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造訪其他城市的時候,我會感到忌妒,他們能做,而我們不能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穆薩哈迪德(Musa Hadid)是拉馬拉(Ramallah)的市長,拉馬拉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所在地,雖然當地有星巴克、肯德基等國際企業,但城市周圍被以色列包圍,連想蓋座汙水處理廠都有困難。
他目睹以色列軍隊襲擊城市,隔天卻又如常巡視校園的排球場。不過哈迪德(Musa Hadid)一直面對一個問題:如何經營一個沒有國家的城市。
哈迪德自2012年開始治理拉馬拉,他被譽為「行動服務部門」,小到學生教室門太爛,大到疑似以巴衝突引起的火災都歸他管。但諷刺的是,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時,哈迪德的辦公室連個有線電視都沒有,除非他們付錢租借衛星訊號。
川普的聲明在以巴這塊衝突之地點了一把火,巴勒斯坦民眾上街示威,以色列士兵開槍回應,至少造成50人死亡、逾2000人受傷。與此同時,哈迪德還得小心翼翼地確認城市每一項公開活動,不會牽動以巴的敏感神經。
約旦河西岸情勢緊張之際,哈迪德調暗耶誕樹的光芒,連標語都要琢磨再三。當有人建議在耶誕樹掛上「耶路撒冷是我們的首都」時,哈迪德不假思索地直接阻止:「我們首先提供市政服務,然後才是政治訊息。」
《市長先生的完美任期(Mayor)》被國外影評視為一部充滿「黑色幽默」的電影,疲憊不堪的市長,與幕僚、家人聊天時偶爾的玩笑話,反諷著戰火不息與長久以來的無可奈何。
1917年,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表態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這紙宣言陸續引起數波猶太人回歸潮,到二戰猶太人遭大屠殺時,大量的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地區,並在1948年宣布以色列建國,但也導致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的土地大幅減少。經歷數次以阿衝突,以色列更蠶食鯨吞部分巴勒斯坦土地。
而且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都聲稱耶路撒冷是他們的首都,這個「三教聖地」歸屬權原定由聯合國管理,但這項協定從未真正落實。歷史舊恨加新仇,讓以巴地區被世人稱為「世界最大火藥庫」。
雖然近年歐美國家不斷居中斡旋,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停火協議就像一張衛生紙,輕薄又沒有任何強制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都用「至死方休」的態度面對彼此。
2017年川普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以色列也陸續和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讓巴勒斯坦人認清「未來只能靠自己」,再次為以巴衝突種下種子。
2021年5月,以色列打算強拆巴勒斯坦社區,引發大規模抗爭,加上軍警大動作襲擊阿克薩清真寺,引爆巴勒斯坦人怒火。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朝以色列發射1500枚火箭,幾乎平均每3分鐘就有一枚火箭升空,但多數被以色列「鐵穹」攔截,諷刺地造就一張夜空中「光影絢爛」的照片。
11天戰事奪走248條人命,專家估計所有損失至少需要花數年、數千萬美元才有可能重建。美國總統拜登認為,「兩國方案」是化解以巴衝突的唯一方案,劃定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是巴勒斯坦建國範圍,得以與以色列並存。
這個提案卻遭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 )打臉,並強調以色列不會承認巴勒斯坦是個國家,更要併吞約旦河西岸,導致以巴和談遙遙無期。
線上影展|10.22~10.31
聚落放映|10.15~11.30
▲延伸閱讀:
看電影怎麼進一步了解「人權」? 那就來角色扮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