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是為了讓在都市生活的人有更舒適的環境,但是在分隔島上綠化,恐怕有違「為安全而設置」的初衷。駕駛一般開車的情況下,前方視野已經較機車騎士與行人來得狹窄,若旁邊還種了一排又高又密的植栽,更會讓駕駛無法提前注意正在穿越馬路的行人及對向來車。

怪奇路小檔案

・地點:蘆洲環堤大道與永樂街45弄交叉口

・西側環堤大道,整條道路種植了許多高大樹木

・樹木影響駕駛視距,導致左轉車和迴轉車難以看到對向來車

・環堤大道內側車道寬約3公尺,外側車道則為5公尺,導致車速普遍過快

(攝/梁駿樂)
(攝/梁駿樂)

去年嚴重死亡車禍 關鍵在於「路口未淨空」

環堤大道與永樂街38巷45弄交叉口,109年曾發生一起嚴重的死亡車禍意外:一部從永樂街38巷45弄要左轉環堤大道的銀色轎車,開至路中時與另一台直行的黑色轎車發生擦撞,車尾甩出,波及了正在過馬路的女童,力道之大造成女童下肢重創、送醫不治。

事發後警方釐清肇事責任歸屬,判定黑色轎車接近路口未減速,銀色轎車則未禮讓幹道車先行,雙方都有責任。不過,交通安全顧問火花羅點出了問題核心:當時從支線出來的車輛駕駛人,根本看不到幹道上有沒來車。

首先,該路口矗立著電線桿、交通標示和路牌,再加上外側車道大於5公尺明顯過寬,違規停車大搖大擺佔用車道,導致已被上述提及多項阻擋視線物品的路口,視野更差,從永樂街出來要左轉環堤大道的車,按規定要在停止線前判斷有沒有來車,但實際上根本不可能。

此為108年的環堤大道與永樂街38巷45弄交叉口,可看見路口矗立了路牌、電線桿以外,路邊還有汽機車違停。導致汽車駕駛或機車騎士,不得不超越停止線來觀察路況。(圖/Google Map)
此為108年的環堤大道與永樂街38巷45弄交叉口,可看見路口矗立了路牌、電線桿以外,路邊還有汽機車違停。導致汽車駕駛或機車騎士,不得不超越停止線來觀察路況。(圖/Google Map)

同樣的道理,火花羅還指出,環堤大道駛的分隔島,種植了一長排又高又密的行道樹,連接接近路口的地方都未將植栽淨空,導致駕駛無法看到前方是否有行人正在通過,加上路幅過寬,會因為視野空曠,下意識地開快車,看到行人時早已煞不住。去年的死亡車禍,正是因為黑色轎車超速,又看不見前方正在過馬路的女童和前方駛出的銀色轎車,最終發生憾事。

密集的行道樹,會讓汽車駕駛更看不到從左方來的行人。(攝/梁駿樂)
密集的行道樹,會讓汽車駕駛更看不到從左方來的行人。(攝/梁駿樂)
環堤大道與永樂街38巷45弄這個交叉口常有汽車迴轉,但安全島上的綠化植物,有可能會阻擋了駕駛們的視線。(攝/梁駿樂)
環堤大道與永樂街38巷45弄這個交叉口常有汽車迴轉,但安全島上的綠化植物,有可能會阻擋了駕駛們的視線。(攝/梁駿樂)

綠化立意良善 過去卻未對路口植栽規範

為了改善道路景觀,政府推動綠化已行之有年,根據交通部頒布的《公路景觀設計規範》,規定公路橫斷面宜提供植栽綠帶之配置空間,作為沿線綠化及緩衝帶使用,範圍包括中央分隔帶,淨寬大於1.5公尺的分隔帶,可種植較高的喬木。

該規範除了達到綠化目的,也希望透過天然植栽達到防眩效果,減少眩光對駕駛的干擾,卻沒想到會衍生出駕駛轉彎時,無法看到行人和對向來車的問題。

台中市豐原大道八段的行道樹,有遮擋駕駛視線的疑慮。(圖/Google Map)
台中市豐原大道八段的行道樹,有遮擋駕駛視線的疑慮。(圖/Google Map)

過去幾年,分隔島植栽的規範未見於台灣的道路景觀法規,109年6月交通部才新增規定,中央分隔島頭 25 公尺內,植栽高度必須維持50公分以內,且植栽不得有遮擋標誌的情況。然而僅有部分路口落實,許多地方並未著手改善。

死亡車禍下催動議員會勘 一年內改善了什麼?

新北市蘆洲環堤大道永樂街口發生死亡車禍後隔天,三重蘆洲區議員王威元召集交通局、養工處、警察局、區公所、水利局等單位,進行道路會勘。

以往的議員會勘,可能因為道路設施管轄權分散,或是居民的反對意見,沒辦法進行重建,或添加應有的設施,導致道路無法確實改善,但這次死亡車禍受到高度關注,在會勘當日很快就做出以下結論:

一、交通局:在事故發生的路口增設紅綠燈、行人穿越道(斑馬線)、河堤測繪製標線型人行道。

現在的環堤大道與永樂街38巷45弄交叉口,裝上人、車專用號誌。(攝/梁駿樂)
現在的環堤大道與永樂街38巷45弄交叉口,裝上人、車專用號誌。(攝/梁駿樂)
現在的環堤大道與永樂街38巷45弄交叉口,裝上人、車專用號誌。(攝/梁駿樂)
現在的環堤大道與永樂街38巷45弄交叉口,裝上人、車專用號誌。(攝/梁駿樂)

二、養工處:整條環堤大道封閉不必要的分隔島缺口、分隔島重新上漆、增設圓形警告標誌。

三、蘆洲區公所:分隔島植栽降低或移除、永樂街指示牌位移,避免影響視線。不過,經記者實際走訪,發現永樂街指示牌仍在原處,路邊違停也依然嚴重;植栽依舊過高,分隔島頭內25公尺並未做淨空,對於駕駛視線還是有干擾。

永樂街38巷45弄路口電線桿已經移除,但是仍有路牌和違停車輛,仍會擋到駕駛視線。(攝/梁駿樂)
永樂街38巷45弄路口電線桿已經移除,但是仍有路牌和違停車輛,仍會擋到駕駛視線。(攝/梁駿樂)
(攝/梁駿樂)
(攝/梁駿樂)

四、水利局:在跨堤樓梯下方增設防護桿,避免行人從河堤下來直接進入道路。

蘆洲環堤大道跨堤樓梯下方的防護桿。(攝/梁駿樂)
蘆洲環堤大道跨堤樓梯下方的防護桿。(攝/梁駿樂)

五、交通大隊:增設顯眼測速照相,王威元表示,設置測速照相用意是希望達到駕駛在路口減速的效果,開罰則是其次。

環堤大道永康街口設置測速照相桿。(攝/梁駿樂)
環堤大道永康街口設置測速照相桿。(攝/梁駿樂)

總結來說,雖然這次事故地點在議員的推動下快速進行了改善工程,但是實際採用的手段仍偏向「增加規範」,如安插紅綠燈、劃設行人穿越道、增設測速照相設備等等,都是透過強化駕駛或行人的行為規範,達到減少事故目的。然而,真正使路口具備「易肇事體質」的關鍵因素,如分隔島植栽遮擋視線、道路過寬導致習慣超速和違停的問題,依然未檢討改善。

由議員或里長發起的道路會勘,雖然是百姓陳情道路問題的管道,卻非萬能。尤其民意壓力,常常會左右會勘的最終結論。王威元也指出,明明增設這些道路設施一點都不難,但是交通、工程單位都經常因為當地居民的反對,無法落實該做的事,非得要到發生死亡車禍,大家會才點頭同意。

而且,就算有做出改變,也常常只會改出事的地點,不會連同其他有相同問題的地方一起改,導致台灣的道路設施雜亂無章,有如「拼裝車」。

【6月23日更新】

蘆洲環堤大道車禍發生後,火花羅與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等交通團體,針對此路口進行改善提案,如下圖:

蘆洲環堤大道與永樂街口改造建議圖(照片提供:台灣交通安全協會)
蘆洲環堤大道與永樂街口改造建議圖(照片提供:台灣交通安全協會)

關於《怪奇路現形記》

在台灣,行人不僅常常沒有人行道可走,走斑馬線也要膽戰心驚;機車族不僅要忍受狹小的待轉區,還得走在奇形怪狀的專用道;就算成為了四輪族,也會發現路上標線、標語太複雜,甚至連導航都逃不出迷航的命運。P#新聞實驗室要帶你從道路設計的角度,一起窺探台灣交通肇事率高、死亡率高的秘密。

專題首頁:點我!跟我們一起來發掘台灣的奇怪道路設計

系列報導:

為什麼這麼怪?又要怎麼解決: