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合一大選落幕,回顧第三勢力表現,首次投入地方選舉的民眾黨推出86位候選人,當選14人;台灣基進力推24人只上2席;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全軍覆沒;而上一屆在藍綠之間殺出重圍的時代力量,這屆出現明顯落差,僅6席勝出。

從2014年太陽花運動崛起的時代力量,2018年初次參與地方議員選舉拿下16席,如今卻只保留個位數席次,連任者更僅剩3人。明顯受挫的選舉結果,是否代表著第三勢力的泡沫化?小黨選不好,僅僅是因為候選人表現不佳,投票率、政黨的「顏色」有沒有影響?深耕地方的民意代表對於連任失利又有什麼觀察?

時代力量2018年初次參與地方議員選舉拿下16席,2022年大選卻僅剩6席。(圖/公視新聞網)
時代力量2018年初次參與地方議員選舉拿下16席,2022年大選卻僅剩6席。(圖/公視新聞網)

小黨在地方經營困境:缺少資源、人情包袱重

2018年林易瑩代表時代力量出征,當選成為時力在台南的唯一一席議員,在地方耕耘4年,本該具有連任優勢,她分析此屆落馬原因,坦言和選情冷、小黨分票壓力脫不了關係。

林易瑩指出,近兩年因為疫情關係,候選人大量減少在選民面前的曝光度,加上台南地方首長選舉並沒有特別「激情」或具話題性,「你就會感受那個選舉的熱度,真的都冷冷的。」

另一方面,林易瑩所在的永康區這次選情較上屆激烈,共有15人角逐7個當選名額,不乏小黨和新人參與其中,包括無黨團結聯盟、台聯、台灣基進、民眾黨和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都有提名,她不諱言「一定有分票的壓力」。

談起過去4年深耕永康區,林易瑩認為小黨資源相對較少,時代力量在台南也僅有一個席次,

「選民服務」只能盡量做,爭取連任雖有優勢,但相對也受到嚴格檢視。「服務案件是10件裡面你9件都做好,只要有1件不滿意,就全部都沒用了,大家只會記得你做不好的那1件。」

2022年12月底卸任前,前台南市議員林易瑩於議會進行最後一次質詢。(攝影/李金龍)
2022年12月底卸任前,前台南市議員林易瑩於議會進行最後一次質詢。(攝影/李金龍)

人情包袱成為選舉債,另一位連任失利的時代力量議員連郁婷也深有同感。

「議員1年有500萬的配合款,我在2018年選上的時候就說,我不會使用這個配合款。」選擇在竹北服務的連郁婷直言,自己有一些不能妥協的理念,因此在擔任議員的4年當中得罪不少人;以議員配合款為例,過往可能會被用於「綁樁」,但她只提供給村里民大會使用,「因為議員不應該使用行政資源,議員是要監督行政資源的人。」

「選民服務」並未寫在議員的法定職權裡,卻是民代團隊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在堅持公平正義的價值下,資源該如何運用?該為哪些選民「服務」?成為小黨地方議員難以負荷的包袱與硬傷。

小黨邊緣化原因:組織票難撼動、媒體曝光度低

小黨資源有限,也體現在地方組織動員上。王婉諭坦言,從這次的投票結果可看出,小黨空間明顯縮小許多,加上選情冷讓催票變得更加困難,許多組織票或是基本盤都回歸藍綠,導致選舉結果最終導向第三勢力被壓縮。

時代力量在本屆的苗栗縣長提名,推出候選人宋國鼎參選,最終獲得逾3萬9千票,王婉諭坦言成績雖然不俗,但選前部分選票的流失,可以觀察是受到組織動員票,回歸大黨或地方勢力的影響,「當初有(部分組織)答應要支持國鼎,但因為當選機率可能比較低,最終還是回歸原來的基本盤。」

除此之外,小黨的媒體曝光度不如藍綠兩大黨,也是使得小黨邊緣化的原因之一。「過去蠻不習慣於著力於行銷,又或者是媒體社群的經營,因此我們雖然很專注在推動議題,選民卻不見得看得到。」

重理念倡議,卻也可能被民眾認為「不夠接地氣」。王婉諭也直言,民眾看不見時代力量推動議題的作為,又或者理念的闡述和選民有距離,定義政治人物「有沒有在做事」仍舊回歸到「選民服務」的表現,這樣難以突破的傳統政治包袱,最終令小黨理念空戰票和大黨基本盤難以達到抗衡。

時代力量注重理念和議題推動,但媒體關注度相形之下不如兩大黨。(圖/公視新聞網)
時代力量注重理念和議題推動,但媒體關注度相形之下不如兩大黨。(圖/公視新聞網)

時代力量黨內分歧、立場不明 加速政黨式微

回顧時代力量自2015年創黨以來,屢因路線之爭、退黨潮等負面風波登上新聞版面,引起外界質疑黨內意見分歧、立場模糊的討論。

在2022九合一選舉前夕,時代力量的代表性人物黃國昌到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的造勢場合現身支持,並發表「加入這個隊伍」等話語。黃國昌雖早已卸下黨公職,但一言一行仍受到檢視,發言也常被認為等同時代力量立場,因此站台一舉也被視為影響時力本次選舉,尤其台北市議員選情的關鍵事件之一。

針對黃國昌站台一事,時代力量黨中央當初僅回應「不代表本黨立場」。對此王婉諭直言,時代力量過去在重大事件上選擇低調回應,甚至不回應,這讓民眾看不懂時代力量的立場在哪裡?「決策會不敢討論路線、不願討論方向,一步步將時代力量在政治上逐漸推向邊緣的,正是這個黨的狀況。」

不僅時代力量在地方選舉失利,本次地方選舉亦有許多小黨表現不盡如人意,將面臨重整的局面,重新檢視政黨的路線及價值。時代力量作為崛起於太陽花學運、具有指標性的政治新力量,其式微與分裂也成為其他小黨的啟示。

觀察過去台灣小黨往往是「第一屆選得好,第二屆選上少」,是否始終難逃泡沫化的趨勢?而席次萎縮的第三勢力未來如何透過僅存的議員及地方公職來傳遞理念、與藍綠抗衡,更是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