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才剛迎來法國黃背心運動一周年, 12 月 5 日法國人又因為不滿總統馬克宏的退休金新制而發起了全國性大罷工,讓法國交通網陷入一片大混亂。回顧今年,自香港反送中運動開端,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抗爭潮,每隔幾日就會看到一個國家的人民走上街頭。究竟是什麼風將這股革命之火吹向了世界各地,反送中事件又在這些遍地開花的示威活動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延伸閱讀:【公視新聞】|法國工會大罷工 抗議馬克宏年金改革)
一、民主最大:我們不要一個獨裁的政府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總統莫拉里斯是拉丁美洲在位最久的國家領導人,他無視憲法規定總統只能連任一次的規定,在位整整 14 年。 2016 年時他試圖修憲延長總統任期,遭國民公投否決,沒想到最高選舉法庭以公投與莫拉里斯的參政權牴觸為由,宣布公投結果無效。
今年 10 月的總統大選當中,莫拉里斯本應與他的對手梅薩進入第二輪投票,沒想到最高選舉法庭卻在最後將結果「髮夾彎」,宣布莫拉里斯直接勝選。人民強烈質疑選舉舞弊,批評莫拉里斯戀棧權位、踐踏民主,走上街頭激烈抗爭,發動全國性罷工,嚴重影響玻利維亞經濟。抗議延續了三週後,莫拉里斯宣布辭職下台。
裝著玻利維亞示威者遺體的兩座棺材。圖/AP
俄羅斯
俄羅斯今年也相當不平靜, 3 月時政府緊縮網路政策,民眾擔心俄羅斯將會形成資訊鐵幕、與外界隔絕,甚至藉由資訊管控來打壓異議人士,當時就有 1 萬多人上街抗議。而 6 月時由於當局以莫須有罪名,逮捕揭發官員貪腐弊案的記者,民眾也為了維護新聞自由再度走上街頭。
更大的衝突發生在市議會選舉前夕,由於蒲亭政府強制取消多名反對黨與獨立參選人的參選資格,引發連續數個星期的反政府示威。群眾求公平選舉,結束獨裁政府,示威者佔據莫斯科市中心多條街道,口中高喊「沒有普亭的俄羅斯」、「普亭下台」、「我們要自由選舉」等口號。本次集會突破 6 萬人參與,是 2011 年抗議選舉舞弊以來,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
俄國警方從7月底示威爆發以來,已逮捕超過2500人,不少參與示威的民眾被警方痛毆。圖/AP
二、民生經濟:同塊土地上的貧富距離
智利
智利一年兩度調漲地鐵票價,引來學生領頭抗議,後來演變成大規模示威,逼得政府不得不取消主辦亞太經合會APEC與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是 1990 年智利民主化以來最嚴重的抗爭。過程中警民衝突激烈,有示威者在地鐵站縱火、燒公車,警方則以水砲車、催淚瓦斯驅離民眾,造成至少 20 人死亡、 1000 多人受傷。
智利是拉丁美洲貧富差距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超過一半的勞工月薪僅 562 美元(約新台幣 1 萬 7175 元),加上物價不斷上漲,民怨早就積蓄已久。示威者認為智利憲法沒有確保國家負起教育和醫療的義務,要求改革憲法。一個月後,智利政府宣布將草擬新憲法,並在明年( 2020 )年舉辦公投決議。
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一名示威者以滅火機力抗向智利警察的水砲。圖/AP
黎巴嫩
黎巴嫩近年來經濟陷入嚴重危機,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該國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位居世界第三,為 150 %,青年失業率已經達到 37 %,而整體失業率為 25 %,幾乎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而引爆 10 月份示威的導火線,是因政府擬針對WhatsApp等社交媒體的通信服務,以及煙草、汽油等項目收稅。後來的訴求又逐漸擴大到反政府貪污、要求經濟改革等。示威活動導致學校停課,銀行關門,主要道路封閉,儘管政府緊急停徵通訊稅也難息眾怒,抗議持續二星期後,總理哈里宣布率領內閣請辭。
群眾聚集在首都貝魯特的里亞德索勒赫廣場,揮舞著黎巴嫩國旗不肯離去。圖/AP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的總統杜克僅上任一年,國內就爆發歷史上最大的罷工。杜克除了因為年金改革、薪資調降政策盡失民心,也因為政府對高等教育撥款的承諾跳票引發學生不滿,學生們從 10 月底以來就數度上街抗議。直到現在都還在持續中。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政府至今無法擺平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的殘留武力。哥倫比亞政府與鼓吹馬克思左翼共產思想的FARC,進行了超過半世紀的內戰,平民死傷無數,直到 2016 年 11 月雙方簽訂和平協議後才宣告停戰。然而杜克上任後,卻未強力維護此協議中的條款,讓革命軍力量又再次動用武力,超過 500 名社會領袖與維權人士喪生,民眾痛批「這是政府漠視和平協議的結果」。(延伸閱讀:【公視新聞網】教育體系腐敗哥倫比亞學生上街示威)
哥倫比亞群眾上街要求杜克進行稅制改革,並充分執行哥倫比亞和平協定。圖/AP
伊拉克
伊拉克雖然兩年前結束了與IS伊斯蘭國的內戰,但經濟仍無法改善,官僚貪腐問題嚴重,導致失業率攀升,健保體系崩潰,連基本的電、水、醫療、民生基本生活需求都無法提供,民不聊生埋下了這次示威的種子。
巴格達的示威抗議以 2003 年海珊下台後成長的年輕世代為首,以臉書發起動員走上街頭。然而總理馬蒂隨即宣布首都無限期宵禁,切斷網路,禁用臉書和WhatsApp,並在在初期就採取武力鎮壓,以實彈射擊民政, 5 天內就有超過 60 人受傷,上千人死亡。
民眾因此更加憤怒,示威從首都擴張到南部城市,訴求從反貪腐與低失業率,擴大為對政治和宗教階層的全面性不滿。這也是自推翻海珊獨裁政權以來,伊拉克面臨最大、最複雜的挑戰。
伊拉克示威者在牆上畫壁畫,並以阿拉伯文寫上「十月的革命」。圖/AP
三、國家主權:新一代的國族認同衝突
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
加泰羅尼亞原是隸屬於西班牙的自治地區,曾經舉辦過二次獨立公投, 2017 年那次更是有 91 %的選民支持加泰隆尼亞獨立,該年雖宣布成立加泰隆尼亞共和國,但未獲西班牙承認。今(2019)西班牙法庭更是將當初發起獨立公投的領袖全部判處重刑,引發群眾憤慨,大批群眾佔領巴塞隆納國際機場,抗爭持續超過半個月。
加泰隆尼亞是否脫離西班牙成為獨立國家,或是維持現狀並爭取更高的自治權,在當地造成鮮明的社會對立。最近 5年來各家媒體或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雙方的支持度互有領先,但當地行政和立法機關以獨派領袖佔了多數,與西班牙中央政府關係緊張。(延伸閱讀:【公視新聞】 加泰隆尼亞12獨派領袖 遭判煽動叛亂)
巴塞隆納街頭,14號入夜後示威人潮依舊不散,群眾高舉手機燈海,高唱獨立歌曲。圖/AP
四、人權:拒當次等公民
墨西哥
今年墨西哥的女性比以前更頻繁地上街,譴責墨西哥性暴力的亂象。由於警察性侵、輪姦少女的事件層出不窮,連公權力都無法保護人民,女權團體在 8 月以及 11 月在 25 日為「國際消除婦女受暴日」時,率領大批群眾走上首都街頭,要求政府改善墨西哥女性的處境。但有部分激進人士行為失控,以縱火和砸毀玻璃等手段洩憤,結果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女性受暴情況最嚴重的國家,根據聯合國統計,在這裡每天平均會有 9 名女性遭到殺害,官方統計今年 1 到 5 月就有超過 1100 名女性遇害。
在墨西哥,殺害婦女似乎有越來越普遍的徵召,而且兇手常常不會受到懲罰,讓女性的生活每況愈下。圖/AP
美國阿拉巴馬州
美國阿拉巴馬州今年通過全美最嚴格的禁止墮胎法案,除了幾乎全面禁止人工流產,執行墮胎的醫生最高可處99年徒刑,引發社會嘩然。更諷刺的是,投下贊成票的 25 位參議員皆為白人男性。
當地的學者表示,這項法律只會衝擊社會最貧窮最弱勢的人,中產階級和富有的婦女可以離開本州去別的地方墮胎,但是貧窮的、特別是有色人種移民最沒有自主權去決定自己要不要生育。
不過墮胎法令通過後,美國人權團體立刻向地方法院提出違憲訴訟,而阿拉巴馬聯邦地區法院也裁定這項禁墮胎令違憲。(延伸閱讀:【公視新聞】 美阿拉巴馬州通過墮胎禁令群眾上街示威)
五、革命之火:貪官致民不聊生
2019 年下半年,抗議活動在中南美洲各國連環爆,原因大多是對於領導人未能應對經濟不景氣、物價上漲、高失業率、公共服務不佳以及腐敗感到憤怒。這些國家大多因為戰爭或是傳統勢力而遺留下病態的社會結構,貧富不均存在這些國家已久,大多數的勞工與學生生活貧困,可能連基本的生活都有困難,卻還要遭政府不斷地以擴充國庫之名,加稅或刪減補貼預算,滿肚子氣得老百姓一觸即發。
這一波抗爭潮中站出來的大多是 20 至 40 歲的年輕人,他們沒有經歷過上一代所經歷的事(如戰爭或政權交迭),比中老年人更厭惡傳統派系這一套,對於不公的社會以及看不到的未來感到絕望。
無領袖的網路串聯行動 社運新模式
我們可以發現今年的抗爭普遍有非政黨、無領袖、去中心化的特徵,這跟網路與社交媒體普及化有很大的關係。策動者可以在網路串聯夥伴,並快速地傳達活動相關資訊,讓政府防不勝防。這使得動員大量的人群,不再是政黨、宗教團體或大型組織的專利。
例如伊拉克就是以臉書動員,雖然當局後來禁止使用臉書和WhatsApp,並且切斷網路服務,但是抗議群眾改用可加密的Telegram互通訊息,並持續以手機紀錄下抗爭過程,再透過VPN翻牆等方式,將第一手訊息散播到全世界。黎巴嫩也是利用WhatsApp串聯各地的革命勢力,需要支援或醫療服務時,就在群組上協調。
香港反送中的影響與啟發
社群媒體無遠弗屆,一個國家的抗爭事件往往也會影響、刺激其他國家的人民,甚至啟發他們也走上街頭。許多人認為今年的抗爭潮是受到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啟發,比方說加泰隆尼亞的部分群眾就仿效香港抗爭者包圍機場及破壞鐵路設施的作法,許多策略也是參照香港經驗所發展出來,再者,香港人鍥而不捨的精神也確實給了其他國家示威者打了強心針。
不過也有人認為中南美洲的示威潮,主要是受到從年初就開始的委內瑞拉推翻總統革命影響,動亂持續了好幾個月,也相繼影響到厄瓜多、玻利維亞、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等鄰近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