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大選進入最後衝刺,候選人想選贏,要「錢」也要「人」。台灣民主化30年發展出特殊選舉文化,其中「樁腳」遭有心人士利用扭曲為賄選買票的通道而為人詬病,卻同時是勝選的重要角色之一。

廣義來說,樁腳是指在選舉時替候選人拉票,掌握基本票源的人物,可能是具有聲望的地方人士、某個社團組織的幹部,又或者是公務體系最基層的村里長。候選人拉攏樁腳,運用他們替自己增加票源與曝光度,是「陸戰」策略極為重要的一環。

然而樁腳資源長期受地方勢力把持,如何找到「柱仔腳」替自己拉票?候選人得各憑本事。本次地方選舉出現不少新人投入參選,不論是披黨袍上陣者,抑或是無黨派的素人,他們如何與長年連任、掌握地方人脈的候選人競爭?

樁腳文化根深柢固,新人 素人如何突圍,在固有的地方勢力中爭取更多票源?(攝影/許家嘉)
樁腳文化根深柢固,新人 素人如何突圍,在固有的地方勢力中爭取更多票源?(攝影/許家嘉)

何謂「樁腳」?

選舉快到了,不免能看見「某某議員樁腳涉現金賄選」、「村里長成為現金買票樁腳」的新聞報導,這裡的樁腳,指的便是接受利益「綁樁」,替候選人行賄拉票的人。

「有能力去幫一個候選人或者政黨去動員選票支持的人,我們其實就可以稱他為樁腳。」東海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黃信達指出,樁腳不一定具有特殊身分,只要是地方上具有名望的人士、熱心的社團幹部,在選舉時都可能成為樁腳。

東海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黃信達。(攝影/許家嘉)
東海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黃信達。(攝影/許家嘉)

而樁腳的工作是拉票、計票、催票和動員。早期拉票的方式,小至號召親朋好友票投特定人選,大至整個社團集中票源。黃信達直言,爭取到大規模組織領導人的認同,讓人願意動員組織來幫忙拉票,那便是事半功倍。

樁腳組織常見有農會、水利會、宮廟組織和獅子會等商社,另外村里長因為業務上的需求,經常要委請民意代表幫忙爭取社福補助與基礎建設,在密切的交流之下,往往也容易成為選舉樁腳。

樁腳對於候選人可能是純然理念支持,但更多可能是「利益交換」的關係。黃信達分析,收買樁腳的方式有兩種:「承諾利益」可能以地方公共政策做回報,像是鋪路、蓋橋甚至是都更計畫的推動等等;而 「現金回報」則是以金錢收買,也就是賄選。

對於新人和小黨而言,爭取地方人脈支持是選戰出線的關鍵。(攝影/許家嘉)
對於新人和小黨而言,爭取地方人脈支持是選戰出線的關鍵。(攝影/許家嘉)

勤跑基層?固樁、拔樁怎麼做?

「固樁」指的是穩固情誼,選舉時候選人需要樁腳幫忙動員拉票,因此平常就要穩固與支持者的關係,形成所謂的「人情包袱」。

穩固情誼的方式包括送禮、贊助或站台,選前可以見到政治人物四處「跑攤」,頻繁於婚喪喜慶「紅白場」或社區的各種活動中露面。黃信達指出,這不只是爭取曝光度的手段,更是一種固樁的方式,「第一個是幫候選人拉票,第二個是樁腳要告訴候選人,票都在這裡。」

彰化現任議員張瀚天具有農會背景,投入選舉前長年在彰化市農會擔任理監事,2014年第一次參選縣議員就當選,更在2018年以第一高票1萬9000票連任。談到當年如何勝選?張瀚天強調自己「勤跑基層」,不僅有農會理監事幫忙鞏固票源,他與選區內村里長的關係也相當良好,「最重要是用心服務選民,做到10個人有9個人說你好,那就很有勝算。」

什麼是勤跑基層?有地方人士透露,張瀚天的選民服務做得「很到位」,除了紅白場是基本,平時少不了簽贊助、送礦泉水或摸彩品之外,選區內幾乎所有宮廟他都有「寄付」,也就是贊助修建廟宇的資金,數量之多,從彰化市西區的大廟到東區的小廟,都可以見到張瀚天的名字出現在芳名錄。

而選民服務的部分,平常包括車禍、糾紛調解,還有「喬老師」、「喬病床」等通通都是業務內容,張瀚天對此回答很保守,只回應「現在已經沒有在喬病床啦,都一床難求。」由於他的選民服務範圍太廣,因此辦公室內的助理都要成為張瀚天的「分身」,代替他出席各種場合。

2020年張瀚天曾挑戰立委選舉失利,競選期間被網友起底有前科紀錄,但他在地方上依然活躍。採訪期間記者向張瀚天詢問有無行程可以跟訪,助理點開手機行事曆,每天都有接近10個以上的行程,其中又以捻香的「白場」居多。

張瀚天在今年初宣布不再參選,表示「希望回歸家庭與事業」。記者問及退出政壇是否與前科被起底有關?張瀚天否認,淡淡地說,「做錯事以後走回正途,大家都會很支持你嗎?不是這樣,人還是不要去犯錯比較好。」

彰化縣現任議員張瀚天2018年在選區以第一高票稱霸,本屆早早宣布不再參政,受訪表示將回歸家庭與事業。(攝影/許家嘉)
彰化縣現任議員張瀚天2018年在選區以第一高票稱霸,本屆早早宣布不再參政,受訪表示將回歸家庭與事業。(攝影/許家嘉)

新人如何開拓票源,人脈從何來?

今年27歲的楊子賢,是這次參選彰化縣議員的新面孔。他從16歲開始便投入社會運動,包括反台化等指標性事件,後來北上就讀政治大學,幾乎快每週往返台北與彰化,積極參與地方公民行動。

「我很早就開始從事社運,期間認識的大哥、大姊還有長輩,就是我現在最關鍵的人脈,也是輔選的核心幹部。」楊子賢開玩笑地說,這些前輩從前看著他長大,承接這些人脈的同時,也受到這些「樁腳」的監督。

楊子賢不僅有參與社運的經驗,過去也曾輔選彰化市長林世賢,以及擔任總統蔡英文彰化競選總部青年部主任,甚至也在民進黨中央黨部有幹部經驗。豐富的參政經歷替他接上許多人脈,從初選開始就有不少黨內重要人物,包括立委蘇巧慧、林靜儀等人,南下替他站台聲援。

不過,這樣的聲勢也讓楊子賢擔心,大黨選票遭眾人分票,反而可能不小心落選。「我的支持者基本盤應該都來自於所謂的『公柱』,就是民進黨長期以來有力的支持者,但其餘票源要自己把握。」因此楊子賢依然勤跑拜票行程,積極爭取曝光,就怕漏了任何一張可能的選票。

楊子賢在外界看來是黨內力捧的新人,但在同黨的議員候選人當中,他的財產申報因未達一百萬,只能掛零。楊子賢的父親是高中退休老師,母親經營早餐店,他強調自己沒什麼背景,「原生家庭可以提供給我的幫助,不是人脈也不是錢脈,就是很穩固的親友的支援。」

楊子賢最初的競選資金一百萬,是向父母、姑姑和舅舅商借湊來的;在選區105個村里當中,他大約掛了60塊看板,除了其中5塊是花錢租的,其餘是貼在鄉親的房屋外牆和鐵窗上。

採訪當天,我們在路上遇見了楊子賢的宣傳車,駕駛就是他的父親。楊子賢說,父母從來沒有阻止他參選,從16歲投入運動至今「頭已經洗下去」,只希望能成為體制內的人,繼續為理想與價值發聲。

民進黨籍彰化縣議員候選人楊子賢,看起來是黨內力捧的新人,但在地方耕耘上仍顯吃力。(攝影/許家嘉)
民進黨籍彰化縣議員候選人楊子賢,看起來是黨內力捧的新人,但在地方耕耘上仍顯吃力。(攝影/許家嘉)

選民服務「毋免拜託」!素人挑戰地方政治

苗栗苑裡鎮長候選人劉育育,9年前返鄉參與「反瘋車」運動,之後留在家鄉投入地方創生工作。4年前苑裡市場的一場大火,成了她與另外兩位素人:苑裡鎮民代表第一選區候選人吳若安、鄭暉煌,共同組成「毋免拜託聯盟」的契機。

「我們在四年的過程中,拜託的很多政治人物,可是這些人好像都沒辦法為鎮民做事情。」劉育育直言,候選人選前拜託選民賜票,選後卻要民眾拜託政治人物幫忙,「我們覺得這個是很人情包袱、很傳統政治,並不民主的。」

劉育育強調自己無黨無派,在地方上開拓票源雖有難度,但更多的是民眾對他們的好奇,「政見發表會的民眾都是自動自發來的,沒有動員,很多是別人宣傳講得不錯,推薦來聽看看。」

劉育育從選前接近2個月開始,每週在各個村里輪流舉辦政見發表會。活動當天下午她會和助理騎機車挨家挨戶拜訪、發送文宣品,邀請選民來「聽跨麥」。

苗栗苑裡鎮長候選人劉育育。(攝影/許家嘉)
苗栗苑裡鎮長候選人劉育育。(攝影/許家嘉)

「特別是素人參政,因為我們沒有政治的包袱跟勾結,所以我們的理念跟政策執行率也會比較高。」首次參選挑戰鎮長職位,劉育育不認為這是「越級打怪」,「民意代表的這條路,很多人會當成政治仕途,要從最基層往上爬。但鎮公所作為一個小的自治單位,其實可以做很多地方自治的項目,這是最直接的公民參與。」

每一場政見發表會後,劉育育會一一介紹團隊夥伴,每一位都是苑裡的孩子。她依序唸出夥伴居住的村落、原本的職業,以及加入輔選團隊的原因。她說,自己從來不認為這是一個人的參選,而是一場所有青年共同投入的公民運動。

「不是只有我們出來參選才勇敢,我覺得年輕人都看到這是一個契機。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則來投入,你如何感召更多年輕人,願意勇敢來返鄉?」

劉育育在每場政見發表會結束前,一一介紹團隊夥伴。(攝影/許家嘉)
劉育育在每場政見發表會結束前,一一介紹團隊夥伴。(攝影/許家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