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大選本週六登場,你決定好心目中理想的候選人了嗎?村里長是最貼近你我生活的基層政務工作者,舉凡「燈亮、路平、水溝通」到社區長照與防疫工作,他們通通得一手包辦。

「好里長」須要具備哪些條件?是資歷深、人脈廣還是辦事有魄力?比起鄰里間熟知的老里長,年輕新人往往得面對「年紀太小」、「不懂人情世故」的質疑。不過,里長的角色或許不一定得符合傳統想像,只是個「社區工具人」而已。

事實上,過去8年裡有越來越多青年投入里長選舉,對他們來說,里長的職責不只有社區大小事,而是從改造鄰里出發,最終達到「改變政治」的理想。這樣的途徑會遇到哪些困難?里長工作的現實和當初的想像,又有哪些落差?

不懂人情世故?年輕里長行不行

號稱「最美里長」的新北市永福里候選人陳紫渝,今年24歲,堪稱是今年青年選里長的代表人物。她從小看著當「里長伯」的爸爸處理鄰里大小事,這次決定接棒上陣,並意外在社群平台上爆紅,讓今年的里長選舉博得不少關注。

她的對手是已連續當選3任的里長,因此壓力不小,「其實年紀輕主要是事實,但期待大家給我機會去證明我的能力。」陳紫渝受訪時坦言,宣布參選後,確實聽到不少對自己年紀和能力的質疑,但也唯有當選,才會有機會向里民展現實力。

新北市永福里里長候選人陳紫渝年僅24歲,因投入里長選舉而意外在社群媒體上爆紅,成為今年地方選舉的熱門話題之一。(攝影/李金龍)
新北市永福里里長候選人陳紫渝年僅24歲,因投入里長選舉而意外在社群媒體上爆紅,成為今年地方選舉的熱門話題之一。(攝影/李金龍)

不只選舉競爭有難度,選後面對鄰里庶務和樣態各異的里民,年輕里長確實得具備實力和高度抗壓性。台北市文山區華興里里長陳峙穎,2018年參選里長時年僅25歲,當時他的對手是資歷超過30年的老里長,當年能夠順利當選,他直言最主要的因素是「里民想要改變」。

「老里長如果做得還不錯,其實要挑戰不容易,不是說年輕新人就一定佔優勢。」陳峙穎當年在選前積極和里民溝通,最終以300多票險勝,不過他也坦言,更大的挑戰反而是在當選後。

投入里長的工作若只是一頭熱血,恐怕難以勝任。陳峙穎解釋,這是因為里長的工作包含各種公私領域的業務,要懂得找到對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同時,里長要和公務單位及不同年齡層的人溝通,甚至要幫忙民眾之間做協調,種種事項都在考驗里長的危機處理能力。

陳峙穎也不諱言,很多時候處理公務會讓情緒很「阿雜」,疫情期間甚至有民眾因不想排隊染疫,委託里長幫忙排口罩、排快篩,當時雖然備感無奈,但秉持服務里民的精神,還是天天到藥局門口報到。

里長聽起來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為什麼還要繼續競選連任?陳峙穎說,自己把這個工作當成「志業」而非職業,「我想里長是推動社會進步的起點,總要有人付出和服務,不然生活就會一成不變。」

台北市文山區華興里里長陳峙穎(右),2018年投入里長時年僅25歲,當年一舉打敗資歷30年的老里長。(攝影/李金龍)
台北市文山區華興里里長陳峙穎(右),2018年投入里長時年僅25歲,當年一舉打敗資歷30年的老里長。(攝影/李金龍)

從村里長開始的青年參政之路

事實上,年輕人投入里長選舉不是新鮮事。自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台灣社會掀起青年參政風潮,當時參選基層里長成為學運青年投入政治的敲門磚,新北市湖興里里長郭書成就是其中一位。

「台灣從政的路徑不多,要嘛跟政黨,要嘛當助理,自己參選議員的話又得花好幾百萬,實在沒有那樣的財力。」郭書成坦言,當年身邊自治圈的朋友想從政,多數還是「走老路」,選擇里長這條途徑的人不多;自己則是將過去4年和未來有機會持續的下個任期,當作一場為期8年的基層參政實驗,「這個模式到底行不行得通,其實我也很好奇。」

如何用一句話形容里長的工作?郭書成說,是痛苦但有辦法實現理想的地方。這4年擔任里長,有高達9成的時間在處理里民的陳情,真正有辦法實踐政見和推動公共事務的時間只剩不到1成。這些現實面對於郭書成來說是衝擊,但也不會令他就此想放棄。

「如果我成功了,就代表參政不需要直接進政黨,也不需要當助理,而是可以選擇一個有自主性的地方去發揮,這些經驗或許都是有價值的。」

新北市汐止區湖興里里長郭書成受太陽花運動啟發,在2018年投入里長選舉,開始基層參政之路。(攝影/李金龍)
新北市汐止區湖興里里長郭書成受太陽花運動啟發,在2018年投入里長選舉,開始基層參政之路。(攝影/李金龍)

郭書成的辦公室放著幾本「政治傳播」和「競選策略」的書籍。他說,自己當年在競選里長是有策略性的:什麼時間點開始進行競選活動?該以什麼形象和打扮出現在里民面前?甚至拜票該站哪、從幾點開始站路口才可以達到最佳「有效轉換率」,各種細節都有經過縝密的規劃。

今年郭書成競選連任之際,和實現會社合作推出「獨立村里長學院計畫」,製作《村里長使用手冊》、拍攝影片和辦理工作坊,手把手教有意參選的青年如何選舉。

在這次「獨立村里長學院」推出的10位候選人當中,年紀橫跨29至40歲。實現會社總監王時思認為,青年參政不限於年紀,而是在於心態,「新世代」和「新觀念」的投入才是重要。過去鄰里間可能有許多陳年問題,源自於時任村里長未能有效解決,有了新人的投入,反而能夠「以新方法解決舊問題」。

不過,想從基層創造新政治,會不會太過理想化?王時思認為,「真正民主的意義,就是從自主決定身邊所有的事物開始。」村里長的角色和民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社區中小至一棵路樹要不要移除,大至是否規劃一座里民活動中心,這些議題不只有賴里長推動,更重要的是里民自主加入討論、共同參與。

「我們對村里長最初的想像,就是民主『由下往上長的樣子』。」因此如何定義村里長計畫的成敗,王時思認為,當有更多人願意留在自己的土地耕耘,願意用新的方法、更民主開放的方式來共同決定地方事務,那便是基層參政最成功的樣貌。

實現會社總監王時思。(攝影/李金龍)
實現會社總監王時思。(攝影/李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