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上午,在親友的簡訊中醒來,「上海是不是要封城了?」

那是春節返滬隔離後的第十天,也是我跟這座城市按下暫停鍵的天數。該正常上班的時間,變成在家打掃,自理三餐,思考公司下一步。2020年1月,春節之前,店裡業績優異,使我和團隊滿心歡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今年是我在滬的第十年,在大陸的第十二年,將步入中年的我,看到早先搶灘的台商和台幹在陸置產,在好的工作中提前退休返台;年輕的一輩臺灣人,與同儕競爭,入境隨俗。曾經以來自臺灣的優勢,我早年經歷過,如今是一介經營小生意的臺灣人,幾年前在臉書「炫耀」過,有朋友還會說我們是「臺灣之光」。

然而,2月10日也是中國大陸國務院推遲春節後開工的日子,實際上落實管制更加嚴格,復工的申請只有極為少數通過,絕大部分還是在家開工,等待隔離14天的日子。街上的餐飲原本沒有百分之百的歇業,現在倒是被貼上「疫情期間,暫停營業!」 。這座城市如同上週一樣,安靜抗疫,實際回滬人潮開始,但街頭更是寂靜詭異。

上海是一座從市井小民到國際友人辛勤努力奮鬥的城市,儘管生計於此,非常時期,自我隔離,不做生意,不隨便添亂,是生活在上海的人守護它的方式。

當日我的電視盒到了,多年來不在台的我,也有充裕的時間瞭解海峽另一端的消息,對比是否有消息上的差異,開通的那一刻,剛好是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發佈記者會說明陸配之子女不得入台,也同時瞭解了來龍去脈在接連三天的政策變化。

記得年初參加一個2020年全球趨勢的相關會議,提及影響全球經濟波動之一的是所謂的民粹主義。武漢肺炎疫情,因李文亮醫生的辭世,按捺不住人民的情緒,在各種平臺的伸冤與發聲,更少見全世界與大陸人民一致為吹哨人哀悼,可能也因而改變了湖北省政局的調動。而陸配子女不得入台,因先前網民留言擠爆總統府和行政院臉書,解釋國籍選擇之因改變了陸委會原先的決策。我在想那些同我一樣在異鄉工作,結婚生子,曾經的臺灣之光,如今應該被貼上是「誰叫你要賺人民幣的標籤吧」?!

電視機上的節目,描述著武漢疫情,中國大陸媒體和自媒體發佈的新聞,加上網民的評論,與新聞台各自立場的見解,居然成就了一則又一則的新聞或政論節目的議題,也難怪了親友詢問上海封城之事。我的手機和筆記本追著復工的時間點,免租期的可能性,居住社區附近是否有新的確診案例,更多的時候是研究各行各業在不能實行線下生意後,線上可執行的商機,以為街上的行人不在,其實雲端的紅海已在搏鬥。每天醒來依然期待疫情的轉機,每天醒來又感到見不到底,然而可以確認的是,疫情期間,在大陸很多競爭先開始線上進行和醞釀,緩緩的等待這座城市再回到昔日的繁華和往日的次序。

如今2月底的上海,公司行號已復工,不管是到公司工作或是在家居家隔離上班,企業主都已找到自己復工的模式。雲端會議,不論效果如何,至少已讓員工忙碌,各種百態。政府鼓勵製造業迅速復工,加緊作業,達到業績,獲得補助。對餐飲業的控管,外賣全然開放,在店消費的人流控制,著重員工的健康狀態及隔離時間的追蹤登記,娛樂相關服務產業的放寬則是象徵能回到往日生活的最後一條線,畢竟在自律又文明的上海,政府和人民有著不可言喻同心協力的默契。

許多報導和調查指出,基於非典時期的經歷,人們將會有報復式的消費行為產生,然而即便政府出臺保障中小企業復甦的政策權益,落實執行仍有不同解讀,能等待到所謂報復式的經濟形態出現,還考驗著中小企業主的智慧與機會。回看電視機裡臺灣的新聞節目,報導已轉向日本和韓國的疫情發展,微博上的頭條熱搜漸漸不再是疫情的消息,最多的是湖北和武漢的疫情更新,這場全人類面對的風暴已經離開中國了嗎?也許是身處「強國」的我們,該小心翼翼面對百廢待興的時刻了吧!?

#作者李譜,現居上海,從事餐飲及健身業的台商

#圖為作者提供,為 2月7日徐家匯地鐵站夜景 

#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