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機車數量是汽車的兩倍,但是機車的行走空間卻遠不及汽車。台北市和新北市之間有許多聯外橋樑,如中興橋、忠孝橋、華江橋、華中橋、新北大橋等,但因為機車道設計不良,幾乎每座橋樑都是交通事故熱點,每天通勤的機車族是別無他選的日日夢魘。

怪奇路小檔案

・新北大橋,連結三重、新莊兩區

・汽車單向共4條快車道

・機車單向僅1條車道,且異常狹窄

・為閃避塔柱,機車道設計成連續兩個閃電形彎道

位於新北大橋的「閃電彎道」。(攝/梁駿樂)
位於新北大橋的「閃電彎道」。(攝/梁駿樂)

騎上新北大道的機車騎士,行經「閃電彎道」時,常因為反應不及而撞上旁邊圍欄或人行道。加上巨型塔柱的視線死角,前方若有人摔倒,後方騎士容易因為反應不及而追撞,死傷事故頻傳。

記者實際到現場發現,機車道兩側防撞桿上撞痕累累,路旁變電箱也被撞出凹洞,水泥墩上則有好幾道清晰可見的刮痕,景象怵目驚心。

機車道的水泥墩上幾道刮痕,清晰可見。(攝/梁駿樂)
機車道的水泥墩上幾道刮痕,清晰可見。(攝/梁駿樂)

根據警政署統計資料,109年這裡就發生了55件機車騎士死傷事故,由於車禍實在太多,交通局等相關單位也在這裡增設速限警告標示、加強彎道照明,並在護欄上加裝軟墊,希望減少傷亡,但是改善效果有限。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顧問火花羅於是批評,「政府明明知道這裡有多危險,但是解決方式居然是在彎道前設一個『速限15』的警告標誌。」

火花羅認為,上橋後再降速,不僅不符合絕大多數人的騎乘習慣,且假若減速到15公里,被後方車速更快的機車追撞風險也很高。

(攝/梁駿樂)
(攝/梁駿樂)

「南無阿彌陀佛,幫各位先超渡一下!」火花羅諷刺地指著電線桿上的貼紙,不斷跟記者強調,閃電彎道有多危險。

火花羅質疑,政府一邊堅持汽機車混流很危險,「但是弄出這種路給人家走,到底哪一個才危險?而且有騎得慢的機車,也有騎得快的機車,你把速度落差那麼大的車,都擺在這個車道裡,當然無時無刻都在撞嘛!」

新北大橋的閃電彎道只是一例。新北市和台北市間的聯絡橋樑,許多都只有一條又小又窄的機車道,只要一人摔倒,後面的人就無處可閃,結果就像保齡球瓶一樣連環倒。而且一旦出車禍,救護車要怎麼開進來救援?這些都是在設計時被忽略的問題。

 連結台北市萬華區與新北市中和區的華中橋,機車道為了閃過匝道的橋墩,呈現Omega(Ω)形狀,也是機車肇事熱點。(圖/台北市政府)
 連結台北市萬華區與新北市中和區的華中橋,機車道為了閃過匝道的橋墩,呈現Omega(Ω)形狀,也是機車肇事熱點。(圖/台北市政府)

前台北市交通局局長鍾慧諭表示,台灣之所以會出現很多奇形怪狀的機車道,是因為原本在做道路規劃時,就沒有考慮將機車道納入設計,後來需求浮現後才增加上去。

鍾慧諭指出:「以前很多人會認為,機車是在台灣低所得的情況底下的一個運輸工具,等我們所得提高以後,它就會不見了。」但最後的真相是,台灣在2000年之後雖然是所得高度成長,但是機車數量還是年年高漲,需求並沒有消失。

鍾慧諭也指出,一個國家的機車使用高度普及,與其環境條件有很大的關係,像台灣、越南這樣氣候溫暖、不會下雪的亞熱帶國家,人民使用機車的比例就會提高很多;反之,「全世界比較『先進』的國家,如歐美、日本,沒有一個可以告訴我們如何解決機車的難題。」

「但就是因為所有國家裡面,應該算我們台灣最早面臨到機車這麼多的問題,我也認為台灣如果可以把機車問題處理地很好,這其實可以成為我們輸出的技術。」鍾慧諭這麼說道。

關於《怪奇路現形記》

在台灣,行人不僅常常沒有人行道可走,走斑馬線也要膽戰心驚;機車族不僅要忍受狹小的待轉區,還得走在奇形怪狀的專用道;就算成為了四輪族,也會發現路上標線、標語太複雜,甚至連導航都逃不出迷航的命運。P#新聞實驗室要帶你從道路設計的角度,一起窺探台灣交通肇事率高、死亡率高的秘密。

專題首頁:點我!跟我們一起來發掘台灣的奇怪道路設計 

系列報導:

為什麼這麼怪?又要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