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手機詐騙簡訊猖獗,幾乎每個民眾都有收過來自「XX證券」、「投顧X小姐」的簡訊,內容中提供LINE ID讓民眾加入,一步一步誘騙至詐騙陷阱當中。
根據電話辨識軟體Whoscall統計,光是今年上半年,透過軟體所攔截的騷擾簡訊就有將近2700萬則。詐騙集團為何能夠濫發簡訊,難道無法可管嗎?
詐騙簡訊為何猖獗? 關鍵字難攔截
「透過關鍵字過濾簡訊,技術上是可以辦得到的。」趨勢科技行銷協理劉彥伯指出,第三方軟體攔截騷擾簡訊的方式,通常是透過關鍵字過濾,自動辨識「獲利」、「飆股」、「LINE」等詞彙,但攔截技術仍難以跟上詐騙手法的更新速度。
「它會在關鍵字中間加上空格、表情符號,甚至故意打錯字來躲避關鍵字的攔截。」劉彥伯表示,現在的AI技術已經能夠做到語意偵測,比單純過濾詞彙更加精準,但可能有誤攔一般簡訊的風險,「如果是一個投資的機構想要用簡訊投放廣告,可能會誤導攔截系統。」
投資簡訊雪片般飛來,令民眾相當有感,特別是iOS用戶,近期更是瘋狂受到iMessage簡訊騷擾。在內湖科技園區上班的陳小姐直言相當困擾,「一天可以收到2到3封,封鎖不完!」
其實iOS用戶除了封鎖寄件者、刪除回報垃圾訊息之外,還可以直接在系統裡面設定不透過iMessage接收Email,可大幅降低接獲騷擾簡訊的頻率。
「iMessage是Apple獨有的通訊技術,目前並沒有開放過濾權限給第三方開發者。」民眾被iMessage訊息連日騷擾,但由於第三方辨識軟體,甚至連警方都沒有過濾權限,漏洞難補的情形之下,只能靠民眾手動封鎖、更改設定來防堵。
「法規或許可以要求金融產品的不得透過簡訊方式投放廣告,才比較有機會解決詐騙簡訊的問題。」劉彥伯直言,詐騙簡訊濫發的問題,唯有從法規面管制才可能做到完全攔阻。
「關鍵字可能會封鎖到一些正常的簡訊內容,這封簡訊是否該阻擋,其實涉及很多層面。」刑事局預防科偵查員樓一慧說明,因為通訊自由受到保障,若無明訂法規,公權力難以干涉簡訊發送,但目前警方已會同金管會、通訊傳播委員會、法務部及內政部等機關協調,希望盡速商討出對策。
不明連結不要點!誤輸資料小心成詐騙人頭戶
根據Whoscall統計,近期民眾最常收到的騷擾簡訊有4大類,分別是假包裹寄送、股票投資、貸款方案以及服務帳號異常。
Whoscall產品經理鍾宸豪分析,不論哪一類簡訊,通常會附上不明連結,「他可能會假造登入頁面,民眾一旦輸入個人資料或帳戶,就會被詐騙集團拿來使用。」
「詐騙集團會宣稱需要薪轉戶,或必須使用他人帳戶節稅,以騙取人頭帳戶做使用。」樓一慧指出,詐騙集團之所以難破獲,原因在於詐騙的不法所得都會進入人頭帳戶,當詐騙集團資金到手後便「人去戶頭空」,根本難以追查,而民眾不論是出於知情或不小心提供了自己的帳戶資料,都會成為詐騙共犯的一員。
樓一慧提醒,近期求職詐騙同樣猖獗,尤其在臉書平台常有徵求家庭代工、電商小編,強調「工作輕鬆」、「高薪」、「在家上班」,騙取民眾加入詐騙工作、提供人頭帳戶,若看到不合常理的優渥條件,都必須提高警覺。
劉彥明則指出,不少民眾誤入詐騙集團的釣魚網站之後,沒有多加留意就輸入資料,導致個資外流,甚至進入假投資網站後不疑有他就下單、入金,導致財損。
其實分辨假網站有其方法,包括辨識網址是否為「亂碼」,以及網頁資訊是否明確,「正規投顧公司的網站應該揭露金管會相關字號,如有附上電話或住址,也可實際打電話求證。」
出金取信民眾 詐騙話術務必留意
根據刑事局統計,今年上半年警方已受理超過1萬3千件詐騙報案,其中投資詐騙單筆受騙最高金額將近6千萬。近期民眾收到的騷擾簡訊內容,也多以投資詐騙為主,這些簡訊多半會提及「快速獲利」、「績優飆股」、「借貸資格」等關鍵字,民眾必須多加留意,勿隨意點選連結或加入LINE ID。
「看起來就是提供你一些很好康的優惠,就要特別提高警覺,這些連結有可能是木馬程式或釣魚網站。」樓一慧也強調,詐騙話術雖不斷變化,但誘騙民眾的方式都很相近,最終目標是導引民眾進入釣魚網站輸入個資或入金。
樓一慧分析詐騙集團的誘騙流程,從拉入群組到洗腦民眾,最後進行詐騙,一步步精心策畫的騙局,讓民眾還沒回神,錢財早已損失一大半。
首先,詐騙集團會透過電話簡訊、臉書廣告,甚至直接私訊,誘導民眾加入LINE群組,「有些人會抱持著試看看也無妨的心態加入」,接著群組內部會有許多詐騙集團的「暗樁」,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強調獲利豐厚來洗腦民眾,「被害人開始產生興趣後,就誘騙被害人點選假APP或投資網站投入資金。」
樓一慧更強調,詐騙集團有時候會「出金」,讓民眾相信不是詐騙手法、投入更多金錢,甚至中途想退出還得付出高額違約金,「在達到一定金額後,詐騙集團就關閉APP或投資網站,讓被害人求償無門。」
由於許多社群軟體公司的主要在海外經營,並非台灣本地業者,因此在調取資料時會非常困難,這也是為什麼詐騙集團會在Facebook、LINE或Telegram行騙。加上台灣與多國無司法互助機制,讓調查過程難上加難。
近年因疫情影響民眾收入,許多人尋求投資管道來增加收入,卻也可能落入詐騙陷阱,甚至數次受騙的案例也不在少數。樓一慧提醒,在防堵制度更完善之前,仍需民眾自主留意個資、不輕信陌生訊息與連結,才能有效保護個人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