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sin是一位出版社編輯,執行極簡生活已經三年半。步入職場一段時間後,因為感覺到明顯的職業倦怠,她開始透過購物滿足自己,生活卻依然沒有目標,於是房間內囤積的東西越來越多,心裡卻感到更加空虛。


Kasin開始過極簡生活的契機,是偶然看到談到日本極簡主義的文章,她發現,極簡主義者們擁有極少量的物品,內在卻非常充實富足,這樣的生活令她心生嚮往,於是拿起手邊的垃圾袋,從丟棄不需要的物品開始,讓自己的生活慢慢歸零。

Kasin是一位出版社編輯,同時也是極簡主義者。(攝/李金龍)
Kasin是一位出版社編輯,同時也是極簡主義者。(攝/李金龍)

曾經「丟過頭」 極簡讓自己知道最需要的是什麼

執行極簡生活的第一步,很自然地,是從「斷捨離」開始。剛開始感受到丟東西的快感,Kasin曾出現「丟過頭」的情況,連最珍惜的物品也想全部捨棄。


「連手帳跟這些我感興趣的,會想要花時間去鑽研的興趣,全部都想要捨棄掉。那時候我就驚覺自己好像越走越極端了。」


Kasin說,剛開始執行極簡主義的人,往往會陷入過於執著物品數目的情況。


「可能東西一定要數目在一百件或幾件以下,就是好像有一個規範。」但她認為,極簡主義並沒有所謂標準的生活方式,因為每個人對物品的需求不同,自然也會發展出各自的極簡風格。


執行極簡生活三年半後,Kasin的衣物只剩下25件,留下的都是好搭配,且能夠四季重複穿搭的單品,她並沒有刻意限制物品的數量,而是順其自然淘汰下來的結果。


Kasin強調,想要做到極簡,就必須要認真思考:「什麼是適合自己的?什麼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極簡的過程看似捨去許多物品,但在心理層面上,最大的收穫是能夠更認識自己,找到生活最舒適的狀態。

執行極簡生活三年後,Kasin的衣物只剩下25件。(攝/李金龍)
執行極簡生活三年後,Kasin的衣物只剩下25件。(攝/李金龍)

減物心法:「現在」的我「最需要」的東西是什麼?

談起執行極簡生活對自己的影響,Kasin認為,現在的她做任何決定都更加地快速、準確,這源於對自己具有足夠的了解。


每當遇到抉擇的時刻,Kasin會問自己:「現在的我最需要的東西是什麼?」把重點放在「當下」和「自己」的需求上,以這樣的心法檢視現有物品,是幫助斷捨離的依據,而同樣的原則也適用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決定上。


「選擇要不要丟,或是要不要買東西,我都能很明確的說出理由,這個房間裡所有的物品,我都能說出為什麼它會存在在這裡。」


對Kasin來說,這幾年丟東西不太會有「捨不得」的感覺,她從不勉強自己丟棄,面對有特殊回憶或紀念性的物品,她會選擇先裝箱,經過一段時間再回頭檢視,真的使用不到就會妥善處理掉。


「我丟的每一個東西我都知道說,自己已經確實是,時機到了可以放手的,所以在過程中不會有太多的不捨或糾結。

執行極簡生活後,Kasin陸續丟棄了不少物品,但從不會感到不捨。(圖/Kasin提供)
執行極簡生活後,Kasin陸續丟棄了不少物品,但從不會感到不捨。(圖/Kasin提供)

「斷捨離」很浪費? 將物品留給更適合的人

執行減物的過程免不了丟棄大量物品,有些人質疑這樣的做法不環保,甚或似乎是另一種浪費。


Kasin在丟棄物品之前,其實也會試著尋找合適的轉贈對象,讓每一個物品都能夠物盡其用。她舉了大學時期的一段經驗為例:曾經用獎學金買了一把小提琴,然而畢業後沒有持續學習樂器,完好的小提琴直接丟棄似乎過於浪費,讓她苦惱於不知如何處理。


Kasin將這件事分享到個人部落格之後,有網友主動聯繫,表示自己同樣在執行極簡生活,也希望培養音樂相關興趣,因此有意願接收這把小提琴。


再三思考過後,Kasin將小提琴送給了那位網友,兩人也因此成為關係不錯的朋友。


「每次想到這件事,就覺得很開心踏實,因為知道東西有交付到更需要它的人身上。」這段因為極簡主義而發展出的奇妙緣分,最終讓物品抵達了更適合的地方,也讓Kasin意外收穫一段友誼。

Kasin將大學時期買的小提琴,送給了一位想學習音樂的網友。(圖/Kasin提供)
Kasin將大學時期買的小提琴,送給了一位想學習音樂的網友。(圖/Kasin提供)

極簡之後 心靈提升比物質滿足更加重要

實踐極簡生活後,Kasin多了更多的時間、空間與金錢,於是她開始培養其他興趣及愛好。


因為在極簡過程中得出一套自己的收納心法,Kasin投入學習並考取整理師證照,同時她也去接觸一直很感興趣的日本弓道,將時間和精力運用在經營自己的興趣上。


「選擇極簡之後我有去學弓道,其實弓道在日本也算是一個修身養性的活動,透過一些儀式和動作讓人專注在當下,心就會平靜下來,這點跟極簡很像。」

Kasin認為,弓道的精神和極簡主義都很強調要專注在當下。(圖/Kasin提供)
Kasin認為,弓道的精神和極簡主義都很強調要專注在當下。(圖/Kasin提供)

極簡後在空間上、時間上有了餘裕,讓Kasin能進一步培養專長與愛好,生活也更加貼近自己理想的樣貌。


除了實體的極簡,Kasin也分享,她執行數位極簡已經好一段日子,戒掉時時刻刻滑手機的習慣,轉而將時間留給閱讀和興趣。


「讓我花最多時間是在IG上面,我就把它從手機上面刪掉,每天也有規定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晚上九點半或十點之後就不會碰手機。


Kasin坦言,過去太依賴社群媒體,剛開始執行數位極簡,也覺得非常痛苦,「但是痛苦的那段時間,你要很明確的知道說,自己是為了什麼去做數位極簡這個行為。」


她認為,不論是減物或是數位極簡,最終的目標都是要讓生活過得更好,因此不論是在消費上,或者使用3C產品,都是要「有意識」地去選擇和使用,否則即便擺脫物欲,仍舊會花費很多時間在不必要的事物上。

「極簡」是一種手段 更有餘裕的生活才是目的

開始極簡生活後,Kasin也經營個人部落格和IG帳號,用來分享自己的極簡日常。原本就有寫手帳習慣的Kasin,經營社群除了增加另一份生活紀錄,也讓更多人能夠認識極簡主義的不同風格與生活樣貌。

Kasin在社群媒體分享極簡主義的實踐心得,也記錄自己過程中的成長。 (圖/翻攝自Instagram)
Kasin在社群媒體分享極簡主義的實踐心得,也記錄自己過程中的成長。 (圖/翻攝自Instagram)

對Kasin來說,極簡生活只是一個手段,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人更有餘裕去追求理想。她認為,「斷捨離」看似失去很多東西,卻反而讓人獲得了更多,在過程中養成的這些習慣,也替自己帶來成就感。


「這些成就感可以促使你去完成更多、更大的任務,能夠將更多的精力跟時間投入想要的事物上,帶來的成效其實是很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