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以前一年議會大選舞弊為由,推翻由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NDL)所組成的民選政府,並逮捕翁山蘇姬、總統溫敏等人。軍方此舉引發全緬民眾大規模示威,各行各業展開罷工,僧侶、少數族群團結上街抗議 —— 然而奮力的抵抗仍敵不過軍方強硬鎮壓,2年過後抗爭量能消磨殆盡,緬甸人民依舊生活在軍政府的威權陰影之下。
槍桿下被迫屈服的民意
2020年11月上旬,緬甸舉行議會大選,由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民盟大獲全勝,一舉拿下過半席次,並取得組成下一任政府的資格。相形之下,軍方領導的鞏發黨表現則不盡理想,在476個席次當中只取得33席。
次年2月1日,緬軍以「大選舞弊」為由發動政變,將國家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總統溫敏及多位全民盟高層逮捕,而後實施軟禁,接著宣布國家進入為期1年的緊急狀態,由軍隊接管政府,種種作為引起全國騷動,各地陸續出現罷工和示威行動。
事實上,這是緬甸繼1962年與1988年後,第3次發生軍事政變。不過在這次反軍方的示威行動當中,可以發現許多年輕面孔。前《緬甸時報》記者劉忠恩接受公視採訪時指出,這是因為緬甸Z世代經歷近十年民主化和改革開放的過程,突如其來的政變剝奪了自由日常,令許多人難以接受。
隨著民眾反應越來越激烈,斷網、宵禁和抓捕行動隨之而來,軍方更祭出「刑法505-A」(Section 505-A)試圖掌控輿論、打壓言論自由,凡參與示威或發表反軍方言論者,皆能因言獲罪。
根據非政府組織「政治犯援助協會」(AAPP)統計,過去2年緬甸警察和軍方任意拘留了超過1萬9千多人,至今仍有逾1萬5千人遭到拘禁,並有近3千人死於軍政府的槍桿之下。同時,緬軍恣意關押政治犯的舉措,也遭質疑嚴重侵犯人權。
遭到緬甸軍方關押的日本紀錄片製作人兼記者久保田徹(Toru Kubota)在去年底獲得特赦後,曾對外形容緬甸監獄宛若「地獄」,不僅環境髒亂,也曾多次目睹軍方毆打囚犯;一名《緬甸前線》的記者則在被拘捕獲釋後寫下經歷,控訴自己遭軍方施暴與性侵的經過。
當年緬甸軍方曾經允諾,於收回政權1年後將重新舉行選舉,如今2年過去卻未有兌現。2023年2月1日,在政變發生2週年之際,軍方以國家局勢仍不穩定為由,宣布持續延長全國緊急狀態6個月,這也意味著大選將繼續推遲。
不平靜的「和平」新日常
政變2年過去,民眾的抗議行動幾乎絕跡,緬甸社會看似趨於平靜,卻仍有許多人持續在為民主夢拚搏。
緬軍發動政變後,全民盟領袖翁山蘇姬遭到囚禁,軍政府法庭經過18個月的審理,於去年底宣布翁山蘇姬5項罪名成立,總刑期累計33年。現年77歲的她,恐怕將在獄中度過餘生。
原先擁有執政權的全民盟在被迫下台後,仍重組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NUG)試圖與軍政府抗衡。民族團結政府目前依靠捐款維持運作,雖獲得緬甸多數反軍方民眾的認同,甚至也不乏少數民族表態支持,但在國際上仍未獲得任何國家承認其正式地位,相關人士更持續面臨軍方追捕與打壓。
除了民間自組政府之外,緬甸各地更出現許多平民武裝組織,民眾拿起槍桿自主訓練,以武力反擊軍方,這些組織被統稱為人民防衛軍(People's Defence Force,PDF),多數成員為年輕人。
《緬甸前線》總編輯Ben Dunant 受訪時指出,「許多年輕人認為,推翻軍權的唯一方法就是革命。所以他們離開城市到深山裡頭,和反抗軍合作並受訓成為士兵。」
根據衝突監察組織「武裝衝突地點和事件數據計畫」(Armed Conflict Location and Event Data Project,ACLED)的統計,武裝衝突已蔓延緬甸全國,並隨著時間有數量上升的趨勢。而緬軍也開始以空襲的方式控制衝突地區——2022年10月,軍方發動空襲反叛組織克欽獨立軍,導致平民傷亡慘重。
Ben Dunant 指出,現在緬甸的主要大城都已恢復正常商業活動,政變發生2年來民眾也逐漸回歸新日常,「但這不代表民眾接納了軍政府」,並且在都市之外,有難以計數的武裝衝突事件持續發生中。
2023年2月1日是政變2週年的日子,緬甸民眾發起沉默抗議(slient strike),號召全國人民當天自主關閉店面、不要出門,以行動向軍政府表達不滿。
泛民主人士 Thinzar Shunlei Yi指出,「無聲抗議是為紀念逝去的英雄,並重新獲得屬於我們的公共空間。」
緬軍的這場政變讓10年民主化再次回到原點,更就此改變許多緬甸人的命運。2年來國際各方的聲援與制裁行動,仍不見軍政府行事收斂。對於許多緬甸人而言,倘若這次無法推翻軍權,恐怕又得重回多年前的獨裁噩夢,也因此這場持續到第3年的抗戰仍未結束,緬甸人的民主奮鬥仍是現在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