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日本無償提供給台灣124萬劑AZ疫苗;6月20日,美國捐贈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也來到了台灣;兩天之後,立陶宛政府亦宣布,將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身在疫苗荒的台灣,我們感謝這些國家帶來的「及時雨」,但要理解這些善意,就必須先理解2021年全世界關注的一個熱門關鍵字——疫苗外交。
什麼是疫苗外交?又是如何影響台灣呢?
疫苗成戰略物資 中印俄捐贈疫苗提升影響力
新冠疫情襲捲全球,確診人數持續攀升,重挫經濟民生,疫苗成為「戰略物資」,但不是每個國家都可以擁有。今年初,掌握疫苗開發技術的歐美國家為達群體免疫,囤積疫苗、禁止出口,無能力自行研發的中低收入國家,則面臨了「沒疫苗可打」的困境;同一時間,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則向外捐贈或出售疫苗,試圖利用「疫苗外交」試圖提升自身的全球影響力和改變地緣政治。
不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二月時曾說到:「中國展開疫苗國際合作,並非地緣政治目標,或是盤算任何經濟利益,也沒有任何附加的政治條件。」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截至五月初,中國總共向至少80個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包括捐贈近1650萬劑疫苗到鄰國尼泊爾、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地,被解讀為借機利用疫苗換取政治或經濟利益。
美國權威期刊《外交》就分析,儘管中國強調自己捐疫苗沒有任何政治條件,但中國確實正在收穫疫苗援外的政治果實。以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為例,根據中國外交部的文件,阿爾及利亞在得到中國捐贈的免費疫苗後,不但感謝中國,還表示未來願意繼續支持中國一帶一路的計畫。
巴西對中態度急轉彎 紐時:與採購中國疫苗時間巧合
除了捐贈疫苗,中國亦有出售疫苗。去年十月,巴西總統波索納洛曾經發推文反對中國疫苗,
指稱巴西人不要當中國疫苗的白老鼠。同時,他也支持「好朋友」、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的倡議,禁止華為參與巴西的5G建設。
不過,隨著巴西國內疫情急速升溫、死亡人數飆升,民怨沸騰,巴西政府連忙修復與中國的關係。今年一月,中國批准了巴西採購疫苗,波索納洛對中國的態度也大轉彎,在推特上連忙感謝中國迅速出貨。
隨後二月,巴西又派官員前往北京,會見華為高層,更利用這次出訪請求提供更多疫苗。兩星期後,巴西政府宣布國內5G建設招標的規則,原本被拒於門外的華為,將被允許參與投標。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雖然不清楚巴西政府為華為開門這件事與中國疫苗是不是有確切關聯,但時間非常巧合,但很明確的一點是,巴西對中國的立場已經因為買賣疫苗明顯改變了。
口罩外交成功援外 但缺疫苗的台灣差點失去邦交國
去年疫情最緊張的時刻,政府成立「口罩國家隊」,累積捐贈給海外至少5000萬片醫用口罩,當中不乏友邦國家。口罩外交成功救援,不過這些國家現在不缺口罩,改缺疫苗,中國則借機用疫苗拉攏台灣的邦交國。
面對國內疫苗短缺,求助無門,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五月時表示,為了獲得購買中國疫苗的機會, 必要的話,不排除按照中國的建議,在北京設置經濟辦事處,搭建「外交橋樑」。
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友邦巴拉圭也遇到相似的情況——巴拉圭外交部指中國疫苗廠商以跟台灣斷交作為取得疫苗條件,總統阿布鐸則表示:「巴拉圭樂意從任何地方購買疫苗,但不會接受任何形式的勒索,巴拉圭願意與中國的藥廠進行直接,而且不限制巴拉圭外交關係的溝通。」
宏都拉斯最終透過台灣前友邦薩爾瓦多,取得AZ疫苗;巴拉圭則是和台灣調整了在2017年簽署的雙邊合作備忘錄,把其中4.6億台幣合作款項,改用來幫助巴拉圭購買印度疫苗。經歷過多方交涉,這場台灣外交危機才得已緩解。
巴拉圭6月21日進一步宣布,已經簽約購買100萬劑的聯亞UB-612疫苗,只要等台灣通過緊急授權EUA,巴拉圭也會跟進。
抗衡中國?拜登宣布捐8千萬劑疫苗
隨著美國本土疫情趨緩,總統拜登5月17日宣布美國將在未來的六周內,向世界供應8000萬劑疫苗,意味著美國加入了這場疫苗外交戰的下半場。拜登並宣稱,美國將領導全球抵抗疫情,「正如二戰時美國是民主國家的兵工廠一樣,在抗擊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鬥爭中,我們的國家將成為全世界疫苗的兵工廠。」
除了美國,日本也有意參賽,日本時事通訊社的分析指出,日本6月4日繞過COVAX,把124萬劑疫苗直送台灣,正是有意抗衡正在進行疫苗外交的中國。
6月14日落幕的G7高峰會上,七大工業國簽署了「卡比斯灣宣言」,承諾捐贈十億劑疫苗給窮國,誓言要終結這場全球傳染病大流行。英國首相強森表示:「峰會已經承諾向COVAX提供超過10億劑疫苗,其中包括英國提供一億劑疫苗給全球最貧困的國家,這將向全球接種疫苗再邁出一步。」
疫苗外交可以救世界嗎?
「疫苗外交」並不是2021年新創的名詞,只是因為有國家在新冠疫情中,利用疫苗換取政治利益而被重新廣泛討論,成為2021年竄起的關鍵字。其實理想的疫苗外交不一定是種「競賽」,他可以是各國暫時放下分歧,共同研發疫苗、把疫苗帶給有需要的國家。
天花疫苗就是其中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天花病毒在上個世紀奪走了超過三億人生命,但最終天花終結在強國之間放下成見的合作成果,當時由蘇聯開創天花疫苗凍乾技術,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4.5億劑疫苗,美國則提供關鍵的資金支持。
美國公衛專家 Peter Hotez 認為,天花之所以能夠消滅,其中一個關鍵是疫苗外交,「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把他們的意識形態放在一旁,共同努力下研發出一款拯救世人的疫苗。」疫苗外交除了可以用作促進國與國之間合作和改善國際關係,更重要的是,真的去救人一命。
到底疫苗外交能不能幫助全球抵抗疫情呢?國與國的疫苗外交,又是不是隨著相同理念國家團結起來而「轉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