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1日算起,本土新增確診數在短短一個月左右,迅速累增突破12萬例。4月28日單日確診跳至5位數,達1萬1353例,5月3日再攀升至2萬3102例、5月4日2萬8420例,連續一週每天皆有上萬人染疫。
全台醫療量能告急,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無症狀者「要快篩陽性,才可以採檢PCR。」然而,快篩試劑在雙北疫情熱區大缺貨,Omicron防疫作戰缺子彈,未來的快篩新日常,該怎麼應戰?
「學姊」黃瀞瑩、議員黃郁芬確診 快篩兩槓揪病毒
3月初,我國防疫政策方才鬆綁「微解封」,豈料3月底本土疫情升溫,清明連假結束後,接連傳出民意代表、政商名流多人染疫。
民眾黨北市議員參選人、「學姊」黃瀞瑩本身有過敏性鼻炎,初期出現流鼻水症狀她不予理會,直到鼻涕倒流、輕微咳嗽,而且出現「喘的感覺」,這才讓她意識到,狀況不太對勁,市場掃街前一晚,趕緊拆封家用快篩檢測。
4月22日,黃瀞瑩第一次使用快篩即出現「兩槓」,她擔心有誤差,又再拆一包繼續篩檢,「不過兩次快篩的兩條線顏色,其實都蠻明顯,」於是黃瀞瑩撥打1922專線,循PCR核酸檢測,確診後,住進專責型防疫加強旅館隔離。
黃瀞瑩病毒Ct值僅14,一度喝不出豆漿味道,嗅味覺暫時喪失;據她形容,最喘的時候「講話很明顯感覺到,一個句子不能講到像現在一樣這麼長,可能講三、四個字,或是大概一個斷句的過程中,我就要稍微這樣吸氣一下,然後才能再講下一句。」
台北市議員黃郁芬則比黃瀞瑩更早一天發現染疫。4月22日,黃郁芬原定前往宮廟慶典拜訪基層,但4月19日台北市議會出現確診者足跡,她在出發前一天也警覺到「怎麼喉嚨痛得很詭異?」保險起見,她拆封家用快篩,結果兩次也都呈現陽性反應,前往醫院進一步做PCR後確診。
黃郁芬說,新冠病毒在她身上反應最劇烈的時候,症狀比重感冒還要不舒服,她會狂咳,「咳到一整晚幾乎沒什麼睡」。
本土疫情擋不住「居隔3+4」上路 快篩陰可出門民眾支持嗎?
指揮中心引用國衛院數據推估,台灣這波疫情累計將造成約360萬至500萬人確診,為維持社會經濟正常運作,指揮中心縮短居家隔離天數,被匡列者改採「3+4」方案,第1到3天居家隔離,第4、5、6、7天有快篩陰性證明,可外出工作、採買生活必需品。
縮短隔離天數又必須控制傳染源散播,意謂著檢測頻率勢必增加,「以篩代隔」成為趨勢。中央緊急推出「快篩實名制」作為配套,希望全民都買得到,但藥局每天配額有限,初期開賣形同「秒殺」,儘管政府針對居隔者發放公費快篩,但成人只有3劑、國小到高中學生2劑,剩下的天數要靠自己。
有民眾質疑「居隔3+4」推行得太倉促,「你說這四天要快篩,除非剛開始就送快篩到我家,不然你看我現在跑藥局都找不到,那我怎麼樣去做快篩呢?」
也有民眾擔心快篩「偽陰性」,居隔者後4天快篩陰性外出,萬一不準確,病毒就會不知不覺再次被傳染開來。
無症狀「快篩陽才可以做PCR」 實聯制廠牌如何上手?
毒理學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指出,若台灣社會達到與病毒共存的程度,以最少360萬人染疫情境推估,「1人確診、平均17人隔離」模式計算,推估需備妥6100萬個快篩試劑存量,一旦疫情不見緩解,持續延燒2至3個月,所需快篩數量上看一億支。
快篩存貨不足,「居隔3+4」引發討論聲浪,但全台醫療量能告急,中央仍以快篩防堵疫情,5月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進一步宣布,無症狀者「快篩陽性才可以做PCR」。
政府率先進口羅氏2100萬劑、亞培790萬劑,作為當前實名制主要發放廠牌,快篩衛教成為新課題。
藥師沈采穎指出,不論使用什麼品牌,手部都要先消毒、鼻水先用衛生紙擤乾淨、 試管液與支架先擺放好,再開始正式步驟。而戳入鼻孔的棉花棒,該戳多深?沈采穎說,基本上棉棒「一定要完全看不到,然後再往前戳約0.5公分」即為鼻道狹窄處,可進行快篩採樣,接著,左右鼻孔各轉至少5圈。
棉棒取出後,接下來的步驟略有差異:
羅氏的棉花棒,可直接插入試管液攪拌,約莫攪拌5圈以上, 棉花棒前端可直接折斷,再將滴管蓋子塞入試管密合,就能直接倒過來,將液體滴入試紙中的圓孔等待結果。
亞培的液體則要額外擠入抽取管,同樣攪拌約5圈,再折斷棉花棒、藍色蓋子蓋好,白色蓋頭向下滴入試紙,等待15分鐘讀取結果,一槓陰性,兩槓陽性。
至於,在哪個時機點快篩較能提高準確度?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與人群接觸的當天快篩,不會立刻「轉陽」,病毒潛伏期一般為3天左右,因此3天內做快篩即可,但潛伏期也可能達7至10天,如果不放心,可在接觸滿7到10天再做一次快篩。
招名威則認為,如果民眾本身的職業是業務或需要時時面對大量人群,最好每天都篩,且長遠來看,快篩是未來每個人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看不出來有哪一個行業可以倖免,不過他認為,快篩試劑缺貨可能會和口罩一樣,為短期現象,未來產量提升後,將可緩解搶購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