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定居中國的藝人黃安因不時發表挺中言論、舉報台灣藝人台獨,被人稱為「台獨剋星」。黃安2016年在微博舉報韓國團體「TWICE」的台灣成員周子瑜是台獨份子,讓當時16歲的周子瑜不得不在鏡頭前道歉,聲明自己是中國人,引發社會輿論。

但心愛中國的黃安,在周子瑜事件發生的同一年,搭乘醫療專機返台就醫,進行心臟繞道手術,健保給付超過新台幣40萬元。雖然健保署強調,黃安每個月都有繳健保費,依然止不住社會批評聲浪。

有鑑於此,立法委員林俊憲2020年3月提案修法,擬提高部分旅外國人健保費,被外界稱為「黃安條款」。

滿足民眾心理? 「黃安條款」幫助不大

現行健保制度將被保險人分為6類,像黃安一樣長期旅居國外的人,部分會被歸為「第六類」——無職業榮民或榮民遺眷家戶代表、無職業一般家戶戶長或家戶代表;這類人每月需繳健保費749元,相當於在國內月收入5萬多元的勞工需繳的保費。

今年3月,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召開記者會,建議在原先分類中新增第七類:月收入達新台幣18萬元以上,且長期不住在台灣的族群納為第7類,健保費從749元調升至最高1萬2千元。

然而,在網路出現不少支持聲音的同時,部分醫界和民間團體卻有不一樣看法。

「黃安條款」引發網路正、反論戰,贊成的民眾覺得高收入的旅外國人,有義務負擔更多保費;但反對者卻認為,制訂「黃安條款」作用不大,改變國人就醫習慣才是重點。

醫事行動聯盟發起人吳欣岱就在網誌發文,「真正浪費健保資源的,還是每天住在台灣,一個小毛病跑遍各大醫院,拿了十幾種藥卻愛吃不吃,一個醫生看不喜歡還要換一個醫生的人。而且這種患者,比黃安多了十倍不止。」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也認為,雖然黃安持親中立場,但他確實有繳保費,自然該受到健保保障。他認為修法會破壞健保精神,因此不贊成。

吳欣岱和孫友聯皆認為,國內「逛醫院」文化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遠比黃安花得多,修法更會影響不少在中國工作的台商。

健保「停保、復保制度」 被譏後門條款

除了高收入交低保費,健保法還有許多規定,被質疑讓旅外國人「鑽漏洞」,逃避健保負擔,其中一條就是「停保、復保制度」。

《健保法實行細則》第37至39條規定,預計出國6個月以上的民眾,可向健保署申請停保,在國外期間不必繳交健保費。返國後繳交1個月的保費,民眾隨即恢復健保資格,可以繼續享用健保資源。

舉例來說:台商阿明在2020年1月出發到中國,他預期在中國停留超過6個月,申請停保。2020年8月,阿明因為牙痛想回台就醫,到達台灣後,他只需繳1個月的健保費,即可使用健保。

健保署統計,近5年短期復保的人數大約有16萬到18萬人;回台復保後,12個月內再次出國停保的人數,也大約有7萬到9萬人。

健保署統計,近5年短期復保的人數大約有16萬到18萬人;回台復保後,12個月內再次出國停保的人數,也大約有7萬到9萬人 。(曾芯敏/製圖)
健保署統計,近5年短期復保的人數大約有16萬到18萬人;回台復保後,12個月內再次出國停保的人數,也大約有7萬到9萬人 。(曾芯敏/製圖)

停復保制度原先是為了方便出國留學、工作的民眾及駐外人員,但這個制度卻被許多專家、民間團體譏為「後門條款」。吳欣岱認為,這項規定為幾萬人開了後門,即便人不在台灣,不用繳稅也不用繳健保費,回台後只要繳1個月的健保費,就可以將台灣健保當成「吃到飽」。

另外,根據健保署統計,截至2020年7月為止,旅外積欠健保費的民眾約2.6萬人,積欠金額約5.8億元。

旅外國人可以維持每個月投保,或利用停復保制度使用健保,引起不滿聲浪,但健保入不敷出,旅外國人並非主要原因。

取消停保復保制度 杯水車薪救不了健保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在《旅外國人健保爭議之我思我見》一文中提到,以2017年為例,有8萬7990人「短期復停保」,其中5萬8904人曾使用健保資源,就醫率高達66.94%。不過平均每人繳納保費4928元,保費收入4.39億元;平均每人醫療支出4507元,醫療支出3.97億元,保費收入大於醫療支出。

李伯璋指出,每年保險對象因出國申請停保約23萬餘人,平均暫停繳納8個月保費;如果取消停復保制度,估計一年將增加約25億元保費收入。

如果取消停復保制度,估計一年將增加約25億元保費收入,但虧損多達400多億的健保而言,無異杯水車薪,幫助不大。(曾芯敏/製圖)
如果取消停復保制度,估計一年將增加約25億元保費收入,但虧損多達400多億的健保而言,無異杯水車薪,幫助不大。(曾芯敏/製圖)

然而,25億的保費收入對虧損多達400多億的健保而言,無異杯水車薪,幫助不大。修訂「黃安條款」、取消停保復保的規定,的確能增加健保收入,也能滿足市民的「心理訴求」,但比起修法,政府更應重新審視健保該如何改革,扭轉國人「逛醫院」文化,讓後代能繼續使用寶貴的全民健康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