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身為同性戀,覺得很對不起照顧我的爸媽」、「我從小就知道我的性向,我一直覺得很辛苦」,擁有152萬人次訂閱的Youtuber「黃氏兄弟」成員瑋瑋,在鏡頭前不斷落淚,和媽媽感性告白,卻也點出同志族群對性向認同的困難。

或許你不認識「黃氏兄弟」這兩個大男孩,他們在Youtbe擁有極高人氣,外型帥氣、頻道主打天馬行空的創意,例如搭建巨大泳池、超長流水素麵等等,更走進各個校園,當一日學生,展現每一所學校的特色,養出一票死忠「黃豆(黃氏兄弟粉絲的稱號)」,這對兄弟也常跨足公益,希望為網友帶來正能量。

「黃氏兄弟」瑋瑋拍照響應兒童家暴防治。(圖取自黃氏兄弟臉書)
「黃氏兄弟」瑋瑋拍照響應兒童家暴防治。(圖取自黃氏兄弟臉書)

但日前有週刊登出瑋瑋與男子在交友平台的對話,23歲的瑋瑋在猝不及防的狀況下「被出櫃」,多家媒體立刻跟進報導,「黃氏兄弟」瞬間登上Google熱搜榜,雖然經紀公司第一時間沒有回應,但黃氏兄弟的頻道,不久後上傳一支「關於報導,我想與家人說」影片。

影片中瑋瑋打給媽媽,不斷哽咽地訴說自己發覺性向後的恐懼,「我現在的職業,我的事情,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好像都必須向社會大眾交代我的事情一樣,我做了錯的決定,現在有很多媒體都在報導我的事情,讓我的壓力很大。」

但黃媽媽輕聲地安慰道,「你有沒有想過,我早就知道了?」、「我剛開始是比較難接受,但不管怎麼樣,你就是我兒子,你一直一直都是我很驕傲的兒子。」

出櫃的勇氣

根據瑋瑋在影片中的自述,他在高中畢業前夕就曾和全班同學出櫃,希望讓同學知道,即使未來遇到同志,千萬不要因為性向而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但當瑋瑋被媒體出櫃時,他卻哭得不能自已,「我被迫要公開自己的性向的時候,我突然感覺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好像我做了一件見不得光的事情。」但瑋瑋還是強調,「我並不是包裝出來的,我一直希望我的能力,能帶著很多面臨低潮的觀眾走出去」。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教育推廣部主任許欣瑞表示,每位同志從意識到自己的性向開始,就陷入「風險評估」和「身分管理」的無限循環當中,長久以來累積的壓力,當「被出櫃」的那一刻起就隨之爆發,導致瑋瑋即使處在家人支持、網友力挺的相對友善環境,仍被世俗壓得喘不過氣。

身為同志不需要道歉

「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蔡依林〈玫瑰少年〉的這句歌詞,撫慰許多人的心。根據中研院《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台灣同性戀與雙性戀的比例,約占總人口15%。性向的成因可能雜揉先天與後天的因素,導致許多同志,乃至親人都想問「為什麼?」

但就像瑋瑋在影片中所說的,就是因為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才讓世界變得不同。不過瑋瑋卻因為自己的性向,覺得自己帶得身邊的人困擾與麻煩,向社會道歉,許欣瑞坦言:「這是相當讓人不捨的。」

「不管是性向或是性行為,都是個人極為隱私的事,不該被人放在陽光下檢視,週刊這次真的是踩了紅線。」雖然週刊在輿論群起攻之後撤下報導、道歉並強調「絕不再犯」,但將身處櫃子裡的同志,強行拖出櫃子外,宛如另類的暴力行為。

面對社會中可能存在的不友善,許欣瑞認為同志可先建立屬於自己的「安全網」─先了解身邊哪些人對同志友善,當因性向遭遇困擾時,可成為壓力的宣洩口,避免哪天「被出櫃」以後孤立無援。出櫃後若遇到霸凌,也可以尋求適當管道協助。

最愛最難說出口

對於同志來說,最難面對的關卡,莫過於是面對父母出櫃。所以父母往往都有種「為什麼我是全天下最後一個知道的人?」或許就像瑋瑋一樣,因為愛太深了,所以反而很難向父母坦承。

許欣瑞就自己遇到的許多個案分享,父母難以接受兒女同志身分的原因很複雜,可能是自責(以為教養方式有誤)、憂慮(孩子屬於社會少數,被欺負了怎麼辦),或是刻板印象(同志容易得愛滋),此時可以好好與父母溝通,化解父母的憂慮。若父母還是難以接受,改變策略「以時間換取關係變化」,長則3-5年之間,親子關係或許能達到一個平衡。

同婚通過然後呢?

同婚通過後,社會對同志的歧視與排斥,有沒有明顯的改善?許欣瑞說,推動同志婚姻合法化的過程,就宛如一場大型的社會對話,它沒有明顯地改善同志處境,卻擴大社會對同志的討論空間,「不能接受的、保守的,還是一樣排斥,但同志這個議題,終於可以被拿出來討論了。

【延伸閱讀】

燦爛時光會客室—玫瑰少年逝世20年 台灣真的性別平等了嗎?

誰來晚餐?吃一頓飯,認識女同志共組的家庭

同婚合法滿週年 其實他們還有一個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