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侵台逾1個月,因該蟲具遷飛快、繁殖力高、寄主廣、破壞力強等特性,在6月8日發現入侵幼蟲首例後,行政院農委會檢疫局於6月10日成立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至今,台灣僅剩嘉義市尚未發現秋行軍蟲蹤跡。儘管發現案例有減緩的趨勢,然而檢疫局15日表示,評估該蟲已在台灣落地生根、繁衍世代,預計將於7月底啟動緊急防治第三階段(害蟲整合性管理)。

秋行軍蟲繁衍速度極快,以夏季為例,約一個月就會完成一代繁衍(經歷卵、幼蟲、蛹、成蟲階段),成蟲階段平均壽命10日,卻可產1500到2000顆卵;冬季時,每代生活史也可長達2-3個月。

秋行軍蟲目前有危害紀錄的寄主作物達 353 種,主要寄主如玉米、稻米、甘藷、落花生、高粱、紅豆、大豆、甘蔗等,佔國內農作物總種植面積的45%,攸關每年35億6千萬元產值。目前觀測僅在玉米作物上發現該蟲蹤跡,但不代表其他高危險作物( 如甘藷、牧草、落花生、小麥、高粱及甘蔗)等確定遠離危害。


台灣本島在6月18日發現成蟲後,農委會便啟動緊急防治第二階段強制施藥,農委會15日表示,除了盤點現階段緊急防治方法,掌握該蟲生物習性,目前正積極開發赤眼卵蜂寄生在秋行軍蟲的卵塊上抑制孵化,目前進行效果評估,一旦有效將可擴大推廣。

赤眼卵蜂小辭典

赤眼卵寄生蜂屬膜翅目,小蜂總科,卵寄生小蜂科,個體微小,性情活潑,眼睛紅色,經由卵、幼蟲、前蛹、蛹,而羽化為成蟲,是屬於完全變態之一種昆種,是目前已知生物防治物種之一。(引用自台灣糖業公司網站,圖/農委會提供)

荔枝椿象生物抑制曾失敗 赤眼卵蜂效力待驗證

筆者致電農委會求證,防檢局表示,目前以赤眼卵蜂抑制秋行軍蟲繁衍擴散的方案在田野實驗階段,仍待時間確認結果。然而,生物抑制是否真能奏效?若以去年彰化荔枝椿象大爆發為例,縣府農業處宣布找到荔枝椿象天敵,以平腹小蜂來防治荔枝椿象,卻在同年5月初宣佈計畫失敗,決定放棄生物防治,改以採購亞滅培、賽洛寧、陶斯松等藥劑來遏阻荔枝椿象持續擴散。未來秋行軍蟲防治的有效作法,仍待主管機關及相關單位進一步研究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