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法第15、16、27條。(陳祖傑/製圖)
政黨法第15、16、27條。(陳祖傑/製圖)

從《政黨法》說起

民眾黨去年8月成立,就在今年一月初立法委員選舉奪下5席,躍升為國會第三大勢力。鋒芒畢露之際,卻傳出民眾黨因遲遲未舉行黨員大會,將面臨「滅黨」危機。

所謂的危機,源自於《政黨法》的規定。

歷時十七年完成立法的《政黨法》自2017年12月6日頒布,是為管理政黨活動所制定的專法。其中政黨法第15條、16條,對黨員大會權責及召開方式有相關規定:任何政黨以黨員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黨員大會至少每2年召開一次,同時需要二分之一以上的黨員或黨員代表出席,黨員大會之決議又必須有出席人數二分之一以上之同一行之。

但每個政黨成員人數不一,有些規模比較小的政黨如綠黨,其黨員數只有200多人,要動員一半以上的黨員出席大會並不難。不過對國民黨、民進黨等擁有2、30萬名以上黨員的大型政黨而言,要動員一半以上的黨員同時出席大會,會面臨很大的困難。因此《政黨法》明定各政黨「得依章程」透過選出黨代表出席大會,以滿足出席人數過半之要求。

連續4年未開黨員大會 將廢止備案

至於民眾黨之前一直喊的滅黨危機,是根據《政黨法》第27條規定:「政黨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廢止其備案:一、連續四年未召開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經主管機關限期召開仍不召開。二、連續四年未依法推薦候選人參加公職人員選舉。三、備案後一年內未完成法人登記。」

民眾黨已完成法人登記,也在首場選戰小有成果,上述唯有召開黨員大會的要求尚未完成。從2019年起算,若民眾黨在連續四年內沒有召開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且經主管機關要求限期召開後仍無法召開,民眾黨才會被主管機關內政部廢止其備案,也才將真正滅黨。

但是,民眾黨在昨(2)日已順利召開黨員大會,也就度過滅黨危機。

台灣民眾黨章程第8、11、12條。(108年11月21日通過版本)(陳祖傑/製圖)
台灣民眾黨章程第8、11、12條。(108年11月21日通過版本)(陳祖傑/製圖)

輕忽人數暴增 錯過選黨代表黃金時期

按理說,若各政黨都按規定,定期舉行黨員大會,那麼為什麼就獨獨民眾黨存在無法開成大會的困境呢?

關鍵在於黨員人數。依據民眾黨章程第11條規定,「本黨設黨員大會,每年召開一次,必要時得由黨主席召開臨時會。如黨員超過一千人,得召開黨員大會修改章程, 選舉黨員代表,召開黨員代表大會行使黨員大會職權。」

過去一年,民眾黨打著「免黨費、允許雙黨籍」的旗號,不斷吸收黨員壯大勢力;然而卻沒有把握人數仍在可控範圍的1000人左右時就召開大會,盡速選出黨代表。因此,如何短時間內動員數千名黨員出席大會,就成為民眾黨幹部最頭痛的問題。

民眾黨的總黨員數一直成謎,發言人蔡峻維昨(2)日表示,人數其實並不如外界所流傳的12000人這麼多,開始在盤點的時候黨員人數約11000人,扣除重複、資訊錯誤超過1500人,經7月30日舉行中評會認證過的黨員人數為8068人。

然而,確切的黨員人數是多少?黨員大會過後一天,蔡峻維的答案還是「盤點中」,但相信不會超過一萬人,因此不影響黨員大會的結果與合法性。只是對黨員人數的掌握度,亦象徵著對黨務系統的掌握度,以及未來在政治操作及打選戰上可運籌帷幄的空間與資源,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資產。

時代力量也是過來人

2015年創黨的時代力量,曾經面臨過和民眾黨類似的「滅黨」危機。成立初期,時代力量並沒有黨代表相關制度;在2018年,時代力量共有2238名黨員,所以當2019年要召開首次黨員大會時,同樣要面對數人頭的問題。

召開大會前的數個月,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及黨內重要人物曾多次在臉書專頁呼籲黨員參加大會,不僅發放禮物鼓勵黨員與會;對不能親自到場的黨員,黨團也要求他們填寫線上委託書,委託另一名黨員代理。

時代力量祭出這樣的獎勵和替代方案,成功動員618名黨員親自到場、575名委託其他黨員代理,才跨過參與人數門檻,順利舉行首次黨員大會;時力也在該次大會上通過黨代表制度之決議,逃過被解散的危機。

2019年,時代力量成功召開黨員大會,逃過被解散的危機。 (圖/時代力量臉書粉專)
2019年,時代力量成功召開黨員大會,逃過被解散的危機。 (圖/時代力量臉書粉專)
黨員大會前,時代力量製作文宣,呼籲黨員出席 (圖/時代力量臉書粉專)
黨員大會前,時代力量製作文宣,呼籲黨員出席 (圖/時代力量臉書粉專)

結論:雖度過滅黨危險 柯P總統之路仍荊棘滿途

儘管順利召開黨員大會,在政黨經營管理的第一課勉強及格,但民眾黨的未來,仍然充滿挑戰。

兩週後就要舉行高雄市長補選,民眾黨推舉的候選人吳益政,經過幾週努力,民調仍排在陳其邁、李眉蓁之後,選情不算樂觀。

加上外界一直認為,民眾黨成給目的,就是為了給黨主席柯文哲力拼2024總統大位時,政治資源的最大支撐;儘管首次征戰全國性大選,戰績亮眼,然而擺在眼前先有2022地方首長選舉,一個第三勢力的新興政黨,是否能撼動藍綠幾十年來在地方政治的耕耘呢?

同時,柯文哲治理台北市的成效是否可以複製到治理整個國家?錢櫃大火及建管處索賄疑雲、大巨蛋復工等問題都還待後續處理,而柯文哲自雙城論壇提的「兩岸一家親」、「交流總比斷交好」,是否符合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期望?走出藍綠之外,白色力量起家的政治路線取向究竟為何?是否能如柯文哲所喊出,開始第二波寧靜革命,都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