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起,台灣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至今科學研究對於萊克多巴胺的食安風險不明,使得各國開放程度不一。台灣2005年取消豬肉關稅配額,便已全面開放不含萊劑的外國豬肉進口,只是台灣進口豬肉量一直不大,這波開放,讓豬農擔憂成本較高的國產豬將面臨衝擊。


與豬肉相反,台灣牛肉自給率低,多半仰賴進口。2012年30月齡下含萊克多巴胺美牛開放,這些年,台灣民眾究竟吃下多少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牛?恐怕難以估計。因為衛生署(2013年改制為衛福部)強制規定商家標示原產地,但並不要求標示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此次萊豬開放進口,中央也將比照辦理,引發民眾、在野黨質疑。

1.什麼是萊克多巴胺?瘦肉精又是什麼?

瘦肉精是多種「乙型受體素(β-agonist)」的統稱,顧名思義,畜牧業者使用瘦肉精,目的在於增加動物含肉量,減少脂肪,以提升飼養效率。

常見的瘦肉精有沙丁胺醇(Salbutamol)、克倫特羅(Clenbuterol)、齊帕特羅(Zipaterol),以及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

萊克多巴胺原先被開發作為治療人類氣喘的藥物,但實際效果不佳,並未正式上市。後來專家發現將萊克多巴胺添加在動物飼料中,能提升牲畜肉量,因而作為飼料添加物。

至於沙丁胺醇與克倫特羅等,則因毒性較強、代謝週期長,且曾造成群體中毒事件,遭到各國政府更廣泛的禁用。2012年,台灣就曾爆發紐西蘭與澳洲進口牛肉遭驗出沙丁胺醇,引發食安風波。已故毒物科醫師林杰樑就曾表示,沙丁胺醇與克倫特羅即便健康的人食用,身體也無法負荷。

沙丁胺醇問題肉品 部分業者下架(2012/03/13)
本土豬驗出瘦肉精 沙丁胺醇更毒(2012/03/13)

2.萊克多巴胺並非暢行全球,各國如何規管?

2021年1月1日起,台灣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也在開放名單之列。美國牛肌肉的萊劑殘留容許值為0.01ppm,其餘部位未開放;美國豬的肝腎萊劑殘留容許值為0.04ppm,其餘部位則是0.01ppm。

至今科學研究對於萊克多巴胺的食安風險不明,使得各國開放程度不一,對於不同禽畜種類也有不同規範。

199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開放牛豬飼料中可以添加萊克多巴胺。至於目前得以使用或開放進口的國家,也有依照各食用部位訂定殘留標準。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也在2012年,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世界衛生組職(WHO)所成立的「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第62號報告訂出萊克多巴胺殘留標準。另外,當時CODEX針對萊劑殘留標準進行投票時,最終是以69票同意對上67票反對的結果,驚險過關。

但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對CODEX提出的報告有許多質疑,例如未有幼童、老人、心血管疾病等高風險族群的評估。基於這些疑慮,歐盟宣布不跟進CODEX標準,持續禁止畜牧業添加萊克多巴胺,也禁止含萊劑的肉類進口。另外中國、俄羅斯等全球約160國也都禁止添加、貿易。

各國在開放施用萊劑的程度也有所不同:目前僅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印尼開放牛隻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豬隻則較多,大部分美洲地區、大洋洲地區如澳紐,皆允許豬飼料可添加萊劑。

至於亞洲國家,南韓(2012)、香港(2016)、越南(2020)、新加坡(2020)等國家,基於貿易考量開放萊豬進口。日本也為了加入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於2005年開放美豬牛,雖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肉類進口,但國內仍禁止肉品添加萊克多巴胺。

為經濟開放美豬牛 日韓經驗可供借鏡

3.萊豬開放進口,那台灣豬可以添加萊克多巴胺嗎?

2006年,行政院農委會頒布農防字第 0951473111號行政命令,首度規範包含沙丁胺醇、特必林(Terbutaline)、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乙型受體素,為國內為禁止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供產食動物使用之毒害藥品。

2020年8月28日,總統蔡英文宣布放寬美豬美牛進口後,農委會便修正該法規,乙型受體素仍列為禁止國內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之藥品;但牛及豬於國外使用萊克多巴胺,不在規範之列。

修正條文將在2021年1月1日施行,因此即便美豬美牛放寬進口限制,台灣的畜牧業者仍然不能在飼料中添加萊克多巴胺。

4.元旦開放萊豬進口,但台灣早就買得到美豬?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2005年取消豬肉關稅配額,便已全面開放不含萊劑的外國豬肉進口,只是台灣進口豬肉量一直不大。

豬肉是台灣人大宗的蛋白質來源,據農委會統計,豬肉近十年盤據肉類供給量之首,直到2018年,才被家禽肉以些微差距反超前,但2019年仍保持每年每人36.84公斤的供給量。

台灣人愛吃肉,豬肉產值與自給率也高,2019年台灣豬肉自給率高達86.4%,年產量81萬9735公噸。至於進口冷凍豬肉,2019年進口量僅8萬4341公噸。其中以加拿大為最大宗,其次為西班牙、美國。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曾指出,台灣飼養豬隻每公斤成本價約60元左右,但美豬進口價格每公斤成本在30元到40元之間,可說是便宜將近一半。豬農擔心台灣豬肉在價格上完全沒有競爭力,屆時像是肉包、水餃等食品加工業者,或是餐廳、團膳業者一旦抵擋不了低價誘惑,就可能基於成本考量,而改用美國豬肉。


開放美豬 宜蘭豬農:衝擊恐更甚於口蹄疫

美萊豬即將進口 農委會砸百億基金安撫豬農

5. 2012就開放萊牛進口,有標示含萊克多巴胺嗎?

與豬肉相反,台灣牛肉自給率低,多半仰賴進口。根據農委會數據,2019年台灣本土牛肉產量為7千351公噸,進口冷凍牛肉為10萬2888公噸,相差近14倍。其中以美國為最大宗,其次為澳洲、紐西蘭。

2012年,馬政府拍板,2013年起30月齡以下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牛獲准進口,不過牛隻內臟與其他畜禽仍不能含萊劑。此後,美國牛肉進口量迅速成長,2019年美國冷凍牛肉進口量為4萬2009公噸,是2012年開放進口時的三倍。

但這些年,台灣民眾究竟吃下多少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牛?恐怕難以估計。2012年美牛政策拍板、2013年正式進口,衛生署(2013年改制為衛福部)強制規定商家、攤販強制標示原產地,即肉品屠宰國,但並不要求標示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此次萊豬開放進口,中央也將比照辦理,僅標示肉品產地,但並不強制要求標示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引發民眾、在野黨質疑。

為何無法標示萊劑?經濟部長王美花就曾直指與貿易談判有關。

2020年10月,經濟部長王美花,針對新增含萊劑美豬的貨品分類號列(CCC Code),赴立院進行專案報告,針對萊豬是否有增列新貨號必要性,王美花強調,政府不會針對萊豬增列新貨號,因為沒有任何一國,針對萊劑增列貨號,只會徒增貿易障礙,在WTO上會被挑戰。

而根據《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規定,進口肉品在台加工後,若附加價值率超過35%,便可判定為台灣製。民間團體紛紛提出質疑,加工品該如何落實標示?又中央有多少人力能夠加強稽查力道。


立委要求新增萊豬貨品分類號列 王美花:徒增貿易障礙

美萊豬明年開放 豬肉原產地須強制標示

美豬進口怎把關 立委、民團質疑稽查人力不足

2020年12月24日,萊豬9項行政命令通過,其中豬肉及含有豬肉可食部位原料的食品,皆須標明原產地。衛福部與農委會各自推出台灣豬標章,衛福部的可以自行下載,農委會的則要向主管機關申請。兩種標章,不同申請方式,引發朝野立委質疑公信力不足,批是「標章之亂。」

左為農委會台灣豬標章、右邊則是衛福部所推。(圖/公視資料帶)
左為農委會台灣豬標章、右邊則是衛福部所推。(圖/公視資料帶)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若張貼台灣豬標章卻使用進口豬,將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4萬至400萬罰鍰。


衛福部、農委會各推台豬標章 遭批「標章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