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柱金瓦的雄偉外型,矗立在台北市劍潭山坡上,圓山大飯店是全台灣第一家五星級飯店,也是著名地標。然而,旅客如果想要騎機車前往,可要先破解迷宮般的動線;圓山大飯店的入口,位於台北市中山橋上,然而機車跟汽車的行車路徑完全不一樣,騎士得比汽車多繞行一公里以上才會抵達。

路線一:劍潭往圓山

由士林經由劍潭前往圓山大飯店的騎士,因為要走機車專用道,在經過圓山飯店入口時,得先「過門不入」,一路騎到圓山花博園區才能再迴轉上橋、進入飯店。

路線二:大直往圓山

若騎士要從大直前往圓山飯店,還得先往反方向,也就是往北騎到上高架橋專用的待轉格,才能順利上橋。

另外,要從飯店離開的下山路線,也同樣對機車族很不友善;沿著連接道騎下山後,居然得先橫越3條禁行機車道,才能騎回機車專用道。換句話說,為了合法回在機車專用道,騎士得先違規,而且要冒著被後方來車撞擊的風險。

下山以後,無論目的地往東南西北,機車都必須先騎到花博園區天橋下,再迴轉。如此詭異的動線,連在地人都未必知道該怎麼走,更何況是外地來的遊客?

機車族上圓山飯店,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都一律得騎到花博公園之後再迴轉,常有騎士騎得頭昏眼花。(攝/梁駿樂)
機車族上圓山飯店,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都一律得騎到花博公園之後再迴轉,常有騎士騎得頭昏眼花。(攝/梁駿樂)

為什麼同樣以車代步,騎士卻要九彎十八拐才能抵達?圓山大飯店的道路設計,不折不扣正是實施「車種分流」的結果。

民國73年起,政府全面實施內側車道禁行機車的交通規定,主要理由為汽機車兩類車輛的車速落差太大,認為繼續開放混合行駛,肇事率必然大增。

然而,這樣真的比較安全嗎?以本案例的中山高架橋來說,所有機車共用一條車道,每到上下班時間,車流量大到就像擠沙丁魚罐一樣,況且無論行駛的目的地為何,騎士一律被要求要到一個定點迴轉才能上橋,不僅完全失去了高架橋高效導流的功能,也讓機車騎士在網路上抱怨,「外送送進去出來真的走到崩潰」、「台灣不把機車當人」、「騎機車的人是沒資格上圓山的」。

機車上中山橋前,必須統一靠右行駛機車專用道。(攝/梁駿樂)
機車上中山橋前,必須統一靠右行駛機車專用道。(攝/梁駿樂)

不過,台北市前交通局長鍾慧諭指出,台灣政府最初在規劃交通時就沒想過,機車數量會在未來幾年內暴增,發現問題時已經很難大動作改造,在這樣惡劣的行車條件下,究竟如何保障機車族的交通安全呢?

關於《怪奇路現形記》

在台灣,行人不僅常常沒有人行道可走,走斑馬線也要膽戰心驚;機車族不僅要忍受狹小的待轉區,還得走在奇形怪狀的專用道;就算成為了四輪族,也會發現路上標線、標語太複雜,甚至連導航都逃不出迷航的命運。P#新聞實驗室要帶你從道路設計的角度,一起窺探台灣交通肇事率高、死亡率高的秘密。

專題首頁:點我!跟我們一起來發掘台灣的奇怪道路設計 

系列報導:

為什麼這麼怪?又要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