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駕駛雖然不像機車要兩段式左轉,卻經常因為左轉標線標誌不清而頭痛。在台灣經常會看見同一條車道,在路口前為一般的直行車道,過了路口後卻變為左轉車道,讓原本要直行的駕駛來不及反應,提前注意到的駕駛可以在雙白線前切換到外側車道,若反應稍慢,就只能順著車流左轉。
很多駕駛為了不繞道只好跨越雙白線變換車道,或是直接從左轉道直行,而這些違規的駕駛行為不只可能會被檢舉、開單,也可能發生事故,對駕駛來說卻是百般無奈。
怪奇路小檔案
・地點: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一路與南港路一段路口
・南港一路以經貿一路劃分,東直行車道、西為左轉車道
・車道旁僅有一個不顯眼的文字告示牌,告知下一個路口的內側為左轉專用道
・白虛線與白實線並列於中間直行道與內側左轉道,意即一旦車輛進入內側左轉道,不得切到中間直線道,讓誤闖的駕駛很頭痛。
依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5條:駕駛若跨越雙白線,可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想要直行南港一路的車,如果沒注意到告示牌,誤闖左轉車道,就必須在雙白線前短短10幾公尺,切換到外側車道,擾亂了原本的行車動線,肇事率也因此提高。
如果駕駛因為急著切換車道而擦撞到後方來車,造成交通事故,通常要負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肇事責任;若來不及切換車道,駕駛只能依照標線指示左轉,不得直行,否則一樣吃罰單。
前台北市交通局長鍾慧諭指出,左轉車道還有另一個隱憂:由於內側車道本來是給快車行駛,突然轉為左轉車道,就會出現停在上面等待左轉的車子,如果有駕駛未注意減速,也很容易發生事故。
分隔島路口處應偏移、分流左轉與直行車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顧問火花羅指出,在一些交通規劃設計先進的國家,會利用分隔島偏移,做出不易讓行車混淆的左轉車道(右駕國家為右轉)。這種設計過去在台灣完全看不到,近年才看到在少部分的路口有這樣。分隔島偏移的方式,如下圖:
如果路寬度足夠,通常會在道路中央建安全島,接近交叉路口時,讓安全島往內縮,需要左轉的車,便多出了一個車道的停等空間,如此,便可在接近路口前有效分流,直行車不會誤闖左轉車道,等待左轉的車也不會擋住後方直行車。而左轉道也可以讓駕駛在轉彎時,能更清楚看見對向來車、抓準與來車的間距。
如果因為路窄而未設分隔島的情況下,也可利用劃設標線偏移,達到同樣的效果。
交通標示過度依賴文字 駕駛解讀困難
既然台灣沒有做分隔島偏移設計,駕駛只能依靠路上的提醒標誌,得知前方是不是有左轉車道,然而,並非每一個路口都會設置提前預告的標誌,有時注意到前方為左轉車道時,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可切換車道,假如碰到交通尖峰時段,塞車中的駕駛幾乎是動彈不得。
雖然一般在比較大的路口,地方交通局會設置車道預告標示,但是有些路口又會用「純文字」的指示牌,駕駛在開車時,很可能來不及看完上面的文字。
火花羅指出,台灣的交通標示過度倚賴文字,有時候甚至會出現一面路牌上就塞了10幾個字的情形,駕駛根本不可能一邊注意車前路況,一邊讀完告示內容,他笑稱,台灣交通是標準的「標語治國」。
鍾慧諭表示,台灣的道路設計規範大多是針對路段的設施,未詳細建議路口的設置方式,在內政部營建署《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當中,關於路口相關規定,僅限於路寬、道路曲線弧度等標準化的指標,沒有預先設想左轉車的問題。
鍾慧諭也吐實,這部分要全面改造非常困難,比較能落實的管道,是在一些新的都市計畫案或是改建案,將分隔島退縮納入計畫需求。例如桃園航空城計畫就要求25公尺以上道路,需加入分隔島內縮做成左轉車道的設計,25公尺以內的道路,則藉由車道寬度縮減,來降低車速、減少事故。
關於《怪奇路現形記》
在台灣,行人不僅常常沒有人行道可走,走斑馬線也要膽戰心驚;機車族不僅要忍受狹小的待轉區,還得走在奇形怪狀的專用道;就算成為了四輪族,也會發現路上標線、標語太複雜,甚至連導航都逃不出迷航的命運。P#新聞實驗室要帶你從道路設計的角度,一起窺探台灣交通肇事率高、死亡率高的秘密。
專題首頁:點我!跟我們一起來發掘台灣的奇怪道路設計
系列報導:
- 怪奇路現形記1》人行空間窄、前後不連續 行人成了最弱勢用路邊緣人
- 怪奇路現形記2》前有路障請繞道,標線型人行道能取代實體人行道嗎?
- 怪奇路現形記3》人肉包水泥,設庇護島還被駕駛嫌擾民?
- 怪奇路現形記4》待轉區成待撞區 「禁行機車」讓機車成為道路籠中鳥
- 怪奇路現形記5》台灣指標型大飯店,機車卻不得其門而入?
- 怪奇路現形記6》雙北專蓋死亡橋梁?機車通勤族每日最大噩夢
- 怪奇路現形記7》直行車道突變左轉車道,駕駛「被迫」違規好無奈?
- 怪奇路現形記8》分隔島種樹後不再安全,綠化美意竟成道路殺手
為什麼這麼怪?又要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