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到2021年,除了新冠肺炎攪局,亞洲政治局勢也不平靜。2019年3月,香港爆發大規模反送中抗爭,煙硝瀰漫香港街頭。

2020年7月18日,曼谷民主紀念碑前爆發2014年政變以來最大示威行動,示威者不滿軍政府領袖兼總理帕拉育的專制獨裁,延續2月因疫情中段的的反政府行動。

2021年2月,緬甸軍政府拘捕國家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總統溫敏,宣布軍隊接管政府,民眾上街示威,要求解放翁山蘇姬,抗爭越演越烈。

緬甸與泰國各自距離香港約1800公里,卻巧妙地在三場抗爭中,展現了相似的示威模式,甚至互為手足、風雨同行。

防毒面具、堆磚、連儂牆,那些泰緬示威者從反送中學到的抗爭標配

泰國、香港、緬甸的抗爭示威者(圖/梁駿樂、美聯社)
泰國、香港、緬甸的抗爭示威者(圖/梁駿樂、美聯社)

這三張照片,你能夠分別認出誰是泰國、緬甸、香港示威者嗎?

2014香港發起爭取真普選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他們以雨傘對抗警方的胡椒噴霧攻擊,因此這場運動又得名「雨傘革命」。五年後,因陳同佳在台殺人事件爆發反送中修例運動,港警的鎮壓力道加大,除了催淚彈,海綿彈、橡膠子彈齊發,水炮車無情灑射。原先的雨傘、外科口罩早已無法抵擋,示威者將裝備進化成頭盔、護目鏡、防毒面具、護膝肘,甚至用雷射筆還擊警方。

香港示威者以黑衣、黃頭盔、蒙面的姿態登上各大國際媒體,「Hong Kong protesters」成為對抗極權的代名詞。(圖/TIME)
香港示威者以黑衣、黃頭盔、蒙面的姿態登上各大國際媒體,「Hong Kong protesters」成為對抗極權的代名詞。(圖/TIME)

這樣的形象,隔了一年,當2020年10月泰國爆發反政府示威時,迅速地被泰國青年複製。在這場抗爭的臉書交流平台《เยาวชนปลดแอก - Free YOUTH》中,甚至張貼出教戰守則,指導參與抗爭的民眾該如何著裝。

泰國青年將抗爭裝備繪製成插圖(圖/เยาวชนปลดแอก - Free YOUTH 臉書粉絲專頁)
泰國青年將抗爭裝備繪製成插圖(圖/เยาวชนปลดแอก - Free YOUTH 臉書粉絲專頁)

幾個月後,2020年初緬甸爆發軍事政變,這套抗爭裝備又如水流動,快速地從泰國青年,傳遞給緬甸抗爭者。緬甸示威學生HSIN(化名)向公視記者說,「緬甸示威者的很多行動,確實是向泰國、香港學習而來。」緬甸抗爭者甚至從香港反送中運動觀察,習得堆磚塊阻撓軍警前進的方法。就連反送中時期,各地串聯的連儂牆、寧靜革命的手法都重現在緬甸街頭。

緬甸抗爭者仿效香港連儂牆行動,在街頭以便利貼表達訴求,(圖/Lennon Wall in Myanmar 臉書粉絲專頁)
緬甸抗爭者仿效香港連儂牆行動,在街頭以便利貼表達訴求,(圖/Lennon Wall in Myanmar 臉書粉絲專頁)
緬甸抗爭者學習香港抗爭者,堆磚頭阻擋軍警向前鎮壓。(圖/美聯社)
緬甸抗爭者學習香港抗爭者,堆磚頭阻擋軍警向前鎮壓。(圖/美聯社)

【P現場|香港反送中】為歷史紀錄不平靜的一頁

無大台、Be Water 顛覆傳統抗爭 手足跨國串聯突破政府防線 

香港反送中運動奠定的另一個抗爭模式,即「無大台」。運動不由特定組織發起,不只沒有運動的總指揮,也沒有統一的行動模式。革命無英雄,每個人民都是起義份子的理念,也不例外地為泰國、緬甸示威者仿效。

泰國政府發布緊急命令後,開始逮捕示威領袖,此舉並未阻止抗爭者腳步,而是採取香港的「無大台」模式,民眾自發的以各種方式上街表達訴求。

泰國學生那琪說:「無大台的抗爭模式,每個人都是抗爭領袖,即使有人被捕,其他人也不會放棄示威。」

泰國學運領袖Francis在運動期間,因向皇后舉三指手勢,遭到逮捕。(圖/Twitter)

泰國示威者也開始使用加密軟體Telegram來組織集會,甚至學會放假消息誤導警方。根據BBC報導,抗爭者更發明出新的示威語言:頭上比三角形表示需要頭盔、手指交叉表示有傷者、食指逆時針轉表示要散開。即便沒有領導者,示威者仍能透過這套「新語言」維持抗爭量能。

在曼谷街頭的示威活動中,參與民眾高舉三指,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其中三指抗爭手勢源自電影飢餓遊戲。(圖/美聯社)
在曼谷街頭的示威活動中,參與民眾高舉三指,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其中三指抗爭手勢源自電影飢餓遊戲。(圖/美聯社)

緬甸示威者除了延續相同的抗爭模式,也仿效泰國反政府示威手勢高舉三指。三指手勢最早源自電影《飢餓遊戲》,片中主角以此手勢表示悲傷,以及對壓迫的抵抗。但其實早在2014年泰國政變示威運動,民眾就開始使用三指手勢,象徵對威權的反抗。

連續三場反政府示威,各自承先啟後,不只彼此仿效,抗爭手法更益發多元。除了單向的抗爭手法傳承,奶茶聯盟更突破疆界限制,彼此串聯支持,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為彼此價值發聲。

香港反送中運動隨著港版國安法推行,言論自由被高度箝制。泰國網友回應香港對泰國學運的支持,除了在示威場合高舉香港革命黑旗、台獨、藏獨旗幟,展現亞州各國對威權的反對立場,更號召響應抵制迪士尼電影《花木蘭》上映,製作嘲諷梗圖代替香港手足回應中共。

「現今主流媒體只剩一種聲音,我們無法從主流媒體了解抗爭全貌。」那琪表示,使用推特、臉書,也是為了突破泰國政府的言論管制,將異於主流媒體的聲音傳達出去。「報紙的照片都強調示威者攻擊警方,他們會報導有多少警察受傷,但卻沒有報導有多少示威者應為警察的鎮壓而受傷。」

泰國學運中,民眾高舉香港革命黑旗、藏獨與台獨旗,展現共同反對極權的意志。(圖/取自twitter帳號@fradicioni)
泰國學運中,民眾高舉香港革命黑旗、藏獨與台獨旗,展現共同反對極權的意志。(圖/取自twitter帳號@fradicioni)
泰國網友製圖稱香港學運成員周庭才真正符合花木蘭形象。(圖/取自臉書粉絲專頁Nnevvy)
泰國網友製圖稱香港學運成員周庭才真正符合花木蘭形象。(圖/取自臉書粉絲專頁Nnevvy)

同樣地,當泰國示威者遭政府以汙辱皇室等罪逮捕時,香港人以#StayWithThailand、#MilkTeaAlliance等標籤在社群平台聲援,香港學運領袖黃之鋒也在推特響應。而緬甸政變爆發至今,無論是示威者還是聲援者,皆不斷使用#MilkTeaAlliance的標籤,在社群平台傳遞抗爭第一手消息。

造反有理、迷因無罪 Z世代抗爭者融在地特色詼諧對抗軍警

從香港、泰國到緬甸,示威者的臉龐稚嫩,他們被稱作Z世代,泛指17-24歲的青年。回顧泰國、緬甸民主發展歷程,Z世代青年多半沒有經歷軍政府高壓統治時期,他們出生及成長在相對民主的環境下,這次眼看熟悉的民主與自由要被剝奪,除了從香港反送中運動習得經驗,泰緬青年們也以自己的方式還擊。

水炮車發射藍色水柱,泰國示威者高舉充氣「黃色小鴨」抵抗,一邊諷刺地高喊「國王萬歲」(ทรงพระเจริญ)。小鴨的黃色,恰巧是保皇派的代表色,與示威訴求之一「皇室改革」巧妙連結,而黃色小鴨的概念,其實也來自香港。

黃色小鴨是荷蘭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的創作,2013年這項作品在香港展出時,微博上有網友將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坦克人」置換成黃色小鴨,結果使「大黃鴨」成為微博封鎖的關鍵字之一。使用黃色小鴨對抗鎮壓,也象徵對威權說不。

泰國示威青年以黃色小鴨對抗軍警的水砲車(圖/美聯社)
泰國示威青年以黃色小鴨對抗軍警的水砲車(圖/美聯社)

除了黃色小鴨,日本動畫作品《哈姆太郎》的主題曲也被泰國示威者改編成抗爭歌曲。「最喜歡的東西~是向日葵的種子~」被改成「是人民的稅金~」,民眾一邊高歌,一手舉著三指手勢,繞著民主紀念碑跑,如同滾輪中不斷奔跑的倉鼠,成為另類抗爭場景。

動漫作品哈姆太郎成泰國示威主題象徵 - 20200727 - 有線新聞 CABLE News

泰國反政府學運長期抗戰 民主攤販隨行

在抗爭中,從奶茶聯盟的凝聚,到挪用各種「吉祥物」來反威權,都顯示Z世代顛覆過往嚴肅抗爭的模式,試圖吸引國際社會更多眼光,藉以引起對抗爭重視。

抗爭氛圍更為嚴肅、血腥的緬甸,Z世代青年也在日益限縮的自由中,以各種出奇不易的手法面對軍政府的鎮壓。

緬甸政變》Z世代主導緬甸示威 吸引全球關注

緬甸示威者說:「我們的示威會是完全與以往不同,比起上一代的人的抗爭手段,我們的想法、創意和策略更上一層樓。他們不能打敗我們,我們一定會贏。」

在民兵對峙的街頭,一條長麻繩貫穿街道兩側,麻繩上披掛各式顏色的「籠基(Longyi)」,甚至是女性內衣。籠基是緬甸的傳統服飾,當地的傳統信仰認為,男性從籠基底下走過,會招來厄運。因此當地民眾高掛籠基,阻擋軍警前進,藉以爭取更多逃命時間。

當地民眾高掛籠基,阻擋軍警前進,藉以爭取更多逃命時間。(圖/美聯社)
當地民眾高掛籠基,阻擋軍警前進,藉以爭取更多逃命時間。(圖/美聯社)

緬甸示威青年的命運,似乎比香港、泰國都更加嚴峻,雖然抗爭模板不斷被複製、傳散,卻也讓緬甸軍政府更能掌握示威者的行動,衝突演變成流血革命,緬甸政府也漸漸封鎖對外網路,讓消息更難傳遞。

因為社群串聯而生的奶茶聯盟,共享反威權的意識形態,即使將網路上的「五毛」打個片甲不留,但目前仍難以撼動威權政體。

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回應奶茶聯盟的網路串連,「支持香港獨立或支持台灣獨立的人們,經常在網路上串通,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他們的陰謀永遠不會成功。」

疫情時代下,網路串連成為一種新的革命型態,但是否真的能有助於泛亞地區民主化,仍需要時間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