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力推含有晶片的新一代國民身分證(New eID),將在明(2021)年1月起小規模試辦、7月起全面換發,搶在2024年總統大選前完成換證。但即便換發在即,截稿前(10/20),內政部仍未公告 New eID 樣張,僅確認卡面上會印刷中文的「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多個民間團體,早從今(2020)年四月就發起「反對全面換發晶片身分證」連署,他們提出三項訴求:應保留「無晶片身分證」選項、進行修法和訂定專法以及設立獨立隱私保護機構,共有1800多位民眾和團體參與,名單中不乏中研院及國內頂尖大學的資安、法律學者參與,但民間的訴求,內政部至今皆無採納。

眼看內政部並沒有停下換發 New eID 規劃進程,民間團體在8月正式對內政部提出集體行政訴訟,由司改會林煜騰擔任9位義務律師團的召集人,聚集48位原告,希望透過法律程序,暫緩政府「強迫人民」換發新式身分證政策。

|延伸閱讀
質疑數位身分證侵犯隠私 內政部挨告

內政部規劃 2021年7月起換發

中華民國現行的身分證已經使用逾14年,New eID 原規劃在今(2020)年4到5月公佈正式樣張、十月全面換發。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印製設備延後來台,內政部已經調整到明年起1月到6月在新竹市、澎湖縣以及新北市板橋和中和區部分門牌整編戶進行試辦換證,民眾可以「自願」參與。而試行換發卡片數量,內政部尚未有預估數據。

根據內政部初步規劃,從明年7月起國人可全面換發,最遲在2023年底前完成全面換證。

民眾更「方便」,民間團體為何反對?

內政部長徐國勇就曾在官方臉書上說明,New eID 將串接智慧政府,卡面資訊欄位也比舊的身分證少,整合政府相關資訊,可以減少民眾辦理上的不便,讀卡快速登錄資料免除手寫,晶片資料也會加密保護,沒有「國家監控疑慮」。

十月初徐國勇在立法院備詢時,也強調「不管是用專法,或者沒有用專法,我們相關的法律在這裡,也已經足以來發行我們的eID 國民身分證」,部長認為,相關機關使用晶片的足跡,是可以被監督的。

|延伸閱讀
數位身分證明年7月全面換發 3縣市先試辦

對內政部提出行政訴訟的律師林煜騰很擔心,「方便大家都想要,但人民要拿什麼來換?」,他指出身分證依法的授權就是作為「辨識個人身分」,若要加入數位化、憑證和個資串接的功能,已逾越原本法律授權,政府就應該要修《戶籍法》。

林煜騰表示,司改會態度並非反對數位化,而是 New eID 使用缺乏法律授權——戶籍法是一個年代久遠的法律,其限制與規範是紙本卡片的思考。他舉例:「馬車時代的法律,沒有號誌、柏油路等規範,但隨著時代進步到電動車,監管的法規也會與時俱進,並且完善基礎建設」,面對身分證的數位化,戶籍法早就「無法負荷」。

當內政部完成換發 New eID 後,就會「宣告舊式身分證失效」,林煜騰指出,這代表民眾將沒有選擇被「數位化」,如果不從因舊證失效,國家賦予的考試、服公職、選舉、罷免、領取補助等各項權利,也將全面失效。

因此司改會認為,這次 New eID 換發,已經逾越《戶籍法》的規範目的、侵害大法官釋字第603號所保障人民的資訊自主權,會讓國人暴露在資訊安全風險之中,會與40多位民眾提出集體行政訴訟,其實是為了自保。

串接政府資料 民眾個資誰保護?

未來 New eID 會串接各個機構,但我國現行的架構,個資主管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電子簽章是經濟部管理,資安維護是政院的資安處。林煜騰批評政府根本是多頭馬車,未來恐會發生「內政部是製證發證機關,不管理應用;國發會不發證,但管理應用」,而且沒有獨立的監管機關,出問題民眾就會被機關之間推託,根本是「呼攏」民眾。

開放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柏鋒也提出警告,我國戶政系統已經出現多次個資洩漏問題,他自己也有家人是受害者,用含有晶片的身分證本身不是問題,而是我國雖有資安機關,卻沒有專責的個資保護主管機關。若不幸再次發生洩漏問題,民眾到底要找誰求助?

而台權會專員周冠汝表示,民眾應有「資訊自決」的權利,政府強推數位化的過程,不去積極告知民眾個資的風險,卻強迫國人使用。台權會的主張,內政部應要像健保卡一樣訂定專法,讓 New eID 有清楚法律授權,並設立保護個資專有的機構,周冠汝不解:「已經給政府十幾年的時間準備,但為何還是匆促上路?」

內政部回應,為尊重民眾的資訊自主權,已經放寬民眾選擇是否開啟自然人憑證的功能,若民眾有疑慮,而不願使用晶片功能,已規劃可使用戶口名簿影本或 New eID 晶片資料清單搭配 New eID 作為佐證資料。內政部也強調,會在2021年1月到6月試行期間,辦理賞金獵人競賽,來妥善資安問題。

|延伸閱讀

公視有話好說 明年換數位身分證!資安疑慮?隱私保障?

內政部已在今(2020)年3月公告「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辦法」,其中條文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召集至少九人的工作小組,但該小組的名單至今沒有公佈。李柏鋒認為,若政府想要說服人民,開放政府資料是最基本的,相關政策規範應該白紙黑字地寫出來,告訴人民是誰為政策背書,而不是將資料「神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