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日強降雨的影響,三峽庫區水位持續上漲,20日三峽大壩入庫流量增加至2萬6千5百立方米每秒,海事部門加強巡航,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中國央視主播沒有說的是,從6月2日開始到現在,這場暴雨不曾停過,重慶綦江面臨80年來最大洪水,高及胸口的大量積水湧入民宅,從空中望去泥水橫流,全中國26省、數千萬人被迫撤離家園,三峽大壩即將潰堤的傳聞也不絕於耳。

謠言追追追 三峽大壩真的岌岌可危嗎?

三峽大壩擋不住洪水的主要論述有兩點,一是從空拍照來看,三峽大壩和往常相比明顯變形;二是三峽大壩上游的水位接近137公尺,超過「防洪限制水位」2公尺。

關於「三峽大壩」變形的照片,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表示,三峽目前沒有結構問題,極微位移是正常情況,且三峽大壩變形的傳聞由來已久,每次官方都出面闢謠,但每年汛期來臨之際,三峽大壩結構是否穩固,還是成為網友最關心的議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曾在2019年釋出高分六號衛星的圖片,寫著「親測,三峽大壩沒毛病。」

用Google Earth功能觀察三峽大壩,會發現每一年三峽大壩的樣子都有些許不同,原因在於Google Earth的技術問題。(圖取自Google Earth)
用Google Earth功能觀察三峽大壩,會發現每一年三峽大壩的樣子都有些許不同,原因在於Google Earth的技術問題。(圖取自Google Earth)

台灣媒體大肆報導的「防洪限制水位」,則多被文字誤導。若從中國水庫設計來看,從下至上可分為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設計洪水位、校對洪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是指汛期來臨前,水庫蓄水量的上限,所以並非超過防洪限制水位,水庫就有潰堤風險。換句話說,「防洪限制水位」只是三峽大壩面對汛期的備戰狀態,而非最後防線。

「防洪限制水位」是指汛期來臨前,水庫蓄水量的上限,以因應汛期的大雨。(公視製圖)
「防洪限制水位」是指汛期來臨前,水庫蓄水量的上限,以因應汛期的大雨。(公視製圖)

6月有29天都在下雨 從數字看中國水患

根據中國長江水利委員會「2020長江汛情簡報」的資料,6月長江流域總降水量為217mm,降雨量偏多且高於平均值;長江流域6月降雨次數偏多,共有7次大規模降雨,平均一次降雨過程持續時間約為4.1天,換句話說整個6月只有1天沒有下雨,這也是今年水患嚴重的主因。

受到強降雨影響,長江水利委員會也宣布「長江2020年第一號洪水」已經形成,烏江、長江上游三峽庫區、城陵磯河段發布洪水藍色預警(水位接近警戒水位,或者洪水可能對社會交通、農業生產和人類活動帶來影響。)三峽大壩所在地湖北省估計有198.21萬人受災、3人死亡,直接損失達人民幣28.82億元(約新台幣121億)。

長江流域洪災造成嚴重災損,湖北省更有3人因此死亡。(美聯社提供)
長江流域洪災造成嚴重災損,湖北省更有3人因此死亡。(美聯社提供)

如果從台灣教科書學到中國的地理來看,長江流域氾濫一直都是中國難解的課題:1931年長江水患2800萬人受災、14.5萬人死亡,腐屍塞滿街道;1954年長江洪災,武漢全城遭水困3個月,對外交通中斷。若從1152年至1998年來看,平均每10年長江流域就會發生大規模的水患。

但是今年三峽大壩的真正考驗還沒到,中國常用「七上八下」形容長江汛期,7月下旬到8月上旬才是汛期的最高峰。

三峽大壩如果潰堤 中國人口直接減半

三峽大壩的建築計畫,最早可見於國父孫中山的《建國方略》,歷經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時期的規劃,終於在1992年3月16日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在第7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興建三峽工程議案》,並獲得壓倒性的支持。

經過十幾年的工程、挖掉18座山頭,耗費2794萬立方公尺的混凝土,建出高185公尺、寬2309公尺的三峽大壩。時任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組長潘家錚宣稱,三峽大壩「水沖不毀、地震不垮」,號稱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里程碑。但與此同時,民間也傳說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水壩,壩體有裂縫、豆腐渣工程的傳言不脛而走,但很快這些雜聲都被「消音」了。

中國稱三峽大壩為世界水利工程的里程碑。(美聯社提供)
中國稱三峽大壩為世界水利工程的里程碑。(美聯社提供)

各大媒體報導,三峽大壩如果潰堤,屆時將水淹6億人口,把上海變成「海上」。旅居德國的中國水利工程專家王維洛認為,因為設計時低估暴雨的威力,溢洪道設計過小、施工不良、人為疏失等3大因素,三峽大壩一直都存在潰壩風險,潰壩之後,大壩上游將成為一片死城。王維洛建議中國,「三峽大壩必須拆,遲拆不如早拆」。但拆除三峽大壩以後,長江流域水患問題仍然待解,沒有人能預測拆好,還是不拆好。

影視劇《一把青》有一幕,眷村的小太太們聽著新聞廣播,淡淡地說「現在新聞要倒著聽」。隨著年初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吹哨者李文亮被迫消音,讓大家在看中國官媒新聞時,總是帶著幾分懷疑。三峽大壩能擋著「下好下滿」的洪水多久,沒有人說得準,只能期待水漫中國的最壞狀況不要發生。

搜救人員帶著搜救犬,沿路尋找是否有受困水中的民眾。(美聯社提供)
搜救人員帶著搜救犬,沿路尋找是否有受困水中的民眾。(美聯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