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台南市官田區社子里的一處路口悄悄被掛上一塊看板,內容是一位長髮「女子」躺在沙發上,穿著胸罩且露出胸部的圖像。這張看板在出現不到半個小時後便遭到檢舉,理由是有妨害風化之嫌。

事實上,這張照片的主角是正在就讀南藝大造形藝術研究所的吳宗岱,他的生理性別雖是男性,但因外貌與聲線具有女性特質而經常遭人誤會。這幅看板是他在學期中的創作,作品曝光後不僅在當地社區引起關注,網路上更是掀起一陣討論,甚至聲名遠播至國外。這樣的創作背後具有什麼樣的動機,又想向觀眾傳達哪些訊息呢?

南藝大造型所研究生吳宗岱的作品「《Bàn-tāi》『您的貼文未遵守《社群守則》」。(吳宗岱/提供)
南藝大造型所研究生吳宗岱的作品「《Bàn-tāi》『您的貼文未遵守《社群守則》」。(吳宗岱/提供)

社群媒體上遭審查的圖像,現實當中也會被「BAN」嗎?

吳宗岱過往樂於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創作,其中不乏一些較為裸露的圖像,這次看板的創作動機便源於一張被臉書「BAN」掉的裸胸照片。吳宗岱雖然生理性別為男性,但其清秀外貌導致裸胸圖像被網路AI判斷為「性暴露」,因而遭到限制發布。

臉書《社群守則》中有關性暴露影像的規範。(吳宗岱/提供)
臉書《社群守則》中有關性暴露影像的規範。(吳宗岱/提供)

「當社群媒體上被禁止的影像置換到現實世界當中,是不是同樣會被禁止?AI發生的審查錯亂,人類是不是也同樣會發生?」這樣的念頭讓吳宗岱起心動念,開啟了這次的看板創作。照片中他穿著私密胸罩、袒胸來加強圖中角色的性別符碼,並透過廣告看板的方式,意圖製造觀賞人的錯亂感。

不過,看板在刊登後不到一個小時,就遭到過路人檢舉,理由是有妨害風化之嫌。在當地員警向吳宗岱確認過後,發現其生理性別為男性,對於這樣的看板是否構成違法也不太清楚。

刊登兩週後,吳宗岱收到工務局公文,指出此看板屬於違建,應於期限內拆除。

「和社群守則做對照的話,這塊看板是『貼文格式錯誤』,而不是『貼文的內容錯誤』,這是AI和現實世界審查的差距。」吳宗岱並認為,網路AI的審查不透明,發文者不一定能清楚知道為何貼文被「BAN」,反觀現實生活中收到的公文則明確列出違反事項和法條,申訴管道也相對公開。

「如果我們把臉書祖克伯作為一種美術館來看,那它就是不允許這類AI認定為性暴露的藝術品存在。然而這些被BAN的作品在現實當中,卻是有機會於美術館展出的。」吳宗岱說,透過在社群媒體與真實情境下刊登裸露圖像,可觀察到AI機制確實不那麼的「人」,與人類的審查始終有些落差。

看板拆除當日,吳宗岱和自己的作品合照。(攝影/許家嘉)
看板拆除當日,吳宗岱和自己的作品合照。(攝影/許家嘉)

居民意外接納創作 小社區成打卡熱點

至於為什麼選擇將看板放置在社子里呢?吳宗岱說,一開始打算將看板設置市場或人潮眾多的地方,最後礙於預算與其他現實條件考量,便就近在學校附近的路口,找到願意讓他刊登作品的地主。

鄉間小路出現清涼看板顯得突兀,不過當地居民卻意外地很能夠接受這塊看板。吳宗岱說,原本預設居民無法接受這樣的圖像,但叫警察來的反倒不是社子居民,而是路過的外地人。

他分析,基於社子里和南藝大的地緣關係,居民可能早已習慣和學生作品互動交流,「他們非常能夠容許這種藝術創作,甚至將它視為一種藝術,而非把它想成色情圖像。」

吳宗岱的作品評圖當日,他用廣播號召里民一同參與:「我是這3個禮拜在社子廟前面放美女看版的南藝大同學,歡迎大家來聽我分享。」評圖當天不僅有許多村民駐足聽吳宗岱分享創作理念,也有人特別買鞭炮、沖天炮,祝賀他的作品成功。

由於吳宗岱的看板也在網路上引起熱議,過年期間吸引不少民眾前往打卡,社子里廟口的村民還會協助吳宗岱「顧展」,和前來拍照的遊客互動,甚至熱心幫忙介紹作品。他並說,許多村民聽聞作品即將拆除都感到不捨,還希望看板能夠永久保留,作為社子里的新地標。

吳宗岱的作品評圖當日,有村民特地買來鞭炮和沖天炮,祝賀他的作品成功。(黃宇振/提供)
吳宗岱的作品評圖當日,有村民特地買來鞭炮和沖天炮,祝賀他的作品成功。(黃宇振/提供)

沒有目的的創作 只想「擾動」現實生活

吳宗岱表示,這件作品可以說是沒有目的,也並非社會實驗,只是單純想「擾動」現實社會,看看被社群媒體禁止刊登的影像,置換到現實世界時是否也會面臨審查錯亂?

「大家看到看板之後,會因為沒有目的性而感到焦慮,而開始試圖去合理化我的作品。這麼美的圖像竟然是不合法的?為什麼?」

同時,吳宗岱也認為,這樣的圖像似乎也打破了人們對於性別氣質的想像,「這種超真實的刺激,我想就是現今人們作為網路世代,自接受過多資訊而麻木的觀點當中,跳脫出來的真實感與新鮮感。」

他指出,這次的作品可以定義為「操作」得很成功,不僅引起讓觀眾反思的契機,也確實觀察到了這幅圖像在「人」、「機」不同審查機制下所發生的各種現象,更突顯當今人類如此依賴社群媒體和AI的情境下,一再發生的審查錯亂,是否也挑戰著人類對於AI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