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1)年三月後,全台多個水庫蓄洪量已低於15%。其中泥沙淤積量高於60%的臺南白河水庫,水量更是直接見底,有效蓄水量掛零。據經濟部水利署統計,超過一半以上的縣市出現供水吃緊的情況,其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北部、嘉義及台南等地區,改採減量供水等措施。若不降雨的狀態持續,恐將對台灣的民生、農業及經濟等產生巨大衝擊。 

 

3月22日為世界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隨著水資源愈來愈稀缺,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來阻止多餘的水被浪費呢?
 

台灣缺水近況

從2020年10月台灣就傳出缺水的消息,當時翡翠水庫有效蓄水量只剩48%、石門水庫44%、明德水庫25%、德基水庫不到一成。20年來,經濟部首次在豐水期成立「旱災應變小組」。


時隔6個月水庫仍無法解渴,超過一半縣市供水吃緊,農民被迫休耕、中南部部分居民得提水過活,半導體業者更是「超前部署」搶水車,就怕到時候無水可用。

少雨、用水量大 台灣快曬成番薯乾

台灣平均年降雨量約2500毫米,但約70%流入大海,被聯合國列為全球缺水危機國家第18名。細究這次台灣缺水原因,一是去(2020)年的台灣創下56年首次無颱風侵台紀錄,豐水期(5月到10月)少雨,全年降雨量較平均值少464.7毫米,是1951年有觀測紀錄以來史上第7少雨。

像是去(2020)年旱災應變中心即評估,嘉南地區水庫蓄水量過低,難以滿足4億噸稻作用水需求,最終決議今年一期稻作停灌。然而,此舉將影響超過一萬九千公頃的農地,也連帶影響到逾兩萬多名農民的生計。除農業用水遭限縮外,工業與營業用水量也將逐步視水情進行規範。

二是民生自來水用水量從2014年來一路攀升,到2019年平均每人每日用掉284公升自來水。雖然「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口號,但根據國際自來水協會(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IWA)統計,台灣每戶每日耗水量高達326公升,排名世界第8。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指出,雖台灣每年的降雨量是世界平均的三倍之多,但因地形起伏、坡陡流急、降雨依不同地區及季節分配不均等問題,使台灣仍然容易出現缺水的情形。除氣候與地形限制外,國內水費價格低廉,與日本、新加坡、以色列等國相比最高可差至9.4倍,民眾使用水資源時未養成省水習慣,更在無形中浪費掉大量的水。


漲水費能幫助節水? 可參考台北市經驗

有人常將台灣用水量大與水價低廉畫上等號,若從IWA統計35國資料來看,台灣水費平均一度約新台幣10元,負擔率(平均每度水費/人均GDP)約16%僅次澳門,是世界倒數第二,確實便宜。水價20多年來雷打不動,每當台灣自來水公司想調漲水價,總會引起各界反彈。

 
這次水情告急,有人翻出台北自來水事業處2016年3月1日調漲水費後的統計資料,雖然台北市還是全台用水大戶,但平均每人每日用水量從2014年333公升,到2019年已減少至332公升,建議台灣自來水公司以量制價,課徵用水大戶更高的水費。

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年3月17日在立法院備詢的時表示,未來將依產業別制定差別費率,不過目前還在蒐集意見,最快明年實施。

別讓節水淪為口號 請你跟著這樣做

一、認明省水標章

包含洗衣機、省水馬桶、水龍頭等11類產品都有省水標章規格,以一段式省水馬桶為例,金級認證的馬桶每次沖水須少於4.8公升;普級每次沖水須少於6公升,和一般馬桶一次耗水12至15公升相比,至少省了一半以上。

二、十個馬桶一個漏

根據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調查,十個馬桶一個漏,且一天就會白白流掉一千公升以上的水,北水從2016年到府免費查漏,鎖緊馬桶、水龍頭、水塔,至少節約近88萬噸的用水。

馬桶漏水無色無聲很難辨識,檢查漏水可以自己來,只要在馬桶水箱加一點茶葉或墨汁等易辨識的顏色,看到馬桶泛起小漣漪,那就是漏水。

三、養成省水好習慣

經濟部水利署也統整出10大省水好習慣,擦車代替水洗一次可以省水180公升、盆浴改淋浴可省55公升、熱水前的冷水再利用可省9公升、用臉盆洗臉可省7公升等等,如果養成習慣,一週可減少2198公升的用水量。

養成節水好習慣,才能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面對52年來最少的降雨,除農業及工業用水的減量外,民眾平時省水觀念的養成亦十分重要。如避免長時間開啟水龍頭,或洗滌衣物時使用省水流程等,皆可大幅降低水的使用量,減緩缺水現象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