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由全球最富裕的七大民主國家元首參與的G7高峰會落幕。當日由美國總統拜登攜手其他領袖,共同提出「重建更好世界」B3W(Build Back Better World)計畫,協助縮小開發中國家至2035年前高達40兆美金的基礎建設缺口。

儘管何時兌現及資金多寡尚未明朗,但白宮表示B3W範圍遍及全球,從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到非洲,再到印太地區,明顯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抗衡。

全球有超過一百個國家,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中國急速膨脹的經濟量能,透過一帶一路,投入海外基礎建設,範圍涵括鐵公路、港口等等,開發中國家從這些大興土木的合約中,嗅到未來的發展潛力,紛紛向中國靠攏;也有些國家深怕簽下不健全的合作案,而陷入債務陷阱的惡性循環。除了債務疑慮,近年更有許多地區基於環境理由,拒絕中資加入開發。

究竟,中國政府這幾年對外投資了多少錢?投向何方?是和各國交朋友當夥伴,還是利用經濟手段擴張政治版圖?

位於華府特區的美國公共政策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簡稱AEI)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智庫,創立83年來,主要研究政治經濟與社會福利政策。旗下出版的中國全球投資追蹤器(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簡稱CGIT)記錄中國自2005年以來的境外投資,是唯一完整記錄中國全球投資及建設的綜合性公開資料庫。

《P#新聞實驗室》以中國全球投資追蹤器公開數據,用圖表領您深入了解,近年中國在全球投資布局。

*本報導聚焦中國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至今的投資狀況,並且僅針對帶路國進行分析,不包含帶路國以外的中資投資。

2015年亞投行生效為投資高峰 近年各國抵制而逐漸走低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度公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至今已走過八個年頭。從投資趨勢圖來看,兩波高峰分別出現在2015及2018年。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簡稱亞投行協定)在2015年正式生效,協助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計畫,並為跨國經濟整合鋪路,這一年,一帶一路投入亞洲的資金達1250億美金,是歷年最高,佔該年中國海外總投資額的54%。

2014 年 10 月 24 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簽約儀式。圖/美聯社
2014 年 10 月 24 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簽約儀式。圖/美聯社

到了2018年, 中國對南美洲的投資額大幅增加,對非洲的投資也創新高。中國在拉丁美洲,除了拉攏重要航運樞紐巴拿馬,也成為巴西、智利和阿根廷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在非洲積極投資,為第三世界國家建造鐵路、發電廠及港口,試圖創造「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榮景。然而,也因為中國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日益增深,與美國屢次發生貿易摩擦,該年爆發了中美貿易戰。

2018年美國聯合日本、澳洲提出「印太願景」,加強與印度太平洋周邊國家的經濟互動;到了今年,七大工業國提出B3W全球性基礎建設倡議,與一帶一路相制衡。路透社引述路孚特(Refinitiv)所公佈數據:截至去年年中,全球累計超過2600件、總值3.7兆計畫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有關;不過根據上圖,投資金額自2018年第二波高峰後開始走低,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投資額更來到近五年的最低點。去年六月,中國外交部亦曾提及,上述二千多件計劃有兩成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

2021年七大工業國(G7)提出全球性基礎建設倡議,美國提出B3W(Build Back Better World)的構想,試圖與一帶一路相制衡。圖/美聯社
2021年七大工業國(G7)提出全球性基礎建設倡議,美國提出B3W(Build Back Better World)的構想,試圖與一帶一路相制衡。圖/美聯社

一帶一路全球佈局 中巴經濟走廊投資逾460億美金

全球參與一帶一路計畫的國家中,東亞為中國投資金額最多的區域,包含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在內,投資總金額高達1993億美金;其次是西亞地區的1616億美金;再來則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1538億美金。

若以單一國家來看,巴基斯坦獲491億2000萬美金為全球最高,中國與巴基斯坦向來是關係友好的鄰邦,早在2006年巴基斯坦前總理穆夏拉夫(Pervez Musharraf)執政時期,就已向中國提出「有興趣為中國修建貿易和能源走廊」的想法,希望能建設連接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鐵路、高速公路、石油及天然氣管道,因此兩國於2014年簽署了《中巴經濟走廊能源項目合作協議》。

隔年,中巴兩國又宣布一項價值460億美金的經濟走廊計畫。對中國來說,「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樞紐與核心項目,若經濟走廊打通,中國可從新疆經巴基斯坦直達印度洋,不僅是能源運輸的管道,更是重要的戰略要地。

縱觀投資區域,亞洲地區普遍支持一帶一路戰略,認為有助於本國的國家基礎建設、促進區域聯通,利於國與國間的貿易發展。不過近年中國將大部分資金投向非洲,金援不少開發中國家,卻引來刻意借貸巨額設下「債務陷阱」的質疑:一旦貧窮國家無法償還貸款,恐受制於中國,並影響其領土主權與外交事務獨立性。

能源投資為最大宗 交通建設穩居第二

中國長期以「能源」為海外擴張的最主要投資領域。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簡稱中國電建)是歷年在一帶一路,累積投資金額最高的企業,高達681億美金。該公司參與了多數的國際煤炭計畫,在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尼、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辛巴威和南非等國的多項計畫持有股份。

然而,環境議題升溫,許多國家與地區抗議中國危害自然的能源建設,甚至提出訴訟。因此,中國的能源投資近年逐漸轉向綠能,例如中國電建即將在哈薩克進行風電建設,將可供100萬個家戶的供電。

除中國電建外,中國石化也投入大量資本在能源建設,並從各國銀行獲得高額的投資經費。中國石化旗下的華北石油工程地下工程公司,在今年五月成為哈薩克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的鑽井承包商。近期與更與卡達的石油公司簽署長期購買協議,未來十年將購買2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為卡達首例。

另一間能源重點公司是中國國家電網,根據長期關注氣候議題的媒體 The Third Pole 報導,該公司從世界各國銀行獲得的煤炭開採資金,高達38億美金,是世界次高。國家電網是全球最大的公共事業公司,擁有覆蓋中國90%的電力設施。

交通建設跨足世界樞紐 帶動地區經濟

2018年,中國交通建設公司(簡稱中國交建)與中國港灣工程公司所組成的「巴拿馬第四橋」集團,拿下14億美金的巴拿馬運河四橋工程合約,是巴拿馬史上最大的工程之一。近期位於肯亞的拉穆港(Lamu Port)完工,將於七月正式啟用,中國交建投入高達230億美金,此港將成為非洲之角與東非的重要轉運樞紐。

巴拿馬運河的美國橋。巴拿馬作為全世界航運樞紐,運河周邊建設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中國已投資多個橋梁建設計劃。圖/美聯社
巴拿馬運河的美國橋。巴拿馬作為全世界航運樞紐,運河周邊建設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中國已投資多個橋梁建設計劃。圖/美聯社

除了海運,陸上運輸亦積極發展,位於奈及利亞,由中國土木工程建設公司設計、中國進出口銀行出資的拉哥斯-卡諾(Lagos–Kano)鐵路近期正式營運,是西非首條現代化的標準軌複線鐵路,鐵路途經奈及利亞的各大城市,將帶動西非經濟發展。

反對聲浪四起 昔日夥伴逐漸貌合神離?

今年六月,尼泊爾的一場暴雨引發洪水,沖毀民宅造成數千名民眾流離失所,該地居民指控中國鐵路建設公司的建設破壞自然環境,才造成嚴重的土石流。另一方面,南美洲各地對中國的石化公司提起氣候訴訟,批評開採行為是「對人權以及自然持續不斷的侵犯」。

孟加拉近年也有抗議事件,民眾以及多個公民團體抗議班敘卡里(Banshkhali)的燃煤電廠計畫,長期以來工程缺乏透明度、侵犯居民土地、採低排放標準,不僅危害當地人的權利,也將對環境及居民健康造成傷害,民眾要求立即停工。

各國開始對中國的投資感到不信任,部分國家與企業以環境保護為由,停止與中資合作。總體來說,一帶一路確實給許多國家帶來嶄新的開發機會,填補經濟建設的不足。然而在甜頭之後,面對龐大資本額、累加的債務與不可逆的環境破壞,各國感受到了慷慨迎人背後,恐怕是更為強大的野心和支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