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外移失業、照顧身障家人 高齡者仰賴拾荒自立
下午3時許,萬華區寶興街沿途,拾荒者踽僂身影搖搖擺擺手推車,載滿紙箱、回收物,前來光耀五金行兌換成現金。
「好高興!賣了145塊,你看!」單身拾荒者楊女士在光耀五金行歇業前夕,帶著書籍、CD、寶特瓶換得一張鈔票和幾個銅板,她說,鄰居都知道回收場做不下去了,同情她飯碗不保,出清大量回收物供她變賣。
1990年代,全國多家傳統紡織業、電子工廠發生倒閉潮或產業外移,楊女士原本是家電大廠的基層員工,她在時代浪潮下被迫失業,往後的人生,倚靠拾荒賺取微薄收入,至今十多年。
光耀五金行每月約處理北市兩百噸回收物,支持近兩百位拾荒者生計,每月收入約6000至8000元不等。「有的手斷掉、有的跛腳、有的『阿達』,他們來,老闆會給他們多一點。」楊女士一提到回收場,有滿滿的不捨。
「阿伯今天賣多少?」「一百多塊而已。」同樣握著一張百元鈔和數個銅板的李添財,眉頭緊縮,難有一絲笑容,陪在他身旁的妹妹,患有智能障礙,他們每天變賣完回收物,會繼續推著空車,沿路向店家蒐集新的一批紙箱、瓶罐,為明天餬口。
李添財原本是在某食品工廠上班,屆齡強制退休後,曾前往職訓所找尋人生第二春,「我本來會修理車子,還考到乙級執照,但手腳不靈活,沒有辦法再積極工作了。」加上長子開車肇事,同車後座乘客一人死亡、一人半身不遂,必須面對刑事責任和數百萬賠償金,李添財無法安享晚年,每天靠蒐集回收物、分類、兌現,籌措生活所需的現金。
長期關注拾荒者議題、萬華在地組織五角拌,曾在田野訪談中發現,許多前來回收場報到的「阿伯」「阿姨」,都和楊女士、李添財有類似的處境:50多歲因電子工廠外移失業,再也找不到正職工作、頓失收入,或家屬重病、開刀或子女坐牢等,在困頓的生活暗角裡,終究選擇以拾荒維生。
住宅區不得設立回收場 合法經營者多座落士林北投
光耀五金行民國65年開業,民國72年台北市制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僅工業區可經營資源回收場,農業區、保護區則是有條件設立,台北市剩士林、北投、南港等區域,可合法經營。光耀五金行本屬「住三」用地,因此黃世隆接手時,已被北市定義為違法業者。
不只光耀五金行「違法」,台北市總共列管109家中、小型回收場,達34間業者都隱身於住宅用地,例如,大安區臥龍街、文山區萬隆街、中正區西藏街等住宅區,皆有回收站身影。
「我們覺得這條法令,非常不合理的地方在於,回收場是一個民生需要的產業,所以回收場應該要離民眾很近、可方便販賣回收物的地方。」五角拌創辦人施舜仁直言,回收場本來就不應該只能設在市郊,但鄰避效應下,垃圾場、回收場往往遭外界貼上「毒瘤」等負面標籤,難容於人口密集區。
攤開環保署統計,垃圾總量連年飆升,民眾每天產生的垃圾廢棄物,連續7年正成長,2017年平均每人每日產生0.915公斤,2018年突破至1.132公斤,最新統計至2021年,來到1.173公斤,「我們不可能只顧著消費,卻不正視這些回收場,該往哪裡去。」施舜仁說。
環境髒亂?都更用地? 光耀共遭檢舉31次勒令歇業
光耀五金行占地僅21坪,拾荒者魚貫排隊變賣回收物時,難免與一旁的人車爭道;前來載送各式廢棄物的貨車,進去場區前,必須跨車道迴轉、倒退嚕,不免影響行人通行。
台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林鈺惠表示,自民國96年至今,民眾陳情告發光耀五金行環境髒亂累計31件,近年,環保局屢屢依照《廢清法》第27條第2款:「污染地面、池溏、水溝、牆壁、樑柱、電桿、樹木、道路、橋樑或其他土地定著物。」對光耀五金行開罰,並在去年底將此案移送都發局函告業者,已違法都市計畫法相關規定。
髒亂是一個原因,回收場是向地主承租,未來的土地利用更涉及都更走向,建商規劃在寶興街和長泰街一帶,整合兩千多坪土地進行都市更新,估算更新後價值達82億元。
回收場隔壁的楊家古宅和古井,也同樣被劃進都更範圍,曾引發楊家後代分裂成保留派與拆遷派,2017年北市文化局拍板「異地保留」,遑論沒有產權的回收業者,最終也只能遷離此地。
「都更這件事情很重要,但是我覺得都更的同時,也要了解身邊可能會被影響的弱勢,或共同利益人的態度跟想法,協助他們可以往更好的地方去,或幫他們找到更適合的土地。」施舜仁說。
若將回收場遷移到工業區,是否就能繼續經營?黃世隆認為,工業區的回收業者主要都是面積1000平方公尺以上的中、大盤商,「誰會為了賣小盤,特別去工業區?大、小盤都擠在一起,就不用有這個區分了。」
光耀五金行熄燈 拾荒者去哪變賣回收物?
公視新聞實驗室在光耀五金行2月15日關業後,跟拍李添財另尋回收地點,發現他和其他拾荒者,不約而同改湧入南機場夜市附近的另一間回收場。
該回收場也位於住宅用地,且緊鄰捷運萬大線,有光耀的前車之鑑,業者擔心樹大招風,於是減少收貨量、壓低收購價,廢紙、寶特瓶每公斤都只有1.8塊,藉此降低聚集人流,主要的收購對象鎖定廢棄家具等大型物件。部分拾荒者得知後,索性多走數公里路、越過光復橋,前往板橋變賣。
都市回收商的生存空間不斷遭到壓縮,引起媒體大篇幅關注,林鈺惠回應,只要業者維護好環境整潔,環保局仍採取共存管理,派員定期輔導。
林鈺惠說,環保局也會透過環保署「資源回收關懷計畫」,以高於回收商的定價,向中低收入戶收購,例如,廢紙容器補助單價為18元/公斤,高於市場價格2元/公斤;廢玻璃容器補助單價7元/公斤,高於市場價格0.5元/公斤。
只是,清潔隊收取的定點較遠,拾荒者難靠手推車送抵,全國一年僅約兩千人參與資源回收關懷計畫,北市不到50人,受惠人數相當有限。
施舜仁呼籲,北市環保局及都發局未來應檢討過時的土地使用分區規範,制定更明確的辦法,以管理取代停業,正視拾荒者的需求,也讓回收業者得以合法經營、民眾得以就近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