多歷練精神力

當我們又問他:「這是否是一項極限運動?」時,出乎意料地,他否定了這個說法。

宋元愷表示,航海是一項耐力挑戰賽,「能耐不到是會覺得很極限,但對我而言,我可以按部就班繼續去對應,所以我不認為那是極限,離極限還有一段距離。」

「那您覺得人類冒著面對大自然的風險從事這項運動,是因為基於有冒險和挑戰的精神嗎?」

「是有的,最基本的是,你要有『挑戰』的精神。」說到此處,宋元愷的語氣從平和變得更加有力量。

他隨後解釋,其實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站在花蓮的立霧山上可以看到與那國島。他認為,先人並非偶然間漂流到與那國島,當時也沒有現代導航儀器,而是有目標地想去登陸那裡,才會奮力地越過黑潮向自己相信的方向划去。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嘗試如海洋獨木舟這類具有挑戰性的運動,身為很早就參與的過來人,宋元愷認為,要達成目標,最重要的是『精神力』。

在他看來,能否鍛煉自己的毅力是從事此類運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否則自己在體力快要達到極限的時候,會很難撐下來。特別是在長距離的情況之下,精神的忍受力比體力的忍受力更加重要。

花甲男孩 維持體能待下回自我挑戰

採訪中,宋元愷時而提到自己下個月即將滿65歲,笑稱「坐公車可以享有半價」。從事海洋獨木舟運動超過30年的他,即使到了花甲之年,也沒有要停下來的想法,近期依舊堅持游泳保持自己卓越的體能。或許他離下一段挑戰征程,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