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經23年努力,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終於審查通過,台灣(台、澎、馬,不含金門)從口蹄疫疫區除名,台灣豬肉將可恢復出口。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第一時間打電話與總統蔡英文報告,總統也在臉書宣布這個好消息,配上超萌的仔豬照片,宣告將推動豬肉出口談判,為台灣豬豬產業打開市場。

「口蹄疫風暴震撼全台 十縣市為疫區」斗大的標題,配上堆積成山的死豬照片,佔據民國86年3月報紙頭條,當時全台灣20縣市都有災情,國內豬價一夕崩盤,一公斤豬肉從50多元跌到只剩個位數;出口掛零,1700億元商機化為烏有,最大的主因就是走私猖獗,豬隻活生生的運進國門,卻也將口蹄疫病毒帶進來。

口蹄疫病毒潛伏期從1天到一、兩個星期不等,豬隻一旦感染發病,病毒就會以一天4億顆的驚人數量,隨風及空氣傳播。歷經口蹄疫的豬農,晚上睡覺時仍能隱隱約約聽到豬隻的啼叫聲,那場夢魘持續20多年仍未淡忘。

為了重返非疫區,農委會開幾百場講習會,呼籲農民配合施打疫苗。疫苗注射率要達95%以上,超過85%豬隻產生抗體,才能阻斷病毒傳播,接下來才能停止施打疫苗(俗稱拔針),台灣曾在民國98年宣布拔針,卻以失敗告終,只好重頭再來。

如今台灣豬肉從口蹄疫疫區除名,但國際市場還沒打開,讓豬農憂喜參半。

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豬肉目前在養量是551萬頭,和口蹄疫爆發前少了將近一半,光是去年就從國外進口8萬噸豬肉,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副理事長康富戶就擔心地說:「如果(豬肉)進口量比出口的量多很多,這樣豬農打擊更大,希望政府要調節進口數量。」如何調節台灣豬肉進出口的數量,成了政府接下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